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机构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2738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冷却机构及电机,所述冷却机构包括环形内筒及同轴环绕所述环形内筒的环形外筒;其中,所述环形内筒和环形外筒间具有至少一组导流结构,且每组导流结构形成有相通的至少两路流道;所述环形外筒设有至少一组入口/出口,每组入口/出口与一组导流结构的至少两路流道相通以使从入口流入的冷却介质流过相应导流结构的至少两路流道后自出口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流道的长度较短,因此可减少压力损失;此外,导流结构的配置方式可使电机在周向和轴向的散热更加均匀。(*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尤其适用于电机的冷却机构。
技术介绍
电机运行时通常会产生大量热量,在一些应用中需对电机进行散热处理,以避免电机损坏,保证电机正常稳定运行。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一种具有水冷机构的电机,该水冷机构的内筒环绕定子3,外筒环绕内筒,自内筒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出若干沿周向分布的轴向延伸挡板12,外筒的内表面、内筒的外表面、内筒两端的挡环7与各挡板12合围形成流道 14,流道14包括若干轴向延伸路径和连通相邻轴向延伸路径的偏转路径12a,冷水自入口 10进入流道,并沿流道14迂回流经内筒的整个外周面后至出口 11后流出。定子与冷却机构的内筒接触,依靠冷水的流动可带走电机运行所产生的热量。上述现有技术中,由单条流道14连通入口 10和出口 11,因此流道的长度较长,导致压力损失较大;并且,轴向延伸路径的配置使得冷水进入流道14后沿圆周方向温度逐渐增加,导致电机在周向上的温差较大,散热不均勻。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改善上述问题的冷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冷却机构,包括环形内筒及同轴环绕所述环形内筒的环形外筒;其中,所述环形内筒和环形外筒间具有至少一组导流结构,且每组导流结构形成有相通的至少两路流道;所述环形外筒设有至少一组入口 /出口,每组入口 /出口与一组导流结构的至少两路流道相通以使从入口流入的冷却介质流过相应导流结构的至少两路流道后自出口流出。较佳的,每组导流结构形成有两路流道,所述两路流道分别围绕所述环形内筒的外表面的两个半圆周面。较佳的,每组导流结构的至少两路流道仅在相应的入口和出口处相通。可选的,所述环形内筒和环形外筒间仅具有一组导流结构,所述环形外筒仅设有一组入口 /出口,该组导流结构的每路流道包括若干沿轴向分布的周向延伸路径及连通相邻周向延伸路径的轴向偏转路径。可选的,所述环形内筒和环形外筒间具有至少两组导流结构,所述环形外筒设有至少两组分别与所述两组导流结构的至少两路流道相通的入口 /出口,所述至少两组导流结构的流道互不相通。较佳的,所述至少两组导流结构的每路流道包括若干沿周向分布的轴向延伸路径及连通相邻轴向延伸路径的周向偏转路径。较佳的,所述至少两组导流结构的流道在周向上交替分布。较佳的,每一入口与相应出口在周向上相隔360/N度,其中N为所述环形内筒与环形外筒间的导流结构的组数。较佳的,所述至少两组入口 /出口被设置为任意一组的入口靠近另一组的出口。一种冷却机构,包括环形内筒及同轴环绕所述环形内筒的环形外筒;其中,所述环形外筒设有一出口和N个入口,所述环形内筒和环形外筒间设有一一对应地与所述N个入口连通的N路流道以使从所述N个入口流入的冷却介质流经所述N路流道后自所述出口流出;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较佳的,所述环形内筒和环形外筒间设有一一对应地与所述N个入口连通的N路迂回流道,及连通所述N路迂回流道与所述出口的单路环形流道。较佳的,每路迂回流道包括若干沿周向分布的轴向延伸路径及连通相邻轴向延伸路径的周向偏转路径。较佳的,所述N个入口沿周向依次间隔360/N度。较佳的,N的值为3,所述三路迂回流道在周向上两两交替布置,且每路迂回流道在周向上对应环形内筒的2/3外周面。本技术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定子、设于定子内可相对定子转动的转子、及固定套设于定子外周的以上任一所述的冷却机构。本技术实施例中,流道的长度较短,因此可减少压力损失;此外,导流结构的配置方式可使电机在周向的散热更加均勻。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IA示出现有技术中一种具有水冷机构的电机;图IB示出所述电机的内筒;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机;图3A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冷却机构;图;3B示出图3A中冷却机构的环形内筒;图3C为图;3B中环形内筒旋转180度后的示图;图4A示出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冷却机构;图4B示出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冷却机构的另一方向示图;图4C示出图4B中冷却机构的环形内筒;图4D示出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冷却机构的第三方向示图;图4E示出图4D中冷却机构的环形内筒;图5A示出根据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冷却机构;图5B示出根据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冷却机构的另一方向示图;图5C示出图5B中冷却机构的环形内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参考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200包括定子212、设于定子212内可相对定子212转动的转子214、及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固定套设于定子212外周的环形内筒230、及相对环形内筒230固定并同轴环绕环形内筒230的环形外筒250。参考图3A至图3C,在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冷却机构中,环形外筒250轴向两端分别设有入口 222和出口 224,环形内筒230和环形外筒250间设有一组导流结构,该组导流结构形成相通的两路流道,分别为第一流道对2(对应图中实线箭头)和第二流道对应图中虚线箭头)。入口 222和出口 2M与该组导流结构的两路流道相通。第一流道242和第二流道244分别对应环形内筒230的两个半圆外周面,每路流道M2 (M4)包括若干沿轴向均勻分布的周向延伸路径及连通相邻周向延伸路径的轴向偏转路 (244b) ο本实施例中,环形内筒230的轴向两端设有自其外表面径向向外延伸至环形外筒 250内表面的两个端环231,并且在两个端环231之间自环形内筒230的外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出至环形外筒250的内表面的若干导流板。在所述两个半圆外周面的两相接处分别设有沿轴向延伸的隔板236a和236b将第一流道242和第二流道244间隔开来,并使得两流道仅在入口 222和出口 2 处相通。所述若干导流板包括两组沿轴向交替分布的导流板23 和232b,其中各第一导流板23 分别自隔板236a朝隔板236b沿周向延伸,各第二导流板 232b分别自隔板236b朝隔板236a沿周向延伸,各导流板23 和232b的周向尺寸均小于两隔板231a和231b的周向距离,由此形成两路仅在入口 222和出口 2M处相通的迂回流道242和对4。冷却介质(例如冷水或以水为主要成份的冷却剂等)自入口 222流入导流结构,分别沿第一流道242和第二流道244迂回流经环形内筒230的两个半圆外周面后在出口 2M处汇聚并流出,从而带走电机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本实施例中,由两路流道242和244分别迂回围绕环形内筒230的两个半圆外周面连通入口 242和出口 M4,与现有技术中由单条流道围绕环形内筒的整个外周面连通入口和出口相比,流道的长度较短,因此可减少压力损失;并且,周向延伸路径迂回的配置方式可大大降低电机在周向方向上的温差,从而使电机散热更加均勻。参考图4A至图4E,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冷却机构中,环形外筒250设有两组入口 /出口,分别为第一入口 222/第一出口 2 和第二入口 226/第二出口 228。环形内筒230和环形外筒250间设有两组导流结构,第一组导流结构形成相通的两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机构,包括环形内筒及同轴环绕所述环形内筒的环形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内筒和环形外筒间具有至少一组导流结构,且每组导流结构形成有相通的至少两路流道;所述环形外筒设有至少一组入口/出口,每组入口/出口与一组导流结构的至少两路流道相通以使从入口流入的冷却介质流过相应导流结构的至少两路流道后自出口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茂雄李越李刚王勇向海辉
申请(专利权)人: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