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3440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推车车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座位机构、锁定机构,推车车架包括两侧的侧支架、连接架,每侧的侧支架都包括前支架、下部与前支架的上部通过第一转轴相转动地连接的推把杆、前部与前支架通过第二转轴相转动地连接的座位杆、下部通过第三转轴与座位杆的后部相转动地连接的下后支架、滑动地设置于下后支架上的上后支架,上后支架的上部与推把杆的上部通过第四转轴相转动地连接。锁定机构解锁后,推把杆绕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向后下方移动,与此同时,上后支架相对相应的下后支架向下滑动,上后支架与下后支架的整体长度缩短,推把杆、前支架、座位杆相互靠拢,整车折叠,折叠后推车车架体积较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座位机构、将所述的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支架、连接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的侧支架之间的连接架,所述的座位机构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的侧支架之间,现有的侧支架的种类繁多,侧支架的杆件的数目不同, 各杆件之间连接关系、连接位置不同,从而折叠原理与折叠方式各不相同,如申请号为200410065065.0,一种儿童使用的双向折叠车,包括第一推把、第二推把、第一后轮支架、第二后轮支架、第一后轮和第二后轮、第一前轮支架、第二前轮支架、 第一撑架、十字撑架,第一前轮支架与第一后轮支架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的前部和后部,第二前轮支架与第二后轮支架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的前部和后部,第一前轮支架的下端部与第二前轮支架的下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并且在第一前轮支架的下端部与第二前轮支架的下端部的可转动连接处的下方设置有前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推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座位机构、将所述的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支架、连接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的侧支架之间的连接架,所述的座位机构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的侧支架之间,每侧的所述的侧支架都包括前支架、所述的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前支架的下端部;推把杆,所述的推把杆的下部与所述的前支架的上部通过第一转轴相转动地连接;座位杆,所述的座位杆的前部与所述的前支架通过第二转轴相转动地连接;下后支架,所述的座位杆的后部与所述的下后支架的下部通过第三转轴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后支架的下端部;上后支架,所述的上后支架沿着所述的下后支架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的下后支架上,所述的上后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的推把杆的上部通过第四转轴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每侧的所述的上后支架与所述的下后支架之间的后支架锁定机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连接架为能够左右方向折叠的连接架。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连接架包括能够左右方向折叠的底撑架,所述的底撑架设置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的前支架与左右两侧的所述的下后支架的下部之间,或者所述的底撑架设置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的前支架与左右两侧的所述的座位杆的后部之间。在某些再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底撑架包括第一底杆、与所述的第一底杆相交叉且在交叉处相转动地连接的第二底杆,所述的第一底杆的一端部与位于左侧的所述的前支架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底杆的另一端部与位于右侧的所述的下后支架5的下部或者位于右侧的所述的座位杆4的后部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杆的一端部与位于右侧的所述的前支架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杆的另一端部与位于左侧的所述的下后支架5的下部或者位于左侧的所述的座位杆4的后部相转动地设置。在某些又一再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的第二转轴9位于所述的底撑架的上方。在某些又一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连接架包括能够左右方向折叠的后撑架, 所述的后撑架设置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的下后支架之间,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后撑架上的后撑架锁定机构。以上所涉及到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名词是在推车车架位于展开位置下作定义的,前轮组件所在的位置为前,后轮组件所在的位置为后。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寸。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锁定机构解锁后,推把杆绕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向后下方移动,与此同时,上后支架相对相应的下后支架向下滑动,上后支架与下后支架的整体长度缩短,推把杆、前支架、座位杆相互靠拢, 整车折叠,折叠后推车车架体积较小。附图说明附图1为侧支架的点线图(推车车架位于展开位置下);附图2为侧支架的点线图(推车车架位于折叠位置下);附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推车车架位于展开位置下)。其中1、推车车架;2、前支架;3、推把杆;4、座位杆;5、下后支架;6、上后支架;7、 底撑架;8、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0、第三转轴;11、第四转轴;12、前轮组件;13、后轮组件;14、第一底杆;15、第二底杆;16、后撑架。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附图3所示,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 1、前轮组件12、后轮组件13、座位机构、将所述的推车车架1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所述的推车车架1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支架、连接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的侧支架之间的连接架,所述的座位机构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的侧支架之间,座位机构无图示。如附图1-附图3所示,每侧的所述的侧支架都包括前支架2、所述的前轮组件12设置于所述的前支架2的下端部;推把杆3,所述的推把杆3的下部与所述的前支架2的上部通过第一转轴8相转动地连接;座位杆4,所述的座位杆4的前部与所述的前支架2通过第二转轴9相转动地连接;下后支架5,所述的座位杆4的后部与所述的下后支架5的下部通过第三转轴10 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后轮组件13设置于所述的后支架5的下端部;上后支架6,所述的上后支架6沿着所述的下后支架5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的下后支架5上,所述的上后支架6的上部与所述的推把杆3的上部通过第四转轴11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每侧的所述的上后支架6与所述的下后支架5之间的后支架锁定机构,无图示,后支架锁定机构不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要点,只要是能将两个相滑动的部件锁定的锁定机构都能在此使用,如上后支架6上开设有锁孔、下后支架5上滑动地设置有锁头,当锁头插在锁孔内,后支架锁定机构锁定。如附图1所示,所述的连接架为能够左右方向折叠的连接架。如附图1所示,所述的连接架包括能够左右方向折叠的底撑架7,每个所述的第二转轴9位于所述的底撑架7的上方。所述的底撑架7包括第一底杆14、与所述的第一底杆14相交叉且在交叉处相转动地连接的第二底杆15,所述的第一底杆14的一端部与位于左侧的所述的前支架2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底杆14的另一端部与位于右侧的所述的座位杆4的后部相转动地设置; 所述的第二底杆15的一端部与位于右侧的所述的前支架2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杆 15的另一端部与位于左侧的所述的座位杆4的后部相转动地设置。无图示,所述的第一底杆14的另一端部与位于右侧的所述的下后支架5的下部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杆15的另一端部与位于左侧的所述的下后支架5的下部相转动地设置。如附图1所示,所述的连接架包括能够左右方向折叠的后撑架16,所述的后撑架 16设置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的下后支架5之间,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后撑架16 上的后撑架锁定机构。所述的后撑架16包括竖杆;第一横杆,所述的第一横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竖杆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横杆的另一端部与左侧的所述的下后支架5相转动连接;第二横杆,所述的第二横杆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1)、前轮组件(12)、后轮组件(13)、座位机构、将所述的推车车架(1)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所述的推车车架(1)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支架、连接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的侧支架之间的连接架,所述的座位机构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的侧支架之间,其特征在于:每侧的所述的侧支架都包括前支架(2)、所述的前轮组件(12)设置于所述的前支架(2)的下端部;推把杆(3),所述的推把杆(3)的下部与所述的前支架(2)的上部通过第一转轴(8)相转动地连接;座位杆(4),所述的座位杆(4)的前部与所述的前支架(2)通过第二转轴(9)相转动地连接;下后支架(5),所述的座位杆(4)的后部与所述的下后支架(5)的下部通过第三转轴(10)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后轮组件(13)设置于所述的后支架(5)的下端部;上后支架(6),所述的上后支架(6)沿着所述的下后支架(5)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的下后支架(5)上,所述的上后支架(6)的上部与所述的推把杆(3)的上部通过第四转轴(11)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每侧的所述的上后支架(6)与所述的下后支架(5)之间的后支架锁定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马储旭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