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弹性接触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88296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的弹性接触件,它包括对接引导区(3)、插合接触区(4),弹性接触件(1)位于插合入口处的内径略大而呈张开状,构成当接触对在进行对接插合时能具起引导作用的对接引导区(3);对接引导区(3)的后部设置有当接触对完成插合时对接端子(2)与弹性接触件(1)发生弹性紧密接触的插合接触区(4)。插合接触区(4)的内径尺寸与对接端子(2)的外径尺寸相比能保证插合后接触对之间有足够的过盈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成型上比绞线式弹性插针、冠簧插孔和线簧插孔简单,在对接时又可以避免开槽式插孔由于内应力释放导致的接触不良问题,可以有效解决接触对间的可靠性与价格之间的矛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弹性接触件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的弹性接触件是电连接器的关键零件,在各种连接器中得到了广泛使 用。现在常用的弹性接触件主要有绞线式弹性插针、冠簧插孔、线簧插孔和开槽式弹性插孔 几种形式。开槽式弹性插孔由于成型工艺简单而被广泛使用,其余几种弹性接触件由于成 型工艺比较复杂,只在对连接要求较高的场合才被采用。由于连接器接触对间的连接可靠 性是连接器最重要的性能,因而其一直被广泛关注和重视,也是连接器质量控制中的老大 难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弹性接触件,该弹性接触件在成型上比绞 线式弹性插针、冠簧插孔和线簧插孔简单,在对接时又可以避免开槽式插孔由于内应力释 放导致的接触不良问题,可以有效解决接触对间的可靠性与价格之间的矛盾。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的弹性接触件,它包括对接引导区、插合接触 区,所述弹性接触件位于插合入口处的内径略大呈张开状,构成当接触对在进行对接插合 时能具起引导作用的对接引导区;所述对接引导区的后部设置有当接触对完成插合时对接 端子与弹性接触件发生弹性紧密接触的插合接触区;所述插合接触区的内径尺寸与对接端 子的外径尺寸相比能保证插合后接触对之间有足够的过盈量。所述对接引导区和插合接触区都是对金属进行塑性变形处理的塑性变形区。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弹性接触件,根据金属的塑性变形原理,提供了一种成型 工艺简单的弹性接触件设计方案。该弹性接触件在成型上比绞线式弹性插针、冠簧插孔和 线簧插孔简单,在对接时又可以避免开槽式插孔由于内应力释放导致的接触不良问题,可 以有效解决接触对间的可靠性与价格之间的矛盾。2、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在接触性能上与绞线式弹性插针相媲美、在成型工艺上可以与开 槽式弹性插孔相同的弹性接触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弹性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对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接触对插合过程图;图4为接触对插合对接图。其中1弹性接触件;2对接端子;3对接引导区;4插合接触区;5塑性变形区。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电连接器的弹性接触件,其功能区分为对接引 导区3和插合接触区4,且弹性接触件1的功能区都需要采用一定方式(热处理、老化或冷 作硬化等)让金属发生塑性变形,避免接触件在使用或放置过程中发生应力释放,进而导 致接触件失效。接触对在进行对接插合时,对接端子2先与对接引导区3接触,对接引导区3呈张 开状(喇叭口状),确保弹性接触件1在进行插合时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避免其在插合过 程中发生超过其弹性极限的位移变形(不能完全恢复的变形),进而导致失效;接触对完成 插合后,对接端子2与弹性接触件1在插合接触区4发生弹性的紧密接触,保证接触对之间 具有良好的电接触,为产品的良好品质提供了可靠保障。接触对插合过程如图3所示,当对接端子2进入弹性接触件1对接引导区3时,由 于弹性端子设计有足够的位移冗余量,使弹性接触件1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故当对接端 子2出现偏心现象时仍然可以保证弹性端子不受到破坏性伤害,确保了接触对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如图4所示,接触对完成插合后,由于弹性接触件1的插合接触区4的内径与对接 端子2的外径的基本尺寸相同(参考图1和图2的ΦΑ),故可以保证两个接触件之间进行 充分接触(弹性接触件1发生了轻微的弹性变形),保证了接触对之间具有良好的接触性 能,为产品的良好品质提供了可靠保障。在进行端子设计时,需要保证接触对之间具有足够的过盈量,以确保接触对之间 具有足够的正向压力,保证接触对之间的接触电阻满足要求。本实施例中,弹性接触件1的对接引导区3和插合接触区4设计成圆形结构,但当 其设计成其它形状时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专利技术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实施方案, 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说明,而不是对本 专利技术的限制。总之,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 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的弹性接触件,用于与对接端子(2)插合,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对接引 导区(3)、插合接触区G),所述弹性接触件(1)位于插合入口处的内径略大呈张开状,构成 当接触对在进行对接插合时能具起引导作用的对接引导区(3);所述对接引导区(3)的后 部设置有当接触对完成插合时对接端子( 与弹性接触件(1)发生弹性紧密接触的插合接 触区⑷;所述插合接触区⑷的内径尺寸与对接端子⑵的外径尺寸相比能保证插合后 接触对之间有足够的过盈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弹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引导区(3) 和插合接触区(4)都是对金属进行塑性变形处理的塑性变形区(5)。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的弹性接触件,它包括对接引导区(3)、插合接触区(4),弹性接触件(1)位于插合入口处的内径略大而呈张开状,构成当接触对在进行对接插合时能具起引导作用的对接引导区(3);对接引导区(3)的后部设置有当接触对完成插合时对接端子(2)与弹性接触件(1)发生弹性紧密接触的插合接触区(4)。插合接触区(4)的内径尺寸与对接端子(2)的外径尺寸相比能保证插合后接触对之间有足够的过盈量。本专利技术在成型上比绞线式弹性插针、冠簧插孔和线簧插孔简单,在对接时又可以避免开槽式插孔由于内应力释放导致的接触不良问题,可以有效解决接触对间的可靠性与价格之间的矛盾。文档编号H01R13/11GK102064412SQ200910185519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4日专利技术者李朝兴 申请人: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的弹性接触件,用于与对接端子(2)插合,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对接引导区(3)、插合接触区(4),所述弹性接触件(1)位于插合入口处的内径略大呈张开状,构成当接触对在进行对接插合时能具起引导作用的对接引导区(3);所述对接引导区(3)的后部设置有当接触对完成插合时对接端子(2)与弹性接触件(1)发生弹性紧密接触的插合接触区(4);所述插合接触区(4)的内径尺寸与对接端子(2)的外径尺寸相比能保证插合后接触对之间有足够的过盈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朝兴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