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件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5680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文件夹,包括:文件夹封面和装订装置,所述文件夹的封面脊部是可折叠伸缩的;所述装订装置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为多节可伸缩结构。所述文件夹根据待装订文件的厚度,同时调整装订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至第四支撑杆的高度,配合封面脊部的可伸缩性共同达到节省空间、提高利用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文件管理用品,特别涉及一种文件夹
技术介绍
文件夹广泛用于文件管理,使用文件夹有利于文件分类、标志、保存和搜索。然而现有市场出售的文件夹的厚度固定,若待装订文件总厚度小于文件夹厚度, 就会浪费空间,若待装订文件总厚度大于文件夹厚度,就需要增加一个文件夹。因此,现有文件夹不利于节约空间、进而不利于节约成本。图1为现有文件夹的文件夹封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文件夹的装订装置示意图, 参照图1和图2,现有技术中的文件夹包括文件夹封面100'和装订装置200',所述文件夹封面包括第一封面101',第二封面102'和封面脊部103';所述装订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封面102'内侧面,包括装订底座206'和装订支撑杆,所述装订底座206'固定在所述第二封面102'的内侧面,所述装订支撑杆包括第一至第四支撑杆201' 204',所述第一支撑杆20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02'都垂直固定在所述装订底座206'上,所述第三支撑杆203'与所述第四支撑杆204'都活动连接在所述装订底座上;当所述装订支撑杆闭合时,所述第三支撑杆203'和所述第四支撑杆204'都垂直于装订底座206',所述第一支撑杆201'与所述第三支撑杆203'接触闭合,形成第一图形,所述第二支撑杆202'与所述第四支撑杆204'接触闭合,形成第二图形,所述第一图形与所述第二图形互相平行; 当所述装订支撑杆打开时,所述第一支撑杆201'与所述第三支撑杆203'分离,所述第二支撑杆202'与所述第四支撑杆204'分离;所述装订装置还包括连接杆205',所述连接杆为“ Ω ”型,两端活动连接在所述装订底座206'上,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支撑杆203'、 所述第四支撑杆204'均垂直,所述连接杆205'以两端所在直线为轴可旋转,所述连接杆205'与第三支撑杆203'、第四支撑杆204'为一体成型。所述装订装置还包括连接件 213'、卡孔207'和金属弹片211',所述连接件213'固定在所述装订底座206‘中央,所述金属弹片211'穿过所述卡孔207',一边压在所述卡孔207'下,另一边压在所述连接杆205'下。所述装订装置还包括支撑杆开关209',所述支撑杆开关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件213'上,用于控制所述支撑杆的开合。所述文件夹还包括固定孔104',位于所述第一封面101',所述第一封面101'与所述第二封面102'夹合时固定所述装订支撑杆。图3为现有文件夹的封面脊部103示意图,图4为现有文件夹的装订装置中第二支撑杆202'和第四支撑杆204'闭合示意图。可以看到,现有技术中所述封面脊部是宽度是固定的,所述装订装置的高度也是固定的,因此现有技术中文件夹占用的空间是固定的, 不能随待装订文件的数量来调整大小,会造成空间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文件夹不能根据待装订文件的厚度而调整文件夹厚度的问题。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文件夹,包括文件夹封面和装订装置,所述文件夹封面包括第一封面,第二封面和封面脊部;所述装订装置包括装订底座和装订支撑杆, 所述装订底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封面的内侧面,所述装订支撑杆包括第一至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都垂直固定在所述装订底座上,所述第三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都活动连接在所述装订底座上;当所述装订支撑杆闭合时,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都垂直于装订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接触闭合,形成第一图形, 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接触闭合,形成第二图形,所述第一图形与所述第二图形互相平行;当所述装订支撑杆打开时,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分离,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分离。优选的,所述封面脊部是可伸缩的。进一步的,所述封面脊部是可折叠伸缩的。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为可伸缩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为多节可伸缩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装订装置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 Ω ”型,两端活动连接在所述装订底座上,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均垂直,所述连接杆以两端所在直线为轴可旋转,所述连接杆与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为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装订装置还包括连接件、卡孔和金属弹片,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装订底座中央,所述卡孔位于所述装订底座上,所述金属弹片穿过所述卡孔,一边压在所述卡孔下,另一边压在所述连接杆下。进一步的,所述装订装置还包括支撑杆开关,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用于控制所述支撑杆的开合。可选的,所述文件夹还包括固定件和固定件开关;所述固定件串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用于固定压紧文件;所述固定件开关,活动连接在固定件中央,控制固定件加紧、松开。可选的,固定孔,位于所述第一封面,所述固定孔在所述第一封面与所述第二封面夹合时固定所述装订支撑杆。本专利技术文件夹根据文件的厚度,同时调整装第一支撑杆至所述第四支撑杆的高度,同时配合封面脊部的可伸缩材料共同达到节省空间、提高利用率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文件夹的文件夹封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文件夹的装订装置示意图;图3为现有文件夹的封面脊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文件夹的装订装置中第二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闭合时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文件夹的封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文件夹的装订装置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文件夹的封面脊部示意图8本专利技术中文件夹的装订装置中第二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闭合时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装订装置中第二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打开时示意图;图9至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装订装置中支撑杆开关控制原理图;图13为固定件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当然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普通及相关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其次,本专利技术利用示意图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例时,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图不依照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应以此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提供一种文件夹,文件夹封面脊部为折叠事伸缩的,装订装置为高度可调结构,即可根据文件的厚度调整文件夹的厚度,达到节约空间、提高利用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文件夹,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文件夹封面展开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装订装置示意图,请参照图5和图6,所述文件夹包括文件夹封面100和装订装置200, 所述文件夹封面包括第一封面101,第二封面102和封面脊部103,所述第一封面101与所述第二封面102相对封面脊部对称,相对夹合时,成“U”字形;所述装订装置200位于所述第二封面102内侧面上,包括装订底座206和装订支撑杆,所述装订底座206固定在所述第二封面102的内侧面,所述装订支撑杆包括第一至第四支撑杆201 204,所述第一支撑杆 20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02都垂直固定在所述装订底座206上,所述第三支撑杆203与第四支撑杆204都活动连接在所述装订底座206上;当所述装订支撑杆闭合时,所述第三支撑杆 203和所述第四支撑杆204都垂直于装订底座206,所述第一支撑杆201与所述第三支撑杆 203接触闭合,形成第一图形,所述第二支撑杆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文件夹,包括:文件夹封面和装订装置,所述文件夹封面包括第一封面,第二封面和封面脊部;所述装订装置包括装订底座和装订支撑杆,所述装订底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封面的内侧面,所述装订支撑杆包括第一至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都垂直固定在所述装订底座上,所述第三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都活动连接在所述装订底座上;当所述装订支撑杆闭合时,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都垂直于装订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接触闭合,形成第一图形,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接触闭合,形成第二图形,所述第一图形与所述第二图形相对且平行;当所述装订支撑杆打开时,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分离,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面脊部是可伸缩的,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都是可伸缩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文件夹,包括文件夹封面和装订装置,所述文件夹封面包括第一封面,第二封面和封面脊部;所述装订装置包括装订底座和装订支撑杆,所述装订底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封面的内侧面,所述装订支撑杆包括第一至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都垂直固定在所述装订底座上,所述第三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都活动连接在所述装订底座上;当所述装订支撑杆闭合时,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都垂直于装订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接触闭合,形成第一图形,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接触闭合,形成第二图形,所述第一图形与所述第二图形相对且平行;当所述装订支撑杆打开时,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分离,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分 1 ;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面脊部是可伸缩的,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都是可伸缩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面脊部是可折叠伸缩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都是多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伦华吴静銮蓝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