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的立辊侧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84420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轧机组立辊。一种可调的立辊侧压装置,包括侧压油缸、回拉油缸、工作侧立辊、传动侧立辊、上鼻梁卫板、下鼻梁卫板和立辊机架,所述的工作侧立辊与传动侧立辊对称设置,工作侧立辊与传动侧立辊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一对侧压油缸,所述立辊机架上设置有轨道,所述工作侧立辊与传动侧立辊的一端通过轴承座与设置在轨道内的滑块相连,所述的回拉油缸与工作侧立辊和传动侧立辊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调的立辊侧压装置的上下侧压油缸不同步运行,使立辊辊身可以根据需要发生一定的倾斜,从而改变侧压辊缝的形状,实现只用一种辊形即可达到平辊和锥形辊两种辊形的效果,进行侧压时减少了换辊的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轧机组立辊。
技术介绍
立辊是各热轧机组控制带钢成品宽度的必要装备,其布置形式是在水平辊的前面或后面。上下布置的水平辊和左右布置的立辊组成了热轧机组的万能轧机。为了满足稳定轧制、宽度调节与宽度精度控制、保证轧件的表面质量的要求,各厂家尝试使用不同的立辊辊形,目前世界范围内存在三种立辊平辊、孔型辊和锥形辊。如图1所示,现有的立辊侧压装置是由一个电机11驱动,通过蜗轮蜗杆12带动侧压丝杆推动立辊进行辊缝的设定。左右对称布置的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之间平行布置有上鼻梁卫板17和下鼻梁卫板18,上鼻梁卫板17的作用是阻止在发生堆钢事故时带钢19从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中间穿出损坏传动轴等设备;下鼻梁卫板18的作用是带钢19在进入两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中间时起支撑作用,防止带钢下坠。 带钢19进入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中间进行侧压时,带钢19下表紧贴下鼻梁卫板18,带钢19两侧与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的辊面接触。电机11通过蜗轮蜗杆 12带动侧压丝杠13使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的开度发生变化,另外为了保证侧压丝杆13与立辊轴承座之间无间隙,在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的中线上分别设有回拉油缸14 ;侧压丝杆13在立辊机架内向轧制中心线运动时,推动开度变小,回拉油缸14始终向开度打开方向运行,确保侧压丝杆13与立辊轴承座之间无间隙;对称设置的蜗轮蜗杆 12用一个连接轴连接,保证上下布置的侧压丝杆13同步动作。这类立辊侧压装置中的立辊只能为平辊、孔型辊和锥形辊中的一种,当需要其他类型立辊,必须进行换辊使用,无法做到随时变化使用,换一次立辊一般需要3、小时,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可能为了轧某一个品种而像换工作辊一样进行立辊换辊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的立辊侧压装置,该立辊侧压装置的立辊辊身可以根据需要发生一定的倾斜,从而达到改变侧压辊缝形状的目的,无需换辊即可实现平辊和锥形辊的需要,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调的立辊侧压装置,包括侧压油缸、回拉油缸、 工作侧立辊、传动侧立辊、上鼻梁卫板、下鼻梁卫板和立辊机架,所述的工作侧立辊与传动侧立辊对称设置,工作侧立辊与传动侧立辊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一对侧压油缸,工作侧立辊和传动侧立辊的中线外侧分别安装一个回拉油缸,所述上鼻梁卫板和下鼻梁卫板平行设置在工作侧立辊与传动侧立辊之间,所述立辊机架上设置有轨道,所述工作侧立辊与传动侧立辊的一端通过轴承座与设置在轨道内的滑块相连,所述的回拉油缸与工作侧立辊和传动侧立辊铰接。所述的轨道设置在立辊机架的顶部。所述的滑块为滚轮。所述的工作侧立辊与传动侧立辊为圆柱形立辊。本技术可调的立辊侧压装置的上下侧压油缸不同步运行,使立辊辊身可以根据需要发生一定的倾斜,从而改变侧压辊缝的形状,实现只用一种辊形即可达到平辊和锥形辊两种辊形的效果,进行侧压时减少了换辊的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立辊侧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可调的立辊侧压装置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垂直侧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倾斜侧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侧压油缸、11电机、12蜗轮蜗杆、13侧压丝杠、14回拉油缸、15工作侧立辊、16传动侧立辊、17上鼻梁卫板、18下鼻梁卫板、19带钢、20轨道、21滑块、22立辊机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2、3、4所示,一种可调的立辊侧压装置,包括侧压油缸10、回拉油缸14、工作侧立辊15、传动侧立辊16、上鼻梁卫板17、下鼻梁卫板18和立辊机架2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工方便,所述的工作侧立辊15与传动侧立辊16为圆柱形立辊;所述的工作侧立辊15 与传动侧立辊16对称设置,工作侧立辊15与传动侧立辊16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一对侧压油缸10,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的中线外侧分别安装一个回拉油缸14,由于在本专利技术中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需要倾斜控制,所以回拉油缸14与工作侧立辊15 和传动侧立辊16铰接;所述上鼻梁卫板17和下鼻梁卫板18平行设置在工作侧立辊15与传动侧立辊16之间,所述立辊机架22上设置有轨道20,所述工作侧立辊15与传动侧立辊 16的一端通过轴承座与设置在轨道20内的滑块21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滑块21为滚轮,所述的轨道20设置在立辊机架22的顶部, 工作侧立辊15与传动侧立辊16的上轴承座通过滚轮挂在立辊机架22内的轨道20上,支持作侧立辊15与传动侧立辊16悬挂在立辊机架22内;,工作侧立辊15与传动侧立辊16 之间的开度变化时,滚轮在轨道20上滚动,四个侧压油缸10直接推动工作侧立辊15与传动侧立辊16进行辊缝的设定。本专利技术可调的立辊侧压装置进行侧压时,当侧压过程中需要保持工作面垂直,如图3所示,选用常规侧压方式,给予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的四个侧压油缸10同样的设定值,并且要求四个侧压油缸10同步运行。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在设定过程中始终保持工作面垂直,辊缝为矩形断面。当侧压过程中需要防止钢坯倾斜时,如图4所示,选用倾斜侧压方式,此方式可以有两种实现方式a、分别给予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的下面两个侧压油缸10为Xmm的设定值,给于上面两个侧压油缸10为X+Amm的设定值,使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倾斜成八字形,侧压辊缝就类似使用锥形辊一样,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给轧制过程中的带钢19 一个向下的力,阻止了带钢19的一侧发生向上的运动。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在设定过程中始终保持工作面倾斜,辊缝为正梯形断面。b、先给予立辊的四个侧压油缸10同样的设定值,并且要求四个侧压油缸10同步运行。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在设定过程中始终保持工作面垂直,辊缝为矩形断面;当带钢19头部进入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以后,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 16的上面两个侧压油缸10再向前运行X毫米,使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的工作面发生一定的倾斜,此时的辊缝为正梯形断面;当带钢19尾部离开立辊后,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的上面两个侧压油缸10再往后运行X毫米,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 的工作面又恢复垂直,辊缝为矩形断面。使用本技术的侧压装置,在可逆机架轧制过程中,由于前几个道次的板坯厚度较厚,可以进行大侧压量轧制,采用倾斜控制模式;在最后一个道次时,需求的产品边部都是近矩形断面,采用常规控制模式,无需换辊即可直接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的立辊侧压装置,包括侧压油缸(10)、回拉油缸(14)、工作侧立辊(15)、 传动侧立辊(16)、上鼻梁卫板(17)、下鼻梁卫板(18)和立辊机架(22),所述的工作侧立辊 (15)与传动侧立辊(16)对称设置,工作侧立辊(1 与传动侧立辊(16)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的立辊侧压装置,包括侧压油缸(10)、回拉油缸(14)、工作侧立辊(15)、传动侧立辊(16)、上鼻梁卫板(17)、下鼻梁卫板(18)和立辊机架(22),所述的工作侧立辊(15)与传动侧立辊(16)对称设置,工作侧立辊(15)与传动侧立辊(16)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一对侧压油缸(10),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的中线外侧分别安装一个回拉油缸(14),所述上鼻梁卫板(17)和下鼻梁卫板(18)平行设置在工作侧立辊(15)与传动侧立辊(16)之间,其特征是:所述立辊机架(22)上设置有轨道(20),所述工作侧立辊(15)与传动侧立辊(16)的一端通过轴承座与设置在轨道(20)内的滑块(21)相连,所述的回拉油缸(14)与工作侧立辊(15)和传动侧立辊(16)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仁其朱蔚林陈琪幸利军廖永锋赵焜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