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旋风蜗杆铣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23631 阅读:3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旋风蜗杆铣床,包括床头箱体,机床主轴,弹性夹头,大溜板,中溜板,丝杆,立板,旋风铣头电机,冷却液管,自动停机装置,进给挂轮箱,挂轮架,开合螺母气动装置,第一气动装置,用于顶紧工件的尾座气动装置,第二气动装置,第三气动装置,转子,设置于转子上的同步带轮,用于控制铣床的程序显示屏,以及工作照明灯,所述转子上装配有旋风铣头。解决现有加工方式使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大,效率底,废品率高以及加工精度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使用该铣床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品率,加工精度也能达到较高的要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内旋风蜗杆铣床
技术介绍
传统对蜗杆的生产方式是用普通车床或数控车床用车刀与车螺纹一样反复多刀车削后,再经螺纹磨床磨削。采用此种加工方式,增大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也使效率底,废品率高,加工精度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并且表面粗糙度最高值仅为Ra3.2,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旋风蜗杆铣床, 解决现有加工方式使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大,效率底,废品率高以及加工精度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旋风蜗杆铣床,包括床头箱体,机床主轴,弹性夹头,大溜板,中溜板,丝杆,立板,旋风铣头电机,冷却液管,自动停机装置,进给挂轮箱,挂轮架,开合螺母气动装置,第一气动装置,用于顶紧工件的尾座气动装置,第二气动装置,第三气动装置,转子,设置于转子上的同步带轮,用于控制铣床的程序显示屏,以及工作照明灯,所述转子上装配有旋风铣头。具体地说,所述转子由第一转子,以及与第一转子为一体件的第二转子组成。具体地说,所述旋风铣头包括通过螺栓与同步带轮相紧固的刀盘座;与同步带轮和刀盘座相适配的并且中间设置有轴承的壳体;所述同步带轮与刀盘座固定于第一转子上;所述壳体的内侧还设置有盖板。具体地说,所述旋风铣头还包括与第二转子相适配的铣刀盘,以及安装于铣刀盘上的铣刀片。具体地说,所述第一转子上设置有锅杆;所述锅杆的轴线X与转子的轴线Y之间的形成一螺旋升角。具体地说,所述螺旋升角为锐角。具体地说,所述铣刀片环形阵列设置于铣刀盘上。具体地说,所述铣刀片为三个。实施本技术的内旋风蜗杆铣床,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机床中的旋头转数可达4000转/分,一次成型仅需40秒左右完成一件,不需磨削;使生产效率可达传统方式的20 30倍。2、加工精度可达IT7 IT6级。3、表面粗糙度可达Ral. 6-0. 8。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旋风铣床第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旋风铣床第二方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旋风铣头装配图。附图标记说明1、床头箱体;2、机床主轴;3、弹性夹头;4、大溜板;5、中溜板;6、丝杆;7、立板;8、 旋风铣头电机;9、冷却液管;10、自动停机装置;11、进给挂轮箱;12、挂轮架;13、开合螺母气动装置;14、第一气动装置;15、尾座气动装置;16、第二气动装置;17、第三气动装置;18、 转子;19、同步带轮;20、程序显示屏;21、照明灯,22、旋风铣头;23、工件;24、第一转子; 25、第二转子;26、螺栓;27、刀盘座;28、轴承;29、壳体;30、盖板;31、铣刀盘;32、铣刀片; 33、蜗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见图1至图3所示参见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内旋风蜗杆铣床包括床头箱体1,机床主轴 2,弹性夹头3,大溜板4,中溜板5,丝杆6,立板7,旋风铣头电机8,用于加工时对加工件进行冷却的冷却液管9,自动停机装置10,进给挂轮箱11,挂轮架12,开合螺母气动装置13,用于大溜板纵向快速往返的第一气动装置14,用于顶紧工件的尾座气动装置15,用于对大溜板纵向进行限位的第二气动装置16,第三气动装置17,转子18,设置于转子18上的同步带轮19,用于控制铣床的程序显示屏20,以及工作照明灯21,转子18上装配有旋风铣头22。 转子18主要由第一转子24,以及与第一转子M为一体件的第二转子25组成。其中旋风铣头22包括通过螺栓沈与同步带轮19相紧固的刀盘座27 ;与同步带轮19和刀盘座27相适配的并且中间设置有轴承观的壳体四;同步带轮19与刀盘座27固定于第一转子M上; 壳体四的内侧还设置有盖板30。旋风铣头22还包括与第二转子25相适配的铣刀盘31, 以及安装于铣刀盘31上的铣刀片32。第一转子M上设置有蜗杆33 ;蜗杆33的轴线X与转子18的回转轴线Y之间形成一螺旋升角,从而使切削平面跟中经处的螺旋线相切而不发生干涉,为了达到更好的切削效果,该螺旋升角为锐角。并且通过三个铣刀片32环形阵列设置于铣刀盘31上进行多角度切割。本技术中旋风切削工作原理如下如图3所示,将旋风铣头22整体安装在机床的中溜板5上,铣刀片32安装在铣刀盘31上,铣刀盘31由电机带动作高速旋转,工件23夹持在车床主轴上经减速机减速作慢速旋转。同时旋铣的丝杆6带动大溜板4和中溜板5根据螺距导程沿工件23轴线X移动, 即工件旋转一周,旋风铣头22纵向进给一个螺距。转子18回转轴线Y与工件轴线X相交一夹角等于螺旋升角a。使切削平面跟中经处的螺旋线相切而不发生干涉。且旋风铣头22 制作和所述螺旋升角a比较精准。本技术主要适用于对高精度非标小模数蜗杆的加工,具体是可以对汽车电动窗升降蜗杆进行批量生产,其中旋铣头采用高转数,高精密轴承,使旋铣刀转数达到3500 4500转/分,不仅提高了工件表面光洁度,而且降低了工件的粗糙度,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高。采用复杂差动计算法,通过螺距挂轮抵消机床生产过程中的多级传动精度误差。具体算法如下以生产0. 8模数和0. 97模数的单头蜗杆的挂轮数计算为例 公式为 Π XMs/4,即 0. 8X3. 141592654/4 = 0. 628318530 ;通过复杂计算得71/113 = 0. 628318584 ;0. 628318530-0. 628318584 = 0. 00000005 ;即传动误差为 0. 00000005 毫米; 0. 97X3. 141592654/4 = 0. 7618362185 ;再通过计算得2655/3485 = 45X59/31X85 = 0. 761836441 ;0. 7618362185-0. 761836441 = 0. 0000002 即误差为0. 0000002 毫米。国内标准及教科书最高标准为0. 0005毫米。从生产效率角度讲,生产蜗杆0. 8模数,外径9. 3齿面长度18,加工一件为40 50秒,单人日产约570件。从精度等级角度讲,经检测当螺距ρ小于等于2mm时,精度可达 IT5-IT6级。当螺距P大于2mm时,精度可达IT6-IT7级,表面粗糙度可达Ral. 6-0. 5。本技术提供的该结构,不仅解决目前国内机床挂轮牙表上没有非标小模数数表以及数字难题。而且保证了蜗杆螺距传动精度,消除机床制造过程中的多级传动误差。将制作精确的旋风铣头22固定安装在车床中溜板5上,经自动控制面板,将五套汽缸气动装置,按设计要求连续、循环作业动作,实现半自动批量生产蜗杆,提高了工作效率。蜗杆铣床目前已广泛使用,其它结构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权利要求1.一种内旋风蜗杆铣床,包括床头箱体(1),机床主轴O),弹性夹头(3),大溜板0), 中溜板(5),丝杆(6),立板(7),旋风铣头电机(8),冷却液管(9),自动停机装置(10),进给挂轮箱(11),挂轮架(12),开合螺母气动装置(13),第一气动装置(14),用于顶紧工件的尾座气动装置(15),第二气动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旋风蜗杆铣床,包括床头箱体(1),机床主轴(2),弹性夹头(3),大溜板(4),中溜板(5),丝杆(6),立板(7),旋风铣头电机(8),冷却液管(9),自动停机装置(10),进给挂轮箱(11),挂轮架(12),开合螺母气动装置(13),第一气动装置(14),用于顶紧工件的尾座气动装置(15),第二气动装置(16),第三气动装置(17),转子(18),设置于转子上的同步带轮(19),用于控制铣床的程序显示屏(20),以及工作照明灯(2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18)上装配有旋风铣头(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炳国汪朝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精益飞达轴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