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液压助力机控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8587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电动液压助力机控总成,包括电机、电动油泵、储油缸,还包括一个集成油路块,总成的输油管路集成在集成油路块内部,储油缸安装在集成油路块底部,电机安装在集成油路块上部,电机输出轴穿过集成油路块连接电动油泵,电动油泵悬在储油缸的油液中。集成油路块上部还安装有存储油液压力的蓄能器及切换油路通断的电磁换向阀。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油路管道接口,避免了独立输油管路连接及高压油液引起的油液渗漏问题,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能;大大减小了液压助力系统整体的装配体积,节省安装空间,安装维修更加方便;可通过外接相应的助力执行机构满足实现多个助力控制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助力机械控制总成。
技术介绍
汽车为满足基本驾驶性能和安全性能都一般都包括驱动控制、离合控制、转向控制、制动控制等多种控制功能,随着人们对车辆操控性及安全性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现有车辆的部分控制系统除了驾驶者主动控制外还提供辅助动力,帮助驾驶员更轻松且安全地完成如转向、制动等车辆驾驶控制功能。一般的动力辅助控制方式有气压式和液压式,由于液压式工作时噪声较低,工作滞后时间短,能吸收来自不同路面的冲击,因此液压助力系统已经在各种汽车上使用。而液压助力系统中又以电动液压助力系统最优,不仅过渡柔和并具有良好操控性,因此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传统车及混合动力车辆上。电动液压助力系统分为机控部分和电控部分,电控部分主要是接收检测的车辆数据、控制指令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器单元,机控部分则包括电机、电动油泵、储油缸及输油管路,控制并传递液压能量至相应的助力工作单元。现有的电动液压助力系统是将机控和电控部分中的各个单元如电机、油泵、储油缸、控制器等单独安装在车辆上后,再用油管及控制信号线将各个单元连接起来,液压油的渗漏一直是液压助力系统正常工作的难点之一,且独立安装需要占用较大的车舱空间,装配繁琐。若液压助力系统需要提供多个助力控制功能,则连接的输油管路增多且加长,更加大了油液渗漏的几率。油液的渗漏甚至油管的爆裂导致助力不足将会给车辆正常行驶留下极大的事故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减少独立连接的输油管路、可提供多个助力功能的汽车电动液压助力机控总成,大大降低了油液渗漏的几率,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种汽车电动液压助力机控总成,包括电机、电动油泵、储油缸,还包括一个集成油路块,所述总成的输油管路集成在集成油路块内部。所述储油缸安装在集成油路块底部, 电机安装在集成油路块上部,电机输出轴穿过集成油路块连接电动油泵,即电动油泵悬在储油缸的油液中,还包括存储油液压力的蓄能器,蓄能器安装在集成油路块上部。还包括切换油路通断的电磁换向阀。还包括过滤进入储油缸内空气的空气滤清器。储油缸底部设置有沉淀油液杂质的沉淀杯。还包括过滤油液杂质的吸油滤清器。所述集成油路块采用压铸成型。3所述集成油路块采用铝材。所述储油缸内设有隔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集成油路块代替原有的电动液压助力机控部分的连接输油管路,减少油路管道接口,避免了由独立输油管路连接及高压油液引起的油液渗漏问题,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能。将电动液压助力机控部分的各个单元与集成油路块装配成一体,去除了复杂的油路管道连接,大大减小了液压助力系统整体的装配体积,节省安装空间,安装维修更加方便。离合助力系统机控部分的电磁换向阀集成在本电动液压助力机控总成上,其与储油缸等部件连接的输油管路亦集成在集成油路块内部,即本专利技术的液压助力机控总成可通过外接相应的助力执行机构满足实现多个助力控制功能。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设置了吸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沉淀杯,更好地保证了油液的清洁,减少或避免因油液杂质过多引起的输油管路堵塞,提高助力效果。储油缸中设置有T型隔板,减少和避免了由于车体振动引起的油液大幅波动导致的电动油泵空吸、助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车辆助力功能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电动液压助力机控总成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电动液压助力机控总成局部分离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附图1所示1是支撑架,2是蓄能器,3是电机,4是空气滤清器,5是储油缸,6 是集成油路块,7是电磁换向阀,8是电动油泵,9是吸油滤清器,10是沉淀杯。本实施例的一种汽车电动液压助力机控总成,包括电机3、电动油泵8、储油缸5, 还包括一个集成油路块6,所述总成的输油管路集成在集成油路块6内部。储油缸5安装在集成油路块6底部,即集成油路块6的底面作为储油缸5上壁。电机3安装在集成油路块 6上部,电机3的输出轴穿过集成油路块6连接电动油泵8,即电动油泵8通过与电机3及集成油路块的连接悬在储油缸5的油液中。电动油泵8还连接有吸油滤清器9,用于过滤从储油缸5吸入电动油泵8内的液压油。本实施例还包括存储油液压力的蓄能器2,蓄能器2垂直安装在集成油路块6的上部,为保持其稳定性,减少由于车体晃动引起的震荡,蓄能器2下部设有支撑架1,支撑架 1由多个支撑柱垂直旋入支撑板固定而成,支撑柱的另一端固定在集成油路6上,支撑板套在蓄能器2罐体外侧。支撑板上部还设有夹紧环,夹紧环为两瓣式,两瓣夹紧环夹住蓄能器 2罐体后用螺丝紧固,再将夹紧环与支撑板用螺丝固定,支撑板与夹紧环的内侧弧度与蓄能器2罐体相匹配。本实施例还包括切换油路通断的电磁换向阀7,安装在集成油路块6的上部。本实施例采用2位4通阀,作3通阀使用,电磁换向阀7的出油口通过集成油路块6引出出油接口,进油口和回油口亦通过集成油路块6连接至电动油泵8和储油缸5。本实施例还包括空气滤清器4。为保持储油缸5内外气压平衡,集成油路块6上设有一通孔通入储油缸5,通孔内安装有空气滤清器4,过滤进入储油缸5内空气,减少或避免因油液杂质过多引起的输油管路堵塞,助力效果不佳等问题。储油缸5底部设置有沉淀油液杂质的沉淀杯10,本实施例的沉淀杯10为两层圆形杯体,上杯体较下杯体大,杂质随液压油在储油缸5内波动,当杂质移动至沉淀杯10杯口处时,杂质沿沉淀杯10斜面滑至沉淀杯10底部,由于下杯体小,杯体内部油液波动很小,杂质均可沉淀在底部,有助于使储油缸5内油液保持清洁。储油缸5内部还设有隔板,用于减少和避免由于油液大幅波动导致的电动油泵空吸、助力不足的问题。本实施例中的隔板为T字型,“一”字隔板的底部与储油缸5底部连接,两侧与储油缸5侧壁有间隔;“I”字隔板底部与储油缸5底部有间隔,一侧与储油缸5 侧壁连接。T字隔板将储油缸5分隔成出油区和回油区,两区内的油液通过间隔保持连通。本实施例的集成油路块6可采用铝材受控加工或压铸成型的方式制造。减少油路的连接接口,减少跑冒滴漏,保证油液压力以提高助力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电动液压助力机控总成内部连接结构如下电机3通过联轴器连接电动油泵8,电动油泵8泵取储油缸5内的油液输出至蓄能器2的进油口,蓄能器2的出油口连接电磁换向阀7的进油口 P,并在集成油路块6侧壁上引出助力转向进油口,电磁换向阀7的回油口 T连接至储油缸5,电磁换向阀7的进出油口 A在集成油路块6上引出离合助力进出油口。上述油路均集成在集成油路块6内部。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电动液压助力机控总成外部连接及工作原理如下将电机3与电磁换向阀7与液压助力电控单元的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通过采集汽车信号控制电机运行及切换电磁换向阀7的油路。电磁换向阀7的进出油口 A连接至离合助力执行机构,蓄能器2出油口在集成油路块6侧壁上引出的助力转向进油口连接至转向机,转向机的出油口通过输油管路及集成油路块上的接口回油至储油缸5。当车辆有离合助力需求时,控制器控制电磁换向阀7选择油路AP,助力需求开始阶段及需求较小时,蓄能器的液压油经过AP进入离合器分离缸,帮助实现离合器分离,若需求较大时电动油泵8泵取储油缸5内的油液经过AP进入离合器分离缸,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电动液压助力机控总成,包括电机、电动油泵、储油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集成油路块,所述总成的输油管路集成在集成油路块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