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95020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平衡装置,包括:外体,具有水平刻度盘,盘面上标注水平刻度;第二转架,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连接在外体上;第一转架,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连接在第二转架上,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呈水平状态且相互垂直;重锤,固定于第一转架的下部;坡度刻度盘,连接第一转架的外端,并嵌入水平刻度盘,坡度刻度盘的盘面上标注垂直刻度和水平指示线,水平指示线指向水平刻度;指针连接于第一转架上,指向垂直刻度,从俯视方向看,指针与第二转轴形成一个偏转角。本发明专利技术因为将指针偏转,所以克服了上述的读数错误问题,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载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车载平衡装置(又可称为平衡仪或坡度仪)可指示车辆前进方向道路坡度与车辆左右倾斜角度,用以提示驾驶员车辆所处的空间状态,以便驾驶员及时、准确做出判断。常用于在复杂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如越野车、工程车辆。中国专利200620057190. 1提供了一种车载平衡仪,图1是该车载平衡仪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图1中件5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图1的车载平衡仪的外轮廓图;图4是图3 的侧视图;图5是图4的侧视图;图6是图1中A处放大图;图7是图1中B处放大图;图8 是图1中件13的放大图;图9是图1中件20的放大图;图10是图2中C处放大图;图11 是图2中D处放大图;图12是图2中件8的E向视图。该车载平衡仪包括重锤1、第一转架2、第二转架3、指针4、外体5 外体5由外壳 10、内壳8、支架22、固定滑槽23、透明盖9组成,内壳8置于外壳10内,并用卡环11卡住, 在内壳8周向设有凹口 30,在卡环11上设有与凹口 30相对应的凸起四,支架22通过固定滑槽23固定在内壳8的内表面;重锤1固定于第一转架2下部,第一转架2通过第一转轴 6活动连接在第二转架3上,第二转架3通过第二转轴7活动连接在外体5的支架22上, 第一转轴6与第二转轴7呈水平状态且相互垂直,指针4连接于第一转架2上;在第二转架 3上依次固定有挡板21、带有垂直刻度沈、垂直通槽25及水平指示线27的坡度刻度盘20, 指针4穿过坡度刻度盘20上的垂直通槽25,在透明盖9上设置有与水平指示线27相对应的水平线观;内壳8与透明盖9用超声波焊密封,形成密封空间,第一转架2、第二转架3、 指针4、重锤1、挡板21、坡度刻度盘20置于密封空间内;将内壳8与透明盖9密封后,通过内壳8内侧端部的液体注入嘴31向密封空间内充满油,再将液体注入嘴31封住。该车载平衡仪还有由底座下座17、底座盖18,拉轴13,底座盖18盖于底座下座打上且可以相对于底座下座17旋转;外壳10下部带有拉孔16,拉轴13穿过拉孔16,螺钉14穿过垫片对、弹簧15、底座下座17、底座盖18后与拉轴13连接,拉孔场下部及底座盖18的之间配合部各设有相对应的凹凸条纹,在底座下座17的下表面还设有粘胶19。将该车载平衡仪通过粘胶19粘连于汽车上后,重锤1由于受重力作用,当汽车前、 后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时候,重锤1、第一转架2、指针4绕第一转轴6相对于第二转架3转动,其转动的角度通过坡度刻度盘20上的垂直刻度沈显示出来,挡板21的作用是避免重锤1在摆动时碰到坡度刻度盘20,同时也可以挡住垂直通槽25,以免影响美观。当汽车左、 右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时候,重锤1、第一转架2、指针4、第二转架3、挡板21、坡度刻度盘 20绕第二转轴7相对于外体5转动,其转动角度通过透明盘9的水平线观与坡度刻度盘 20上的水平指示线27之间的夹角显示出来。透明盖9作为观察视窗,为便于驾驶者观察,可以调节透明盖9相对于观察者的角度抬起外壳10,拉轴13克服弹簧15的弹力而使拉孔16下部脱离底座盖18,配合部相对3应的凹凸条纹相互分离,调节好透明盖9相对于观察者的垂直角度后使弹簧15复位,弹簧 15的弹力使拉孔16下部与底座盖18的配合部压紧,由于配合部设有相对应的凹凸条纹,透明盖9相对于观察者的垂直角度不会轻易发生变动;若调整透明盖9相对于观察者的水平角度,可以使底座盖18绕螺钉14相对于底座下座17旋转即可若透明盖9上的水平线观未处于水平状态,通过旋转卡环11进行调节。由其结构特点可知,该平衡仪安装时必须让第二转轴7与汽车直行方向一致,并与汽车水平面平行,否则指针读数错误。如果第二转轴轴7与前进方向不一致,调整卡环11 也不能使读数正确,旋转卡环11只在轴7与前进方向一致时起到纠正读数作用。该车载平衡仪通常安装在汽车仪表盘或者仪表盘上方,当平衡仪布置在正前方时,这种布置会占据仪表盘其它重要仪表的位置;其安装位置在仪表盘两侧时,指针与表盘朝向后方与读取方向有角度,会影响读数的便利性。专利技术人发现,实际使用时,一些驾驶员会将表盘直接调到正对自己,从而使得第二转轴7与汽车直行方向不一致,直接导致读数错误,当路面情况复杂时,直接影响安全驾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车载平衡装置,以解决上述的读数错误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载平衡装置,包括外体,具有水平刻度盘,盘面上标注水平刻度;第二转架,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连接在外体上;第一转架,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连接在第二转架上,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呈水平状态且相互垂直;重锤,固定于第一转架的下部;坡度刻度盘,连接第一转架的外端,并嵌入水平刻度盘,坡度刻度盘的盘面上标注垂直刻度和水平指示线,水平指示线指向水平刻度;指针连接于第一转架上,指向垂直刻度,从俯视方向看,指针与第二转轴形成一个偏转角。上述实施例的车载平衡装置因为将指针偏转,所以克服了上述的读数错误问题, 提高了驾驶安全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车载平衡仪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图1中件5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图1的车载平衡仪的外轮廓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图5是图4的侧视图;图6是图1中A处放大图;图7是图1中B处放大图;图8是图1中件13的放大图;图9是图1中件20的放大图;图10是图2中C处放大图;图11是图2中D处放大图12是图2中件8的E向视图;图1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指针的俯视图;图1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坡度刻度盘的俯视图;图1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平刻度盘的俯视图;图1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平刻度盘和坡度刻度盘的主视图;图1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载平衡装置的俯视图;图1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载平衡装置的立体图;图1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载平衡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平衡装置,包括外体5,具有水平刻度盘30,盘面上标注水平刻度31 ;第二转架3,通过第二转轴7活动连接在外体5上;第一转架2,通过第一转轴6活动连接在第二转架3上,第一转轴6与第二转轴7 呈水平状态且相互垂直;重锤1,固定于第一转架2的下部;坡度刻度盘20,连接第一转架2的外端,并嵌入水平刻度盘30,坡度刻度盘20的盘面上标注垂直刻度沈和水平指示线27,水平指示线27指向水平刻度31 ;指针4连接于第一转架2上,指向垂直刻度沈,从俯视方向看,指针4与第二转轴 7形成一个偏转角θ。在图1-图12的车载平衡装置中,指针4与第二转轴7是重合的,因此该车载平衡装置如果因为汽车的仪表盘占据了空间而无法摆放到正对驾驶员的位置,驾驶员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指针,就需要将整个车载平衡装置偏置一个角度,导致第二转轴7不能正对车辆的行进方向,而是与行进方向也形成了该偏转角度,从而导致读数错误。而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指针4与第二转轴7形成一个偏转角θ,因此驾驶员无需将车载平衡装置偏转就可以使指针4正对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体(5),具有水平刻度盘(30),盘面上标注水平刻度(31);第二转架(3),通过第二转轴(7)活动连接在外体(5)上;第一转架(2),通过第一转轴(6)活动连接在第二转架(3)上,第一转轴(6)与第二转轴(7)呈水平状态且相互垂直;重锤(1),固定于第一转架(2)的下部;坡度刻度盘(20),连接第一转架(2)的外端,并嵌入水平刻度盘(30),坡度刻度盘(20)的盘面上标注垂直刻度(26)和水平指示线(27),水平指示线(27)指向水平刻度(31);指针(4)连接于第一转架(2)上,指向垂直刻度(26),从俯视方向看,指针(4)与第二转轴(7)形成一个偏转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锋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