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包括车架、围框、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车架包括左右对称的推杆、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前轮支架的上端部设有座兜插座,围框通过母插扣组连接到座兜插座,围框的连接座与母插扣组的上接头通过枢轴枢接,连接座内设置有内齿套,内齿套内设置有依次套设在枢轴上的传动轮、解锁滑动齿轮和旋转固定齿轮,旋转固定齿轮连接母插扣组的上接头;内齿套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传动轮的外缘固定设置有齿爪,齿爪置于限位槽内,且齿爪能够在限位槽内转动;传动轮与解锁滑动齿轮的接合面为倾斜平面或齿面。通过解锁机构带动传动轮转动而将旋转固定齿轮挤出内齿套,从而可自由调节围框,方便收合,且折叠后节省空间。(*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手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车架、设置与车架底前部的前轮组件、设置于车架底后部的后轮组件、将车架锁定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设置于车架上的人体收容装置。现有婴儿推车的车架的种类繁多,车架的杆件数目不同,各杆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连接位置不同,从而折叠原理与折叠方式各不相同。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通过解锁机构带动传动轮转动而将旋转固定齿轮挤出内齿套,从而可自由调节围框,方便收合,且折叠后节省空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包括车架、围框、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所述车架包括左右对称的推杆、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所述前轮支架的上端部设有座兜插座,所述围框通过母插扣组连接到所述座9?插座,所述围框的连接座与所述母插扣组的上接头通过枢轴枢接,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内齿套,所述内齿套内设置有依次套设在所述枢轴上的传动轮、解锁滑动齿轮和旋转固定齿轮,所述解锁滑动齿轮和所述旋转固定齿轮均与所述内齿套啮合,所述旋转固定齿轮连接所述母插扣组的上接头;所述内齿套的内壁还设置有限位槽,所述传动轮的外缘固定设置有齿爪,所述齿爪置于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齿爪能够在所述限位槽内转动;所述传动轮的外端面为第一斜面,所述解锁滑动齿轮的第一端面为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或者所述传动轮的外端面设置有第一齿部,所述解锁滑动齿轮的第一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部相配合的第二齿部;所述解锁滑动齿轮的第二端面用于与所述旋转固定齿轮连接;还包括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围框上的调节扳手和调节扳手座,所述调节扳手和所述调节扳手座通过旋转轴枢接,所述调节扳手通过钢绳连接到所述传动轮,扳动所述调节扳手转动时能够拉动所述传动轮转动,所述传动轮轴向推动所述解锁滑动齿轮移动,从而将所述旋转固定齿轮轴向推出所述内齿套外而使所述围框能够相对所述所述母插扣组转动。较优地,所述枢轴为阶梯轴,分为第一段轴和第二段轴,第一段轴的外径大于第二段轴的外径,所述传动轮和所述解锁滑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段轴上,所述旋转固定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段轴上。较优地,所述折叠式婴儿推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座的端面处的收合按钮,所述收合按钮包括圆环主体和在所述圆环主体端面轴向设置的导向柱,所述第一段轴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贯穿所述导向孔,用于抵接所述旋转固定齿轮。较优地,所述导向孔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导向孔对应一个所述导向柱。较优地,所述调节扳手和调节扳手座之间还设有用于所述调节扳手回位的回位扭黃。较优地,所述调节扳手的一端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所述调节扳手座的与所述调节扳手相对的凹槽内壁为第四平面,所述第四平面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相配合,所述调节扳手转动过程中能够分别与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配合。较优地,所述连接座和所述母插扣组均为两组,两组所述连接座和两组所述母插扣组均对称设置在所述围框的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点:本技术的折叠式婴儿推车,结构简单,围框的连接座与母插扣组的上接头枢接,连接座内设置有内齿套,内齿套内依次设置有与内齿套啮合的传动轮、解锁滑动齿轮和旋转固定齿轮,传动轮和解锁滑动齿轮的接合面为斜面或齿部,通过解锁机构带动传动轮转动而将旋转固定齿轮挤出内齿套,从而可自由调节围框,方便收合,且折叠后节省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折叠式婴儿推车的围框与母插扣组配合示意图;图2为图1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围框与母插扣组配合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向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5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围框与母插扣组配合另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8为图7的右视不意图;图9为图7中B-B向剖视示意图;图10为图9中D部的放大示意图;图11为图8中E部的放大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折叠式婴儿推车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折叠式婴儿推车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至图12,如图3和图1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折叠式婴儿推车,包括车架、围框1、前轮组件17和后轮组件18。所述车架包括左右对称的推杆21、前轮支架19和后轮支架20。前轮支架19的上端部设有座兜插座,围框I通过母插扣组3连接到所述座兜插座,围框I的连接座8与母插扣组3的上接头通过枢轴枢接,从而使围框I与与母插扣组3枢接。连接座8内设置有内齿套,所述内齿套内设置有依次套设在所述枢轴上的传动轮9、解锁滑动齿轮10和旋转固定齿轮11,解锁滑动齿轮10和旋转固定齿轮11均与所述内齿套啮合,所述内齿套用于对解锁滑动齿轮10和旋转固定齿轮11进行轴向导向。旋转固定齿轮11连接母插扣组3的上接头。所述内齿套、传动轮9、解锁滑动齿轮10和旋转固定齿轮11同心设置。连接座8和母插扣组3均为两组,两组连接座8和两组母插扣组3均对称设置在围框I的两侧。即围框I的两侧中部位置均设置有一个连接座8,每个连接座8对应一个母插扣组3。所述内齿套的内壁还设置有限位槽84,传动轮9的外缘固定设置有齿爪91,齿爪91置于限位槽84内,且齿爪91能够在限位槽84内转动,齿爪91与限位槽84配合,可以限制传动轮9环绕所述枢轴转动的角度范围。传动轮9的外端面为第一斜面,解锁滑动齿轮10的第一端面为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或者传动轮9的外端面设置有第一齿部,解锁滑动齿轮10的第一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部相配合的第二齿部。解锁滑动齿轮10的第二端面用于与旋转固定齿轮11连接。传动轮9的外端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包括车架、围框、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所述车架包括左右对称的推杆、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支架的上端部设有座兜插座,所述围框通过母插扣组连接到所述座兜插座,所述围框的连接座与所述母插扣组的上接头通过枢轴枢接,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内齿套,所述内齿套内设置有依次套设在所述枢轴上的传动轮、解锁滑动齿轮和旋转固定齿轮,所述解锁滑动齿轮和所述旋转固定齿轮均与所述内齿套啮合,所述旋转固定齿轮连接所述母插扣组的上接头;所述内齿套的内壁还设置有限位槽,所述传动轮的外缘固定设置有齿爪,所述齿爪置于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齿爪能够在所述限位槽内转动;所述传动轮的外端面为第一斜面,所述解锁滑动齿轮的第一端面为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或者所述传动轮的外端面设置有第一齿部,所述解锁滑动齿轮的第一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部相配合的第二齿部;所述解锁滑动齿轮的第二端面用于与所述旋转固定齿轮连接;还包括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围框上的调节扳手和调节扳手座,所述调节扳手和所述调节扳手座通过旋转轴枢接,所述调节扳手通过钢绳连接到所述传动轮,扳动所述调节扳手转动时能够拉动所述传动轮转动,所述传动轮轴向推动所述解锁滑动齿轮移动,从而将所述旋转固定齿轮轴向推出所述内齿套外而使所述围框能够相对所述母插扣组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玥,
申请(专利权)人:姚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