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功率接触件的矩形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2835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功率接触件的矩形电连接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接触片的基片前端一体连有两个以上的向前延伸的左右分布的前触指,所述基片后端设有锁定槽;所述前触指在其弯折斜片部分的内表面与弯片部分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向内凹陷的止推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功率接触件的前后分设有锁定槽和前触指前部的止推凹面,从而在从连接器后端向前插入绝缘壳体中对应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时,可与绝缘壳体的接触片安装腔中对应设置的前横梁和悬臂倒钩锁紧配合,实现固定,在取卸时,只需在绝缘壳体前端处经插入通道按压悬臂,即可将倒钩与功率接触件的凹槽分离实现解锁,取卸十分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可同时完成功率电流和信号电流传递的矩形电连接器,包括矩形的绝缘壳体及其接触片安装腔中安装的簧片式的功率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如中国专利公开号 CN 201549627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一种连接器,其功率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均采用尾部为弹性接触指、头部为弹性簧片的扁平插片,接触件头部的簧片中还开有散热长孔,该种接触件采用其中部的向外翻出的外翻弹片与连接器的接触片安装腔中对应的锁紧槽止推配合而紧固在一起,该种固定方式导致接触件在取卸时必须使用工具伸入连接器内部操动外翻弹片,操作困难并容易损伤接触件,而且接触件的外翻弹片加工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取卸功率接触件的矩形电连接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矩形电连接器,包括矩形的绝缘壳体及其中安装的功率接触件,绝缘壳体前端为插接端,绝缘壳体具有安装时靠近并朝向适配电路板的底面及与电路板安装位置距离最远的顶面,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为左右两侧,绝缘壳体中设有多个在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用于装配功率接触件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 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接触件由上下间隔设置的顶、底接触片构成,各接触片均包括中部的形状扁平的基片,各基片具有在与对应电路板连接时表面朝向所连电路板的底面,将各基片底面朝向的方向定义为向下;同时顶接触片的基片与底接触片的基片还具有朝向相对的内表面和朝向相背的外表面,将基片的内表面朝向的方向定义为朝内,将基片的外表面朝向的方向定义为朝外;所述顶、底接触片的各基片前端均一体连有两个以上的向前延伸的左右分布的前触指,所述处于同一基片上的相邻前触指之间留有空隙,所述顶、底接触片的基片后端均通过弯折结构一体连有向下延伸的、用于与电路板连接的两个以上的左右分布的引脚,处于同一基片上的相邻引脚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引脚间的空隙处于基板后端设有锁定槽;所述顶、底接触片的前触指具有一端与基片连接、另一端朝内倾斜翘起的翘片部分,翘片部分前端连接有朝外弯曲翘起的弯片部分,弯片部分的前端连接有朝外倾斜翘起的弯折斜片部分,所述弯折斜片部分朝外翘起的趋势要小于弯片部分前端朝外翘起的趋势,从而在弯折斜片部分的内表面与弯片部分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向内凹陷的止推凹面;所述底接触片的前触指与所述顶接触片的前触指为上下对称结构,两者的翘片部分前端间隔设置形成供适配公接触件插入的间隙;所述功率接触件安装腔是由靠近绝缘壳体顶、底面位置的顶、底侧腔壁和左右侧腔壁围合而成的前后方向延伸矩形腔体,绝缘壳体后端上于靠近功率接触件安装腔的顶、底侧腔壁处分别设有用于装入所述顶、底功率接触片的安装口,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于绝缘壳体的前端设有插接口,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中部设有自插接口向后延伸的插接通道,功率接触件安装腔的顶、底侧腔壁上均设有弹性悬臂,各弹性悬臂4一体连于所在腔壁的中部并向绝缘壳体的后端处延伸,各弹性悬臂的末端设有朝向所述插接通道的、与所述顶/底功率接触片的锁定槽锁紧配合的倒钩,靠近绝缘体壳体的前端处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中设有与各安装口一一对应设置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横梁,各前横梁的后端设有与所述顶/底功率接触片的前触指上的止推凹面止推配合的止推凸面。所述顶、底接触片的各基片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相对于左、右方向上的最外侧的前触指、引脚的外侧面而向左、向右突出的定位翼部,处于两定位翼部前端位置处的基板的前端面上形成朝前的定位台阶面;所述功率接触件安装腔的左、右侧腔壁上对应各安装口处左右相对设置沿前后方向导向的、用于插接功率接触片两侧的翼部的翼部插槽,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翼部插槽的垂直于其导向方向的截面为开口相对的两个U形,各翼部插槽的后端开放并与对应的安装口相通,各翼部插槽的前端封闭而形成朝后的、与所述定位翼部的定位台阶面止推配合的止推端面。所述的处于各定位翼部上的基板的左、右外侧面上分别一体凸设有尖端朝后的多个倒刺。所述定位翼部前端还一体连有向前延伸的、短于前触指的定位舌片。所述顶、底接触片的各翘片部分的前端具有斜板段,该斜板段朝内倾斜,但斜板段朝内倾斜的趋势要小于斜板段之前的翘片部分朝内倾斜的趋势。所述各前横梁与功率接触件安装腔的顶、底侧腔壁之间还设有容对应功率接触片的前端插进的插孔,插孔后端与功率接触件安装腔相通并向前延伸至绝缘壳体的前端而设有开口。所述翼部插槽的槽壁上还设有用于压紧相应功率接触片的翼部的凸筋。所述功率接触件安装腔的顶、底侧腔壁上设有前后方向延伸的、贯通绝缘壳体的前后端的散热槽。所述插接通道向后延伸的后端贯通至绝缘壳体后端并与所述安装口相通,形成贯通的散热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功率接触件的前后分设有锁定槽和前触指前部的止推凹面,从而在从连接器后端向前插入绝缘壳体中对应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时,可与绝缘壳体的接触片安装腔中对应设置的前横梁和悬臂倒钩锁紧配合,实现固定,在取卸时,只需在绝缘壳体前端处经插入通道按压悬臂,即可将倒钩与功率接触件的凹槽分离实现解锁,取卸十分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功率接触件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顶接触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图;图5是图1中的底接触片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功率接触件实施例2的顶功率接触片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功率接触件实施例2的底功率接触片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矩形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5图9是图8的后视图;图10是图8中的绝缘壳体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中C部的放大图;图12是图1中的功率接触件装入图8中的电连接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的功率接触件的实施例1,该功率接触件在使用时安装在适配的矩形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中,并且通过其引脚与电路板连接,该功率接触件2由一对顶、底接触片10、11构成,其中的底接触片11在使用时更靠近电路板。顶、底接触片的结构基本相同,在此对顶接触片进行详细介绍。顶接触片10包括中部的形状扁平的基片20,基片20具有在与对应电路板连接时表面朝向所连电路板的底面,将基片20的底面朝向的方向定义为向下,基片20的顶面的朝向则为向上,基片20前端一体连有两个向前延伸的左右分布的前触指21,所述相邻的前触指21之间留有空隙,基片20后端通过弯折结构一体连有向下延伸的、用于与电路板连接的两个左右分布的引脚22,所述相邻引脚22之间留有空隙,基片2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和对应的绝缘壳体1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中的左右两侧的翼部插槽定位插配的定位翼部23,两定位翼部23分别相对于左、右方向上的最外侧的前触指、引脚的外侧面而向左、向右突出,处于两定位翼部23前端位置处的基板20的前端面上形成朝前的定位台阶面26。 以上结构使左右跨度较宽的定位翼部23插配于对应的翼部插槽中被固定时,左右总体跨度较窄的前触指和引脚不会也陷入翼部插槽中。处于各定位翼部23上的基板20的左、右外侧面上分别一体凸设有尖端朝后的多个倒刺M,所述各引脚22之间的空隙处于基板20 后端设有用于与相应的矩形电连接器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中的倒钩311锁紧配合的锁定槽25。当顶接触片10在插装入适配电连接器的对应功率接触件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功率接触件的矩形电连接器,包括矩形的绝缘壳体及其中安装的功率接触件,绝缘壳体前端为插接端,绝缘壳体具有安装时靠近并朝向适配电路板的底面及与电路板安装位置距离最远的顶面,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为左右两侧,绝缘壳体中设有多个在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用于装配功率接触件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接触件由上下间隔设置的顶、底接触片构成,各接触片均包括中部的形状扁平的基片,各基片具有在与对应电路板连接时表面朝向所连电路板的底面,将各基片底面朝向的方向定义为向下;同时顶接触片的基片与底接触片的基片还具有朝向相对的内表面和朝向相背的外表面,将基片的内表面朝向的方向定义为朝内,将基片的外表面朝向的方向定义为朝外;所述顶、底接触片的各基片前端均一体连有两个以上的向前延伸的左右分布的前触指,所述处于同一基片上的相邻前触指之间留有空隙,所述顶、底接触片的基片后端均通过弯折结构一体连有向下延伸的、用于与电路板连接的两个以上的左右分布的引脚,处于同一基片上的相邻引脚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引脚间的空隙处于基板后端设有锁定槽;所述顶、底接触片的前触指具有一端与基片连接、另一端朝内倾斜翘起的翘片部分,翘片部分前端连接有朝外弯曲翘起的弯片部分,弯片部分的前端连接有朝外倾斜翘起的弯折斜片部分,所述弯折斜片部分朝外翘起的趋势要小于弯片部分前端朝外翘起的趋势,从而在弯折斜片部分的内表面与弯片部分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向内凹陷的止推凹面;所述底接触片的前触指与所述顶接触片的前触指为上下对称结构,两者的翘片部分前端间隔设置形成供适配公接触件插入的间隙;所述功率接触件安装腔是由靠近绝缘壳体顶、底面位置的顶、底侧腔壁和左右侧腔壁围合而成的前后方向延伸矩形腔体,绝缘壳体后端上于靠近功率接触件安装腔的顶、底侧腔壁处分别设有用于装入所述顶、底功率接触片的安装口,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于绝缘壳体的前端设有插接口,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中部设有自插接口向后延伸的插接通道,功率接触件安装腔的顶、底侧腔壁上均设有弹性悬臂,各弹性悬臂一体连于所在腔壁的中部并向绝缘壳体的后端处延伸,各弹性悬臂的末端设有朝向所述插接通道的、与所述顶/底功率接触片的锁定槽锁紧配合的倒钩,靠近绝缘体壳体的前端处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中设有与各安装口一一对应设置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横梁,各前横梁的后端设有与所述顶/底功率接触片的前触指上的止推凹面止推配合的止推凸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功率接触件的矩形电连接器,包括矩形的绝缘壳体及其中安装的功率接触件,绝缘壳体前端为插接端,绝缘壳体具有安装时靠近并朝向适配电路板的底面及与电路板安装位置距离最远的顶面,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为左右两侧,绝缘壳体中设有多个在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用于装配功率接触件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接触件由上下间隔设置的顶、底接触片构成,各接触片均包括中部的形状扁平的基片,各基片具有在与对应电路板连接时表面朝向所连电路板的底面,将各基片底面朝向的方向定义为向下;同时顶接触片的基片与底接触片的基片还具有朝向相对的内表面和朝向相背的外表面,将基片的内表面朝向的方向定义为朝内,将基片的外表面朝向的方向定义为朝外;所述顶、底接触片的各基片前端均一体连有两个以上的向前延伸的左右分布的前触指,所述处于同一基片上的相邻前触指之间留有空隙,所述顶、底接触片的基片后端均通过弯折结构一体连有向下延伸的、用于与电路板连接的两个以上的左右分布的引脚,处于同一基片上的相邻引脚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引脚间的空隙处于基板后端设有锁定槽;所述顶、底接触片的前触指具有一端与基片连接、另一端朝内倾斜翘起的翘片部分,翘片部分前端连接有朝外弯曲翘起的弯片部分,弯片部分的前端连接有朝外倾斜翘起的弯折斜片部分,所述弯折斜片部分朝外翘起的趋势要小于弯片部分前端朝外翘起的趋势,从而在弯折斜片部分的内表面与弯片部分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向内凹陷的止推凹面;所述底接触片的前触指与所述顶接触片的前触指为上下对称结构,两者的翘片部分前端间隔设置形成供适配公接触件插入的间隙;所述功率接触件安装腔是由靠近绝缘壳体顶、底面位置的顶、底侧腔壁和左右侧腔壁围合而成的前后方向延伸矩形腔体,绝缘壳体后端上于靠近功率接触件安装腔的顶、底侧腔壁处分别设有用于装入所述顶、底功率接触片的安装口,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于绝缘壳体的前端设有插接口,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中部设有自插接口向后延伸的插接通道,功率接触件安装腔的顶、底侧腔壁上均设有弹性悬臂,各弹性悬臂一体连于所在腔壁的中部并向绝缘壳体的后端处延伸,各弹性悬臂的末端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