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童车的快速收合装置,对称设置于童车座位的左右两侧,并位于推手架和前脚架之间;其锁盒内的底部设置有两个齿轮,两个齿轮之间设置有齿轮传动装置,所述齿轮传动装置优选为两个相啮合的齿轮;在锁盒内还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收合扳手;收合扳手上还设置提拉扣手;收合扳手的顶端设置有解锁部;锁盒的顶端设置有可往复移动的收合锁;收合锁的上部为锁扭,下部为可通过与收合扳手解锁部相卡合或相脱离而控制收合扳手上下移动的锁紧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童车收合装置,使童车可以快速的在收合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并使童车收合后便于手提搬运;同时童车上的座位锁的位置合理,便于操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童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使童车快速收合的装置。
技术介绍
童车在闲置、搬运或携带时需要节省空间或便于手提,因此需要具备收合功能;现在具备收合功能的童车越来越多,有的是通过将童车设计成铰链结构并通过一控制装置使其折叠,有的则是通过拆卸使其折叠,但大多数童车的收合装置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操作时并不简单,在急需收合或急需展开使用时,不能快速的在收合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不能及时满足需求。有一些童车在收合后需要搬运或手提携带时需要借助其它装置,如绳索等使童车保持收合状态,否则就需要双手提运,很不便于搬运。还有些童车上同时设计有可拆除座椅的座椅锁,但是座位锁的位置或形式设计不够合理,且座位拆装处空间狭小或设置有阻挡装置,导致座位拆卸不方便,或使座椅锁不便于操控,并且与控制童车收合状态的收合锁之间的位置关系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对童车进行相应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童车的快速收合装置,使童车可以快速的在收合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并使童车在收合后便于手提搬运,同时使童车上的座位锁便于操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种童车的快速收合装置,对称设置于童车座位的左右两侧,并位于推手架和前脚架之间;其包括收合锁盒;所述锁盒内的底部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前脚架和所述推手架相连,且可使二者旋转并相互靠拢的两个齿轮,所述两个齿轮之间设置有可使所述两个齿轮与其相啮合旋转的齿轮传动装置;在所述锁盒内,位于所述两个齿轮及齿轮传动装置的上方还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收合扳手;所述收合扳手的底端设置有上卡合部,所述两个齿轮上均设置有可与所述上卡合部相卡合固定的下卡合部;所述收合扳手上还设置有可将所述收合扳手向上提拉移动而使所述上卡合部与所述下卡合部相互脱离的提拉扣手,所述锁盒壁上设置有可使所述提拉扣手外露的提拉口;所述锁盒的顶端设置有可往复移动的收合锁;所述收合锁的上部露在所述锁盒外侧,下部为位于所述锁盒内部;所述收合扳手的顶端设置有解锁部;所述收合锁的上部为锁扭,下部为可通过与所述收合扳手解锁部相卡合或相脱离而控制所述收合扳手上下移动的锁紧部。较佳地,所述上卡合部为向下凸起的定位块;所述下卡合部为与所述定位块相配4合的定位槽。较佳地,所述两个齿轮分别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前脚架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推手架相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相啮合。较佳地,所述上卡合部为凸起的块状体,包括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下卡合部为与所述块状体相配合的凹槽,包括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上,并靠近所述第一齿轮与前脚架之间的相接处,所述第二定位槽设置于所述第二齿轮上,并靠近所述第二齿轮与推手架之间的相接处。较佳地,所述收合锁的锁紧部为一向下凸起的锁块,所述收合扳手的解锁部为与所述锁块相配合的锁块槽;所述锁块的位置随其在所述锁盒顶端的往复移动与所述锁块槽的位置相对或相错;所述锁块与所述锁块槽位置相错时,所述收合扳手与所述锁块的凸起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收合扳手上的上卡合部与所述两个齿轮上的下卡合部之间的卡合距离;当所述锁块与所述锁块槽位置相对时,所述收合扳手向上移动的可使所述锁块与所述锁块槽相配合的位移大于所述收合扳手上的上卡合部与所述两个齿轮上的下卡合部之间的卡合距离。较佳地,所述锁块为矩形体,所述锁块槽为与所述矩形体锁块相配合的矩形槽。较佳地,还包括对称设置于童车的座位左右两侧的座位锁;所述座位锁位于所述收合锁盒的外部顶端,并位于所述收合锁的内侧,靠近童车的座位;所述座位锁呈圆盘状并相向设置于童车座位的左右两侧。较佳地,所述提拉扣手为用于手提的接近于矩形的槽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童车的快速收合装置,使童车可以快速的在收合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并使童车在收合后便于手提搬运;同时童车上的座位锁的位置合理,便于操作,与收合锁之间的配合恰当、协调,二者之间不会影响。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童车快速收合装置的一实施例中装有所述收合装置的童车的不意图;图2为图I中的童车处于收合状态时所述收合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中童车上的所述收合装置处于锁紧状态的平面结构放大图图4为图I中童车上的所述收合装置处于解锁状态的平面结构放大图图5为图I中的童车处于收合过程中,所述收合装置的各齿轮的旋转方向示意图;图6为图I中的童车收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0收合锁盒,11提拉口 ;21前脚架,22推手架;30座位,40座位锁;110第一齿轮,111第一定位槽,121第二定位槽;120第二齿轮,130第三齿轮,140第四齿轮,150收合扳手,151提拉扣手,152第一定位块,153第二定位块,154锁块槽;160收合锁,161锁扭,162锁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童车的快速收合装置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当说明的是,以下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童车的快速收合装置,对称设置于童车座位30的左右两侧,并位于推手架22和前脚架21之间;所述收合及展开的装置包括收合锁盒10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童车的快速收合装置,还包括对称设置于童车的座位30左右两侧的座位锁40 ;座位锁40位于收合锁盒10的外部顶端,并位于与收合锁160相邻的内侧,靠近童车的座位30 ;座位锁40呈圆盘状,并相向设置于童车座位30的左右两侧;所述圆盘状座位锁40的圆盘面平行于所述童车座位的侧面。当童车座位为不易折叠的硬质座位时,或需要摘卸座位使童车体积更小时,可以通过操作座位锁40进行拆卸,且本实施例中的圆盘状座位锁40的圆盘面平行于童车座位30的侧面,就使童车座位30的拆卸更加便利、快捷,不受任何阻挡。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的童车处于收合过程,其中一侧显示锁盒10内部的结构,为了更好地显示锁盒10内部的结构,而未显示座位锁40 ;锁盒10内的底部设置有分别与前脚架21和推手架22相连,且可使二者旋转并相互靠拢的两个齿轮,所述两个齿轮之间设置有可使所述两个齿轮与其相啮合旋转的齿轮传动装置;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两个齿轮分别为第一齿轮110和第二齿轮120,第一齿轮110与前脚架21相固定连接,第二齿轮120与推手架22相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第三齿轮130和第四齿轮140 ;第一齿轮110与第三齿轮130相啮合,第二齿轮120与第四齿轮140相啮合;将所述齿轮传动装置设置成两个相啮合的齿轮,使第一齿轮110和第二齿轮120与其啮合旋转;可以使前脚架21和推手架22的更宜向内旋转收拢。进一步地,在锁盒10内,位于所述两个齿轮及齿轮传动装置的上方还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收合扳手150 ;收合扳手150的底端设置有上卡合部,所述两个齿轮上均设置有可与所述上卡合部相卡合固定的下卡合部;如图I所示,所述收合扳手上还设置有可将所述收合扳手向上提拉移动而使所述上卡合部与所述下卡合部相互脱离的提拉扣手151,锁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童车的快速收合装置,对称设置于童车座位的左右两侧,并位于推手架和前脚架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合锁盒;所述锁盒内的底部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前脚架和所述推手架相连,且可使二者旋转并相互靠拢的两个齿轮,所述两个齿轮之间设置有可使所述两个齿轮与其相啮合旋转的齿轮传动装置;在所述锁盒内,位于所述两个齿轮及齿轮传动装置的上方还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收合扳手;所述收合扳手的底端设置有上卡合部,所述两个齿轮上均设置有可与所述上卡合部相卡合固定的下卡合部;所述收合扳手上还设置有可将所述收合扳手向上提拉移动而使所述上卡合部与所述下卡合部相互脱离的提拉扣手,所述锁盒壁上设置有可使所述提拉扣手外露的提拉口;所述锁盒的顶端设置有可往复移动的收合锁;所述收合锁的上部露在所述锁盒外侧,下部为位于所述锁盒内部;所述收合扳手的顶端设置有解锁部;所述收合锁的上部为锁扭,下部为可通过与所述收合扳手解锁部相卡合或相脱离而控制所述收合扳手上下移动的锁紧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玥,
申请(专利权)人:姚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