电源连接器中的接触簧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93357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中的接触簧圈,它包括至少两个向远端延伸的接触片(10),接触片(10)之间形成窄槽(11),每个接触片(10)上设有向外略鼓的远端圆弧接触区(110)、向内略收缩的近端圆弧接触区(111),接触簧圈(1)尾端通过连接带(12)将多个接触片(10)连接成一个整体。接触簧圈(1)为具有一个轴向开口的半封闭筒形结构。连接带(12)与接触片(10)通过一段圆弧过渡区(13)相连。接触簧圈(1)为薄型弹性铜合金带通过冲压、卷圆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电源连接器插孔中,用以配合插孔与插针可靠连接,它能够满足电源连接器高密度、小型化的需求,而且接触可靠,成本低廉,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中的接触簧圈
技术介绍
在电子电路互连中,电源连接器是电源电路互连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元器件,它的 好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传输电路的性能。未来的电源连接器发展趋势必然是小型化、高密度,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散热面积 环境下降低接触件接触电阻及高可靠的接触性变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电流传输能力,电源连接器一般采用增大散热面积、加大材料厚度的方 法,但要满足小型化、高密度的要求,接触件散热面积的增加范围就变得十分有限。因此,通 常采用另一种方法通过改变材料本身性能来实现大电流传输的目的,即采用高导电铜合 金,降低接触电阻,提高传输电流的能力,进而满足大电流传输过程中的热量减少和温升控 制,降低由于电流产生的较高温升对电子电路性能的影响。然而,具有较高导电性能的材料,其弹性很差,很容易发生塑性变形,给连接器接 触可靠性提出了难题。因此,如何保证接触件接触可靠性便成了高密度、小型化、电源连接 器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中的接触簧圈,它能够满足电源连接器高 密度、小型化的需求,而且接触可靠,成本低廉,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连接器中的接触簧圈,它包括至少两个向远端延 伸的接触片,接触片之间形成窄槽,每个接触片上设有向外略鼓的远端圆弧接触区、向内略 收缩的近端圆弧接触区,接触簧圈尾端通过连接带将多个接触片连接成一个整体。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所述接触簧圈为具有一个轴向开口的半封闭筒形结构。所述连接带与接触片通过一段圆弧过渡区相连。所述接触簧圈为薄型弹性铜合金带通过冲压、卷圆成型。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电源连接器插孔中,用以配合插孔与插针可靠连 接,克服了插孔与插针高导电铜合金材料弹性较差的问题,它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完全能 够满足高密度、小型化电源连接器的可靠性要求。本专利技术成本低廉,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 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附图所示,相同的标号代表 相同的部件,为了清楚和方便的说明,附图没有按比例绘制,而是把重点放在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上。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附图所显示的各种精确的安置与手段。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展开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安装到插孔内时结构示意图;图4为安装了本专利技术的插孔与插针对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插孔与插针对接时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接触簧圈;10接触片;11窄槽;12连接带;13圆弧过渡区;110远端圆弧接 触区;111近端圆弧接触区;2插孔;20导向斜面;21凹槽;22圆孔;3插针。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电源连接器中的接触簧圈,包括至少两个向远端延伸的 接触片10 (本实施例中为三个接触片10),接触片10之间形成窄槽11,每个接触片10上设 有远端圆弧接触区Iio和近端圆弧接触区111,接触簧圈1尾端通过连接带12将多个接触 片10连接成一个整体。连接带12与接触片10通过一段圆弧过渡区13相连。如图2所示,接触簧圈1是由很薄的铜合金带冲制、卷圆而成,包含三个向远端伸 出的接触片10,它们在近端通过连接带12相互连成一个整体。接触簧圈1的安装使用情况如图3、图4、图5所示,接触簧圈1安装到插孔2上的 圆孔22中,圆孔22上的导向斜面20为接触簧圈1提供了很好的导向。连接带12正好卡 在凹槽21内,这样便限定了接触簧圈1的轴向移动,同时连接带12与凹槽21侧壁相接触, 接触簧圈1上的远端圆弧接触区110同样与圆孔22侧壁紧密连接。接触簧圈1装入插孔2后,在其前后形成两处紧密接触近端为连接带12与凹槽 21内壁接触,远端为远端圆弧接触区110与圆孔22的内壁相接触。如图4、图5所示,插孔2与插针3对接时,接触簧圈1与插针3的接触部位为近端 圆弧接触区111,这样便形成插针3 —侧在接触簧圈1的弹性挤压下与插孔2内侧壁直接 接触如图5所示,形成较长的线接触,增大了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插针3另一侧则与接 触簧圈1上的近端圆弧接触区111相接触,保证了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专利技术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实施方案, 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说明,而不是限制。 总之,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 以及改型。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连接器中的接触簧圈,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两个向远端延伸的接触片 (10),接触片(10)之间形成窄槽(11),每个接触片(10)上设有向外略鼓的远端圆弧接触区 (110)、向内略收缩的近端圆弧接触区(111),接触簧圈(1)尾端通过连接带(1 将多个接 触片(10)连接成一个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中的接触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簧圈(1) 为具有一个轴向开口的半封闭筒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中的接触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12)与 接触片(10)通过一段圆弧过渡区(1 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中的接触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簧圈(1) 为薄型弹性铜合金带通过冲压、卷圆成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中的接触簧圈,它包括至少两个向远端延伸的接触片(10),接触片(10)之间形成窄槽(11),每个接触片(10)上设有向外略鼓的远端圆弧接触区(110)、向内略收缩的近端圆弧接触区(111),接触簧圈(1)尾端通过连接带(12)将多个接触片(10)连接成一个整体。接触簧圈(1)为具有一个轴向开口的半封闭筒形结构。连接带(12)与接触片(10)通过一段圆弧过渡区(13)相连。接触簧圈(1)为薄型弹性铜合金带通过冲压、卷圆成型。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电源连接器插孔中,用以配合插孔与插针可靠连接,它能够满足电源连接器高密度、小型化的需求,而且接触可靠,成本低廉,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文档编号H01R13/11GK102097697SQ20091023237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9日专利技术者曹永泉 申请人: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连接器中的接触簧圈,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两个向远端延伸的接触片(10),接触片(10)之间形成窄槽(11),每个接触片(10)上设有向外略鼓的远端圆弧接触区(110)、向内略收缩的近端圆弧接触区(111),接触簧圈(1)尾端通过连接带(12)将多个接触片(10)连接成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永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