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CM的集成式的汽车雨刷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968206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BCM的集成式的汽车雨刷自动控制系统,即感应控制器。所述感应控制器包括相互扣合的感应控制器外壳和感应光学元件,感应控制器外壳和感应光学元件之间设有包含各类模块的感应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上设有光电感应模块、CPU、控制模块、组合开关信号采集模块,模块控制线接口和组合开关信号采集模块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十分简单,体积小,产品功能集成化程度高,占用空间小,容易安装;电路中随时切换快速挡、慢速挡、间歇挡,如果组合开关有间歇时间调节,则可采集该信息,使之成为感应控制器灵敏度信号,适应不同人群对雨刮刮速的喜好。这样提高了集成度,减少了线束,降低了安装使用门槛,更加便捷,大大推动了自动雨刷控制系统使用和普及。(*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BCM的集成式的汽车雨刷自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在下雨的天气,汽车的挡风玻璃的清洁程度时刻影响着车主的安全,而汽车上的雨刷系统的好坏与挡风玻璃面的清洁程度息息相关,对于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对于传统的雨刷,雨刷的控制多为快速挡、慢挡、间歇挡。在下雨的天气行车,随着雨量的变化,驾驶员要相应的手动调整雨刮速度来保证行车时的良好视野,这样的操作不仅麻烦而且在驾车过程中不安全。而且这种雨刷的使用不能满足当代人的智能化生活的需求。此外,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汽车装有智能雨刷,能够检测降雨并控制雨刮刮雨的速度。大多智能雨刷的使用,需要复杂的安装,专业的人员操作调试,精细的装配才能达到所谓的智能刮雨。这种类型的安装使用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有些智能雨刷的安装需要大量的剪线、修改原车电路并且损坏相关组件,对电路的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原车的整体稳定性。而且有的智能雨刷需安装一个控制盒来实现,其主要原理是先通过传感器采集信号, 然后传至控制盒,控制连接雨刮电机8进行控制雨刮速度。这种类型的智能雨刷系统的控制盒的体积较大,放在车里会占用空间,而且由于车内结构的固定性,控制盒的安装达不到稳固的要求。而且有多处接插件,这些接插件都是接触不良的源头,降低了线路的可靠性, 车子颠簸造成安全隐患。有的原车配套的雨量传感器虽然实现了感应雨量的大小来控制雨刮速度,但是因为是原车配套的,只有高端车型才有,费用成本较高无法后期加装。还有的是新出现的智能雨刷的间歇挡虽能实现智能刮雨,通过组合开关的间歇时间信号实现灵敏度大小的调节。但是,因为要由控制器通过专业的通讯电路和传感器来进行信号的双工传输,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BCM的集成式汽车智能雨刷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能集成化程度高,成本低、安装方便,以克服现有车辆的雨刷自动控制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BCM的集成式的汽车智能雨刷自动控制系统,即感应控制器,所述感应控制器包括相互扣合的感应控制器外壳和感应光学元件,感应控制器外壳和感应光学元件之间设有包含各类模块的感应控制电路板,感应控制电路板设有光电感应模块1、CPU2、控制模块4、组合开关信号采集模块5,控制器通过两组线束分别与BCM和组合开关相连接,一条线束为控制线组件线束,与BCM相连接,传输控制信号,另一条线束为组合开关信号采集线束,与组合开关接口相连接采集雨刮组合开关信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能集成化程度高,成本低,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容易安装。对于灵敏度信号,本专利是集成化的,直接进行信号采集,传入CPU进行处理,不需要另外的通讯线路连接传感器和控制器,节省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基于BCM集成式汽车智能雨刷控制系统的结构模块示意图。图中1、光电感应模块;2、CPU ;3、电源;4、控制模块;5、组合开关信号采集模块;6、组合开关;7、BCM(车身控制模块);8、电机。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BCM的集成式的汽车智能雨刷自动控制系统,即感应控制器,感应控制器包括相互扣合的感应控制器外壳和感应光学元件,感应控制器外壳和感应光学元件之间设有包含各类模块的感应控制电路板,感应控制电路板设有光电感应模块 1、CPU2、控制模块4、组合开关信号采集模块5,控制器通过两组线束分别与BCM和组合开关相连接,一条线束为控制线组件线束,与BCM相连接,传输控制信号,另一条线束为组合开关信号采集线束,与组合开关接口相连接采集雨刮组合开关信号。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所描述的一种基于BCM的集成式汽车智能雨刷控制系统包括感应控制器,感应控制器包括相互扣合的感应控制器外壳及传感器光学元件,和包含各类模块的感应控制电路板。感应控制电路板上设有光电感应模块1、CPU2、控制模块 4、组合开关信号采集模5。感应控制器通过两条线束与其他装置连接。一条线束为控制线组件,与BCM 7相连接,传输控制信号;另一条线束为组合开关信号采集线束,与组合开关接口相连接,接收组合开关6挡位信号。当组合开关6调整到停止挡时,组合开关信号采集模块5接收到从组合开关6处传来的控制信号,开始采集信号,并将采集的信号传至CPU2进行信号分析,发现是在停止挡,CPU2不进入自动控制程序。光电感应模块1对光学信号输入不进行分析处理。控制模块4不发送控制信号给BCM 7,电机8不工作。当组合开关6调整到快速挡时,组合开关信号采集模块5接收到从组合开关6处传来的控制信号,开始采集信号,并将采集的信号传至CPU2进行信号分析,发现是在快挡位置,CPU2不进入自动控制程序。光电感应模块1对光学信号输入不进行分析处理;快挡控制信号直接传至BCM7,BCM7在接到控制信号后便控制雨刮电机8,控制相应的雨刮快挡速度。当组合开关6调至慢挡时,组合开关信号采集模块5通过信号采集线接收到从组合开关6处传来的信号,并将采集的信号传至CPU2进行信号分析,CPU2判断是慢挡信号,不进入自动控制程序光电感应模块1对光学信号输入不进行分析处理;而CPU2对控制模块4 执行指令控制,控制模块4接到指令后将控制信号传至BCM7,BCM7在接到控制信号后便控制雨刮电机8慢速工作。当组合开关6调至间歇挡时,信号采集模块接收组合开关6传来的控制信号,对信号进行采集,然后传至CPU2进行信号分析发现是在间歇挡,CPU2进入自动控制程序,光电感应模块1对光学信号输入进行接收转化,然后传递至CPU2。若光电感应模块1检测到挡风玻璃表面的雨滴、雾气、降雪、液态异物等状态,就发出信号传递至CPU2, CPU2对控制模块4发出控制指令,控制模块4接收到控制指令后通过输出线束传出控制信号至BCM7,然后BCM7对雨刮电机8进行动作控制。若雨量减小或增大时,光电感应模块1检测到的信号强度相应的降低或增大,通过CPU2进行处理后,控制模块4会传输针对雨量的合适雨刮速度信号给BCM7,雨刮电机8的速度相应变慢或变快。当挡风玻璃表面达到一定清洁程度即视野清晰后,光电感应模块1接收到的光学输入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递至CPU2 进行分析,CPU2对控制模块4发出终止控制指令,然后控制模块4将终止控制信号传递至 BCM7,BCM7则控制电机8停止工作,智能刮雨动作完成。若挡风玻璃表面再次检测到雨滴、 雾气、降雪、液态等异物,则智能雨刷系统再次工作。根据各人的喜好,本技术还能接收原车组合开关6的间歇挡时间信号并定义为灵敏度信号,从而调节CPU2对雨量大小的判断结果,进而微调自动刮雨控制的结果。 虽然本技术已用实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范围情况下,都可以利用如上所介绍的方法和技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多种可能的改动和修饰,如根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技术方法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如产品颜色、包装、外形、连接方式、信号传输方法等的修改),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不得侵犯。权利要求1. 一种基于BCM的集成式的汽车雨刷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CM的集成式的汽车雨刷自动控制系统,即感应控制器,其特征是,感应控制器包括相互扣合的感应控制器外壳和感应光学元件,感应控制器外壳和感应光学元件之间设有包含各类模块的感应控制电路板,感应控制电路板设有光电感应模块(1)、CPU(2)、控制模块(4)、组合开关信号采集模块(5),控制器通过两组线束分别与BCM和组合开关相连接,一条线束为控制线组件线束,与BCM相连接,传输控制信号,另一条线束为组合开关信号采集线束,与组合开关接口相连接,采集雨刮组合开关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希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智机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