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3196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3:13
一种可折叠童车,其推车车架包括第一前支架、部与第一后支架的上部通过一一轴相枢轴连接的第一后支架、与第一后支架分别沿着长度方向相滑动地设置的第一推杆架、前部与第一前支架通过一二轴相枢轴连接的第一座位架,第一座位架的后部与第一推杆架的下部通过一三轴相枢轴连接,第一前支架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前轮组件,第一后支架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后轮组件。第一推杆架与第一后支架构成长度能够伸缩的伸缩杆机构,并且与第一前支架、第一座位架构成能够变形的三角形机构,当第一推杆架向下滑动时,一三轴向下滑动,第一前支架与第一后支架相靠拢,推车车架折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可折叠童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底前部的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底后部的后轮组件、将所述的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上的座位。现有的推车车架的种类繁多,推车车架的杆件的数目不同,各杆件之间连接关系、连接位置不同,从而折叠原理与折叠方式各不相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可折叠童车。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折叠童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第一前轮组件、第一后轮组件、用于将所述的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的锁定装置,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第一前支架,所述的第一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前支架的下部;第一后支架,所述的第一前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的上部通过--轴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一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的下部;第一推杆架,所述的第一推杆架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分别沿着长度方向相滑动地设置;第一座位架,所述的第一座位架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一前支架通过一二轴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一座位架的后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杆架的下部通过一三轴相枢轴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与所述的第一推杆架之间。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座位架的后部自与所述的第一推杆架的枢轴连接处继续向后延伸形成第一篮框架。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推车车架还包括第二前支架,所述的第二前支架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前轮组件;第二后支架,所述的第二前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二后支架的上部通过ニー轴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二后支架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后轮组件;第二推杆架,所述的第二推杆架与所述的第二后支架分别沿着长度方向相滑动地设置;第二座位架,所述的第二座位架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二前支架通过ニニ轴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二座位架的后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杆架的下部通过二三轴相枢轴连接;能够折叠的后撑架,所述的后撑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与所述的第二后支架之间;能够折叠的底撑架,所述的底撑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前支架、所述的第二前支架、所述的第一推杆架与所述的第二推杆架之间。在某些进ー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底撑架是由第一底撑杆、第二底撑杆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枢轴连接所构成的,所述的第一底撑杆的后端部通过第一转动关节与所述的第一推杆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底撑杆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二前支架通过第四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撑杆的后部通过第二转动关节与所述的第二推杆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撑杆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一前支架通过第三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在某些又ー进ー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后撑架包括 竖杆;第一横杆,所述的第一横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的竖杆的上端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一横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相枢轴连接;第二横杆,所述的第二横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的竖杆的上端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二横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支架相枢轴连接;滑块,所述的滑块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竖杆上;第三横杆,所述的第三横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的竖杆的下端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三横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相枢轴连接;第四横杆,所述的第四横杆的一端部与所述有竖杆的下端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四横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支架相枢轴连接;第一斜杆,所述的第一斜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的滑块相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三横杆相枢轴连接;第二斜杆,所述的第二斜杆一端部与所述的滑块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二斜杆另一端部与所述第四横杆相枢轴连接。在某些又ー进ー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与所述的第一推杆架之间的第一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后支架与所述的第二推杆架之间的第二锁定装置。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干)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坐寸o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所述的第一推杆架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构成长度能够伸缩的伸縮杆机构,并且与第一前支架、第一座位架构成能够变形的三角形机构,当第一推杆架向下滑动时,一三轴向下滑动,第一前支架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相靠拢,推车车架折叠。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实施例一,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附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实施例一,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附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实施例一,推车车架处于折叠位置下);附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实施例一,推车车架处于折叠位置下);附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实施例ニ,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附图6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实施例ニ,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附图7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实施例ニ,推车车架处于折叠位置下);附图8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实施例ニ,推车车架处于折叠位置下);其中1、推车车架;2、第一前轮组件;3、第一后轮组件;5、第一前支架;6、第一后支架;7、第一推杆架;8、第一座位架;9、第二前支架;10、第二前轮组件;11、一一轴;12、一二轴;13、一三轴;14、第二后支架;15、第二后轮组件;16、第二推杆架;17、第二座位架;18、后撑架;19、底撑架;21、ニー轴;22、ニニ轴;23、二三轴;31、第一底撑杆;32、第二底撑杆;33、第一转动关节;34、第二转动关节;35、第三转动关节;36、第四转动关节;41、竖杆;42、第一横杆;43、第二横杆;44、滑块;45、第三横杆;46、第四横杆;47、第一斜杆;48、第二斜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附图I-附图4所示,一种可折叠童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I、两个或者ー个设置于以下所提到的第一前支架5上的第一前轮组件2、两个第一后轮组件3、用于将推车车架I锁定于展开位置的锁定装置、设置于推车车架I上的座位。座位无图示。推车车架I包括呈H形的第一前支架5,第一前轮组件2有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一前支架5的下部两侧;呈U形的第一后支架6,第一前支架5的上部与第一后支架6的上部通过--轴11相枢轴连接,第一后轮组件3有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一后支架6的下部两侧;呈倒U形的第一推杆架7,第一推杆架7与第一后支架6分别沿着长度方向相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后支架6上固定有滑套,第一推杆架7插在滑套内;呈U形的第一座位架8,第一座位架8的前部与第一前支架5通过一二轴12相枢轴连接,第一座位架8的后部与第一推杆架7的下部通过一三轴13相枢轴连接。锁定装置设置于第一后支架6与第一推杆架7之间,锁定装置的具体结构不是本技术的要点,只要是能够将两个滑动部件之间锁定的结构都能在此使用。如在第一推杆架7上转动或滑动地设置有弹性锁舌,在第一后支架6上开设有锁槽,锁定吋,弹性锁舌插在锁槽内。无图示,第一座位架8的后部自与第一推杆架7的枢轴连接处继续向后延伸能够形成第一篮框架。当推车车架I折叠后,第一推杆架7的下部或第一篮框架,与第一前轮组件2 —同着地对推车车架I形成支撑实现自立,此时第一推杆架7依然竖立便于使用者拿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童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1)、第一前轮组件(2)、第一后轮组件(3)、用于将所述的推车车架(1)锁定于展开位置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包括:第一前支架(5),所述的第一前轮组件(2)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前支架(5)的下部;第一后支架(6),所述的第一前支架(5)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6)的上部通过一一轴(11)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一后轮组件(3)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6)的下部;第一推杆架(7),所述的第一推杆架(7)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6)分别沿着长度方向相滑动地设置;第一座位架(8),所述的第一座位架(8)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一前支架(5)通过一二轴(12)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一座位架(8)的后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杆架(7)的下部通过一三轴(13)相枢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童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I)、第一前轮组件(2) 、第一后轮组件(3)、用于将所述的推车车架(I)锁定于展开位置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车车架(I)包括 第一前支架(5),所述的第一前轮组件(2)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前支架(5)的下部; 第一后支架(6),所述的第一前支架(5)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6)的上部通过一一轴(11)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一后轮组件(3)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6)的下部;第一推杆架(7),所述的第一推杆架(7)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6)分别沿着长度方向相滑动地设置; 第一座位架(8),所述的第一座位架(8)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一前支架(5)通过一二轴(12)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一座位架(8)的后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杆架(7)的下部通过一三轴(13)相枢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6)与所述的第一推杆架(7)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座位架(8)的后部自与所述的第一推杆架(7)的枢轴连接处继续向后延伸形成第一篮框架。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推车车架(I)还包括 第二前支架(9),所述的第二前支架(9)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前轮组件(10); 第二后支架(14),所述的第二前支架(9)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二后支架(14)的上部通过二一轴(21)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二后支架(14)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后轮组件(15); 第二推杆架(16),所述的第二推杆架(16)与所述的第二后支架(14)分别沿着长度方向相滑动地设置; 第二座位架(17),所述的第二座位架(17)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二前支架(9)通过二二轴(22)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二座位架(17)的后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杆架(16)的下部通过二三轴(23)相枢轴连接; 能够折叠的后撑架(18),所述的后撑架(18)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6)与所述的第二后支架(14)之间; 能够折叠的底撑架(19),所述的底撑架(19)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前支架(5)、所述的第二前支架(9)、所述的第一推杆架(7)与所述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马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