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群好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7324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童车,包括左前车架,右前车架,左后支架,其前端铰接在所述的左前车架中部,其后部连接有左后轮;右后支架,其前端铰接在所述的右前车架中部,其后部连接有右后轮;左扶手架,其中部铰接在所述的左前车架上端,其下端铰接有左立支杆,所述的左立支杆下端铰接在所述的左后车架的中部;右扶手架,中部铰接在所述的右前车架上端,其下端铰接有右立支杆,所述的右立支杆下端铰接在所述的右后车架的中部;前交叉折叠架,后折叠架;控制装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童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童车,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折叠童车。
技术介绍
童车需要很方便的折叠展开,现有的童车大多不能多方位折叠且折叠结构十分复杂,造成童车笨重,折叠后体积仍然较大,制造成本高,需要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多方位折叠且折叠后体积小的童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舒适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折叠后体积小便于存储运输,使用方便,可上下前后左右三个方向折叠折叠童车。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左前车架1,其上连接有左前轮101 ;一右前车架2,其上连接有右前轮201 ;一左后支架3,其前端铰接在所述的左前车架1中部,其后部连接有左后轮301 ;一右后支架4,其前端铰接在所述的右前车架2中部,其后部连接有右后轮401 ;一左扶手架7,其中部铰接在所述的左前车架1上端,其下端铰接有左立支杆13, 所述的左立支杆13下端铰接在所述的左后车架3的中部;一右扶手架8,其中部铰接在所述的右前车架2上端,其下端铰接有右立支杆14, 所述的右立支杆14下端铰接在所述的右后车架4的中部;一前交叉折叠架5,包括相互交叉并在交叉点铰接的第一连杆501和第二连杆 502,所述的第一连杆501前端铰接在所述的左前车架1的前部内侧,所述的第一连杆501 后端铰接在所述的右立支杆14下端内侧,所述的第二连杆502前端铰接在所述的右前车架 2的前部内侧,所述的第二连杆502后端铰接在所述的左立支杆13的下端内侧;一后折叠架6,能向中央收折地铰接在所述的左立支杆13和所述的右立支杆14之间;一控制装置9,设置在所述的左扶手架7和所述的右扶手架8之间,用于支撑车架展开和控制车架折叠。如上所述的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9包括铰接在所述的左扶手架 7上的左支撑横杆901和包括铰接在所述的右扶手架8上的右支撑横杆902,所述的左支撑横杆901与所述的右支撑横杆902在车架中部铰接并在铰接处设有控制左支撑横杆901和所述的右支撑横杆902转动的控制按压件903。如上所述的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折叠架6包括铰接在所述的左立支杆13下端的左底连杆603和铰接在所述的右立支杆14下端的右底连杆604,所述的左底连杆603和所述的右底连杆604尾端铰接并在铰点上铰接有中立支杆605,所述的中立支杆605上套装有可在其上滑动的滑块606,所述的滑块606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左斜拉杆607 和右斜拉杆608,所述的左斜拉杆607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左立支杆13与所述的左底连杆603的铰点上,所述的右斜拉杆608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右立支杆14与所述的右底连杆604的铰点上,所述的中立支杆605的上端铰接有左顶连杆609和右顶连杆6010,所述的左顶连杆609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左立支杆13中部,所述的右顶连杆6010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右立支杆14中部。如上所述的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立支杆13与所述的左扶手架7的铰接处设有折叠锁定机构16。如上所述的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锁定机构16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左立支杆13上端的插孔131,所述的左扶手架7内设有能插入所述的插孔131内的插块702, 所述的左扶手架7上还设有拉动所述的插块702脱出所述的插孔131的操作件703。如上所述的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立支杆13的上端设有弧形滑槽132, 所述的左扶手架7下端设有能在所述的弧形滑槽132内作弧形滑动的限位滑销70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采用前交叉折叠架和后折叠架可以带动整个车架左右收拢折叠,左右扶手架可以向下折叠,用简单的结构实现童车多个方向折叠。2、本技术控制装置操作方便,只需向上按压控制按压件和左支撑横杆及右支撑横杆就可以折叠,向下压控制按压件和左支撑横杆及右支撑横杆后童车就不能折叠,安全可靠,防止误折叠。3、本技术左立支杆与所述的左扶手架的铰接处设有折叠锁定机构,在锁定机构锁定时,童车不能折叠,安全可靠,防止误折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左视图;图5是本技术部件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折叠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折叠童车,包括一左前车架1,其上连接有左前轮101 ;一右前车架2,其上连接有右前轮201 ;一左后支架3,其前端铰接在所述的左前车架1中部,其后部连接有左后轮301 ;一右后支架4,其前端铰接在所述的右前车架2中部,其后部连接有右后轮401 ;一左扶手架7,其中部铰接在所述的左前车架1上端,其下端铰接有左立支杆13, 所述的左立支杆13下端铰接在所述的左后车架3的中部;一右扶手架8,其中部铰接在所述的右前车架2上端,其下端铰接有右立支杆14,所述的右立支杆14下端铰接在所述的右后车架4的中部;一前交叉折叠架5,包括相互交叉并在交叉点铰接的第一连杆501和第二连杆 502,所述的第一连杆501前端铰接在所述的左前车架1的前部内侧,所述的第一连杆501 后端铰接在所述的右立支杆14下端内侧,所述的第二连杆502前端铰接在所述的右前车架 2的前部内侧,所述的第二连杆502后端铰接在所述的左立支杆13的下端内侧;一后折叠架6,能向中央收折地铰接在所述的左立支杆13和所述的右立支杆14之间;一控制装置9,设置在所述的左扶手架7和所述的右扶手架8之间,用于支撑车架展开和控制车架折叠。所述的控制装置9包括铰接在所述的左扶手架7上的左支撑横杆901和包括铰接在所述的右扶手架8上的右支撑横杆902,所述的左支撑横杆901与所述的右支撑横杆902 在车架中部铰接并在铰接处设有控制左支撑横杆901和所述的右支撑横杆902转动的控制按压件903。所述的后折叠架6包括铰接在所述的左立支杆13下端的左底连杆603和铰接在所述的右立支杆14下端的右底连杆604,所述的左底连杆603和所述的右底连杆604尾端铰接并在铰点上铰接有中立支杆605,所述的中立支杆605上套装有可在其上滑动的滑块 606,所述的滑块606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左斜拉杆607和右斜拉杆608,所述的左斜拉杆 607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左立支杆13与所述的左底连杆603的铰点上,所述的右斜拉杆 608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右立支杆14与所述的右底连杆604的铰点上,所述的中立支杆 605的上端铰接有左顶连杆609和右顶连杆6010,所述的左顶连杆609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左立支杆13中部,所述的右顶连杆6010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右立支杆14中部。所述的左立支杆13与所述的左扶手架7的铰接处设有折叠锁定机构16。所述的折叠锁定机构16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左立支杆13上端的插孔131,所述的左扶手架7内设有能插入所述的插孔131内的插块702,所述的左扶手架7上还设有拉动所述的插块702脱出所述的插孔131的操作件703。所述的左立支杆13的上端设有弧形滑槽132,所述的左扶手架7下端设有能在所述的弧形滑槽132内作弧形滑动的限位滑销704。可以限制所述的左立支杆13与所述的左扶手架7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防止转动过位。折叠时,向上拉动操作件703拉动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左前车架(1),其上连接有左前轮(101);一右前车架(2),其上连接有右前轮(201);一左后支架(3),其前端铰接在所述的左前车架(1)中部,其后部连接有左后轮(301);一右后支架(4),其前端铰接在所述的右前车架(2)中部,其后部连接有右后轮(401);一左扶手架(7),其中部铰接在所述的左前车架(1)上端,其下端铰接有左立支杆(13),所述的左立支杆(13)下端铰接在所述的左后车架(3)的中部;一右扶手架(8),其中部铰接在所述的右前车架(2)上端,其下端铰接有右立支杆(14),所述的右立支杆(14)下端铰接在所述的右后车架(4)的中部;一前交叉折叠架(5),包括相互交叉并在交叉点铰接的第一连杆(501)和第二连杆(502),所述的第一连杆(501)前端铰接在所述的),能向中央收折地铰接在所述的左立支杆(13)和所述的右立支杆(14)之间;一控制装置(9),设置在所述的左扶手架(7)和所述的右扶手架(8)之间,用于支撑车架展开和控制车架折叠。左前车架(1)的前部内侧,所述的第一连杆(501)后端铰接在所述的右立支杆(14)下端内侧,所述的第二连杆(502)前端铰接在所述的右前车架(2)的前部内侧,所述的第二连杆(502)后端铰接在所述的左立支杆(13)的下端内侧;一后折叠架(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群好
申请(专利权)人:欧群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