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海东专利>正文

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88135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旨在解决折叠车架在骑行时的稳定问题。它包括车架,车架包括车把部件、大梁部件、车座部件和连接片,该4个部件以下述的方式形成一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车把部件上有上、下两个铰接点1、2,车座部件上有上、下两个铰接点3、4,大梁部件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的一铰接点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的一铰接点处;而连接片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另一铰接点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上另一铰接点处;其特征是还包括:一联接件,联接件为一刚性的连杆,连杆的一端固定在以上述4个铰接点之一为顶点的相邻一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连杆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装配在与该铰接点相邻另一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或折叠电动车中的一个部件,尤其是一种折叠自行车或折叠电动车中的折叠车架中之一个部件。
技术介绍
本人于2010年9月25日申请了一件名称为“折叠自行车的可折叠车架”的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020541437. 3,2011年6月1日公告授权;于2011年5月19日又申请了一个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110130984. 1。前述两个专利申请虽然揭示了折叠自行车的折叠车架及其折叠装置的结构,但是人们在骑行时则必须使打开的折叠自行车各部件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否则无法骑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上述两个专利申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一种稳定打开的四连杆折叠车架即折叠自行车折叠车架或折叠电动车折叠车架各部件的装置,使人们可以安全的骑行。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方案的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与现有技术一样包括折叠自行车的折叠车架或折叠电动车的折叠车架,该车架包括 4个部件车把部件A、大梁部件B、车座部件C和连接片D,其中车把部件A包括可折叠的车把手和前叉,前叉中包含前叉立杆和前轮支架;车座部件C包括座板和支撑杆;大梁部件B 包括大梁前架和大梁后架,大梁前架和后架中的前后横杆可相互插合和抽拉;所述的四个部件以下述的方式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所述的车把部件A上有上、下两个铰接点1、2,车座部件C上有上、下两个铰接点 3、4,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一个铰接点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一个铰接点处;而连接片D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的另一个铰接点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另一个铰接点处;其改进是还包括—个联接件,该联接件为一个刚性的连杆,该连杆的一端固定在过以上述4个铰接点之一的一个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连杆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装配在与过该铰接点相邻的另一个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此时,四连杆结构中就有了稳定的三角形存在,该四连杆结构不再有运动即折叠的特性,而是一种稳定的结构。进一步地,上述的车把部件A中的前叉立杆、车座部件C中的支撑杆和大梁部件B 中的大梁前架和后架里的前后横杆可以分别采用单独的一根管子或可抽拉的单排或双排套管制作;所述的连接片D可采用单排或双排的零件。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也可以采用以下的第2种技术方案本方案与上述技术方案的区别点在于增加了一个连接件,且两个连接件都是柔性的软索。具体结构包括一个联接件,该联接件为一个柔性的软索L01,该联接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和方案1相同。另一个联接件,该联接件为一个柔性的软索L02,该软索L02的两端联接的方式根据以下的原则确定当折叠车折叠时,柔性的软索LOl所对应的上述4个部件中的两个相铰接部件之夹角变大时,则另一根柔性的软索L0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述4个部件中的两个相铰接部件之夹角变小的两个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此时两个由柔性零件为一边而分别形成的两个三角形,也使四连杆结构不再有运动即折叠的特性,而是一种稳定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揭示了以四连杆结构为基础的折叠车的折叠装置在骑行时处于稳定态的稳定装置之两种基本结构,而以此两种基本结构可以引伸出多种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在多种方案中可优选出更佳的实施方案。为了使本专利技术便于理解和更加清晰,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其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Ia是本专利技术车架中的四个部件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的方式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Ib是本专利技术车架中的四个部件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的方式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Ic是本专利技术车架中的四个部件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的方式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Id是本专利技术车架中的四个部件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的方式之四的结构示意2是折叠自行车的车架中的4个部件所构成的实施例1之车架结构的整车立体示意图。图3a是图2中的车把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b是图3a中的E部之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车座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a是图2中的大梁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b是图5a中的大梁前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c是图5a中的大梁后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的连接片之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原理图;图7b-图7h是上述实施例1的可变换形式的结构原理图。图7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结构原理图。图8是实施例5的结构原理图。图9a-图9h是实施例2的结构原理图。图9i是实施例4的结构原理图。图10是实施例6的结构原理图。图11是前述实施例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前述实施例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参看图la、图7a和图2-图6。本实施例的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包括折叠自行车的折叠车架或折叠电动车的折叠车架,该车架包括4个部件车把部件A、大梁部件B、车座部件C和连接片D,其中车把部件A包括可折叠的车把手和前叉,前叉中包含前叉立杆和前轮支架;车座部件C包括座板和支撑杆;大梁部件B 包括大梁前架和大梁后架,大梁前架和后架中的前后横杆可相互插合和抽拉;所述的四个部件以下述的方式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的上面一个铰接点1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4处;而连接片D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2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上面一个铰接点3处;其具体结构(参看图2-图6)是车把部件A包括可折叠的车把手Al和前叉A2,前A2中包含前叉立杆A21和前轮支架A27 ;车座部件C (参看图4)包括座板Cl和支撑杆C2 ;大梁部件B (参看图5a、b、c) 包括大梁前架B-I和大梁后架B-2,大梁前架B-I和后架B-2中的前后横杆Bi、B5可相互插合和抽拉;连接片D。其中所述的车把A的结构可参看图3a和图3b。车把A中的前叉立杆A21包括一对可抽拉的粗、细套管A23和A21,该套管中的细管A21的上端固定在车把Al 的正中间之下面,粗管A23的上端的圆周上制有阳螺纹,并设有2-4个均布的纵向缝隙(图中未示出),一个锁紧螺母A22装在该粗管A23上端的阳螺纹中;粗管A23外的下部套装有一个转向机构A24,该转向机构A24包括一个套筒A243,该套筒A243上端的外面还固定有一个小转向连接块A241,该小转向连接块A241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向外凸出的销轴头Xl ;在套筒A243的中部的外面固定有一个大转向连接块A242,该大转向连接块A242的前端两侧分别有一个向外凸出的销轴头X2 ;所述的车把A中的前轮支架A3包括一个倒U形叉A31,连接该倒U形叉的两个侧边板的顶板上设有一个与该两个侧边板的上平面的夹角为锐角的斜面A32,该斜面A32上有一个通孔,上述的粗管的下端穿出该斜面(参看图3b); 在该斜面A32与粗管A23的下端面间以及上述套筒A243的上端面与粗管A23外的上部之间分别装有一个止推轴承A26和A25。前轮A4用一个销轴X5与U形叉A31下端的销轴孔铰接在一起。所述的车座部件C (参看图4)中的支撑杆为两个相互平行的斜杆C2,每个斜杆C2 的下端分别固定有一相互平行的连接块C3,每个连接块C3的的侧面均与两个斜杆C2的中心线所构成的平面垂直,在每个连接块C3的相同位置上分别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连杆折叠车架之稳定装置,包括折叠自行车的折叠车架或折叠电动车的折叠车架,该车架包括4个部件:车把部件(A)、大梁部件(B)、车座部件(C)和连接片(D),其中车把部件(A)包括可折叠的车把手和前叉,前叉中包含前叉立杆和前轮支架;车座部件(C)包括座板和支撑杆;大梁部件(B)包括大梁前架和大梁后架,大梁前架和后架中的前后横杆可相互插合和抽拉;所述的四个部件以下述的方式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所述的车把部件(A)上有上、下两个铰接点(1)、(2),车座部件(C)上有上、下两个铰接点(3)、(4),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一个铰接点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一个铰接点处;而连接片(D)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的另一个铰接点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另一个铰接点处;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联接件,该联接件为一个刚性的连杆,该连杆的一端固定在以上述4个铰接点之一为顶点的相邻的一个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连杆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装配在与该铰接点相邻的另一个部件上的任意一点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李海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