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048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接近真昆虫外观、可以与真昆虫动作相近的行走装置。行走装置1包括躯干2和各设置在躯干左右的至少2根腿31~36。在躯干2内有动力源6,并设置有利用动力源6旋转的多个齿轮51~56。腿31~36的后端深入到躯干2内,装在上述齿轮51~56的转动中心上,可使腿在绕轴转动的方向上转动。腿31~36可以弯曲,并能够保持弯曲的状态。(*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昆虫玩具等的行走装置的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象实公昭62-26144号公报所表述的那样,以前昆虫玩具等行走装置是在躯干下设置摆动自如的前腿、中腿、后腿,在行走的平面上摆动前腿、中腿、后腿,脚擦着地蹭着向前走。与真昆虫的腿从躯干伸出的情况不同,以前的昆虫玩具等的行走装置由于是在躯干下设置摆动自如的前腿、中腿、后腿,所以存在有不真实感觉的问题。此外以前的昆虫玩具等的行走装置由于是蹭着向前走,稍微有点台阶就过不去,就要停下来,所以还存在有与真昆虫可以跨越前进的动作完全不同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与真昆虫相近的外观,可以作与真正昆虫相近动作的行走装置。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本专利技术的行走装置的特征是(1)包括躯干,在躯干左右各设有至少2根或2根以上的腿;(2)在躯干内设置有动力源;(3)利用躯干内的动力源可使腿绕其轴转动;(4)腿可以弯曲,并能够保持弯曲的状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2所记述的本专利技术的行走装置的特征是(1)包括躯干,在躯干左右各设有2根或2根以上的腿;(2)躯干内设有动力源和利用动力源可以转动的多个齿轮;(3)腿的后端深入到躯干内,装在上述齿轮的转动中心上,可使腿在绕轴转动的方向上转动。(4)腿可以弯曲,并能够保持弯曲的状态。在权利要求3、4所记述的本专利技术的行走装置中,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在腿的端部装有用摩擦阻力大的材料作成的接触部件。图2为附图说明图1装配后的透视图。图3为取下一部分后的装配平面图。图4为图2的断面图。图5为说明动作的侧视图。图6为说明图3的其他结构的装配平面图。图7为表示其他行走装置外观的透视图。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本专利技术的行走装置1包括躯干2,和在躯干2左右各设置的至少2根腿31~36。在躯干2内有动力源6。利用躯干2内的动力源6可使腿31~36在绕轴转动的方向上转动。腿31~36可以弯曲,并能够保持弯曲的状态。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本专利技术的行走装置1与行走平面接触的腿31~36前端缓慢弯曲,通过驱动动力源6使腿31~36在绕轴转动的方向上向前转动的话,前端在上下方向上向前转动而前进。相反,通过驱动动力源6使腿31~36在绕轴转动的方向上向后转动的话,腿的前端向后转动而后退。由于腿31~36的前端象在行走平面上爬一样的移动,躯干2也能有节奏地上下动。权利要求2所记述的本专利技术的行走装置1包括躯干2和在躯干2左右各设置的至少2根腿31~36。在躯干2内有动力源6,还有利用动力源6转动的多个齿轮51~56。腿31~36的后端深入到躯干2内,齿轮51~56装在上述齿轮的转动中心上,可在绕轴转动的方向上转动。腿31~36可以弯曲,并能够保持弯曲的状态。权利要求2所记述的本专利技术的行走装置1与行走平面接触的腿31~36前端缓慢弯曲,通过驱动动力源6使多个齿轮51~56向前转动的话,使腿31~36在绕轴转动的方向上向前转动,前端在上下方向上向前转动而前进。相反,通过驱动动力源6使多个齿轮51~56向后转动的话,腿31~36在绕轴转动的方向上向后转动,腿的前端在上下方向上向后转动而后退。由于腿31~36的前端象在行走平面上爬一样的移动,躯干2也能有节奏地上下动。权利要求1、2所记述的本专利技术的行走装置1由于腿31~36的前端在上下方向上转动,所以前进方向上即使有一些凹凸不平也能简单地跨越过去。把多个行走装置1放在一个箱中的话,由于相互配合动作,可以作与真昆虫完全一样的动作,非常逼真。此外由于腿31~36的弯曲方向可以自由改变,所以可以完全改变所有腿31~36的动作,因此行走装置1整体的动作可以做到意想不到的有趣。腿31~36即使安装成与躯干2大体平行也没有关系,从躯干2向下方倾斜安装的话,行走装置1的外观更接近真昆虫,同时行走时也不会使躯干2接触行走平面。动力源6也不仅限于驱动电机,采用盘簧、飞轮等也可以。再有动力源6也不仅仅限定为一个,多个动力源也可以。在权利要求3、4所记述的本专利技术的行走装置1中,由于腿31~36的前端装有用摩擦阻力大的材料做成的接触部件61~66,可以在行走平面上不滑动,能可靠地移动。下面对上述行走装置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昆虫玩具形态的行走装置1有躯干2。躯干2由下躯干框架3、用螺丝12等装在下躯干框架3上的上躯干框架5组成,设有宽度向前变窄的前躯干2a、宽度不变的中躯干2b、宽度向后变窄的后躯干2c。驱动电机6固定安装在下躯干3上。蜗轮7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6的驱动轴上。大致在下躯干框架3的底的中心位置装有一对突起的轴承10、11,在这对轴承10、11之间安装第1中间轴13和第2中间轴15,中间轴可自由转动。在第1中间轴13上装有小齿轮17,小齿轮17与蜗轮7啮合。在第2中间轴15上装有平齿轮19,平齿轮19与上述小齿轮17啮合,平齿轮19与小齿轮20是一体的。在下躯干3的中躯干2b的两侧壁21、22上,装有可自由转动的传动轴23。传动轴23在大约中间的位置装有与上述小齿轮20啮合的平齿轮25,在传动轴23的两端固定有小齿轮26、27。在下躯干框架3的前躯干2a两侧上,装有可自由转动的腿轴31、32。在下躯干框架3的中躯干2b两侧上,装有可自由转动的腿轴33、34。在下躯干框架3的后躯干2c上,装有可自由转动的腿轴35、36。腿轴31至36用可以弯曲,并可以保持弯曲状态的材料,例如金属丝、塑料丝等制成,腿后端插入圆形筒体41至46上固定。在此筒体41至46上装有从动齿轮51至56,固定为一体。腿轴31至36的前端上镶入橡胶等摩擦阻力大的、有底的筒状接触部件61至66。在下躯干框架3的前躯干2a两侧壁29、30上有轴承71、72,筒体41、42支承在轴承71、72上能自由转动,由从动齿轮51、52伸出的腿轴31、32的后端81、82支承在支承片91、92上,腿轴31、32可以自由转动。由于支承片91、92支承的位置安装得比轴承71、72高,腿轴31、32相对于躯干2向下方倾斜。在下躯干框架3的中躯干2b两侧壁21、22上装有轴承73、74,筒体43、44支承在轴承73、74上能自由转动,由从动齿轮53、54伸出的腿轴33、34的后端83、84支承在支承片93、94上,腿轴33、34可以自由转动。由于支承片93、94支承的位置安装得比轴承73、74高,腿轴33、34相对于躯干2向下方倾斜。下躯干框架3后躯干2c两侧壁38、39上装有轴承75、76,筒体45、46支承在轴承75、76上能自由转动,由从动齿轮55、56伸出的腿轴35、36的后端85、86支承在支承片95、96上,腿轴35、36可以自由转动。由于支承片95、96支承的位置安装得比轴承75、76高,腿轴35、36相对于躯干2向下方倾斜。由于下躯干框架3的前躯干2a的两侧壁29、30相对于中躯干2b的两侧壁21、22向内侧倾斜,所以腿轴31、32相对于腿轴33、34倾斜展开。由于下躯干框架3的后躯干2c的两侧壁38、39相对于中躯干2b的两侧壁21、22向内侧倾斜,所以腿轴35、36相对于腿轴33、34倾斜展开。腿轴31、32的从动齿轮51、52和腿轴33、34的从动齿轮53、54与上述传动轴23的小齿轮26、27啮合。腿轴33、34的从动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走装置,其特征为: (1)包括躯干,在躯干左右各设置有2根或2根以上的腿; (2)在躯干内设有动力源; (3)利用躯干内的动力源可使腿在绕轴转动的方向上转动; (4)腿可以弯曲,并能够保持弯曲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川芳男
申请(专利权)人:万代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