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节点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72003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节点连接结构,包括上下叠合的上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与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所述上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包括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上层墙体缺口、上层墙体空腔、现浇混凝土和上层墙体缺口钢筋,所述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包括下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现浇混凝土和预埋钢筋,上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与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通过上层墙体缺口钢筋、预埋钢筋和现浇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节点连接结构能有效解决上、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之间连接削弱问题,进一步增强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节点的整体性、承载能力及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领域,涉及一般建筑物构造,具体涉及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混凝土结构体系,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我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建筑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使用的建材的生产能耗占16. 7%,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使用的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30%,水泥占25%。我国建筑能耗高,降低建筑能耗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采用先进的建造方式,大力推进工厂化生产各种建筑预制构件、房屋模块和施工现场组装装配, 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因此,我国政府正在根据新型住宅建筑体系的要求,逐步建立住宅部品认证体系,淘汰耗能耗材的落后部品,推广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住宅部品,逐步建立健全开发、规模生产、配套供应的标准化住宅部品体系。房地产及相关建安企业,也逐步在经营组织和技术装备手段上积极适应住宅产业化的要求,把“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既有预制构件无须支模、拆模,周期短,现场作量小等优点,也有现浇式结构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的优点,是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结构型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目前,在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上、下层墙体拼装过程中,上、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之间的连接节点是该结构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传统常规的节点连接结构是通过下层墙体中的预埋钢筋和预制混凝土墙体外壳内现浇混凝土将上、下层墙体连成整体,而上、下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壳之间则仅仅通过 40mm-50mm的座浆相连接,试验研究表明,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该处为薄弱环节,该处墙体有效截面面积较普通现浇剪力墙截面面积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节点连接结构,该节点连接结构能有效解决上、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之间连接削弱问题,进一步增强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节点的整体性、承载能力及抗震性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节点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节点连接结构,包括上下叠合的上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与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所述上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包括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上层墙体缺口、墙体面层、上层墙体空腔、现浇混凝土、上层墙体缺口钢筋和上层墙体钢筋支架,所述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由两个墙体面层通过上层墙体钢筋支架连接而成,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内形成上层墙体空腔,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设有上层墙体缺口,上3层墙体缺口处设有上层墙体缺口钢筋,上层墙体缺口钢筋与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内的钢筋为一个整体;所述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包括下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墙体面层、下层墙体空腔、下层墙体钢筋支架、现浇混凝土和预埋钢筋,所述下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由两个墙体面层通过下层墙体钢筋支架连接而成,下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内形成下层墙体空腔,下层墙体空腔内设有预埋钢筋,预埋钢筋插入上层墙体空腔,预埋钢筋与上层墙体缺口钢筋相连接;所述上层墙体空腔、上层墙体缺口和下层空腔填充有现浇混凝土,上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与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通过上层墙体缺口钢筋、预埋钢筋和现浇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作为优选,所述上层墙体缺口可设置在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的下部或上部或上部、下部都设置,最好设置在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的下部。作为优选,所述上层墙体缺口钢筋贯穿整个上层墙体缺口。作为优选,所述上层墙体缺口钢筋包括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一种上述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节点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预制下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和带有上层墙体缺口的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在上层墙体缺口处设置有上层墙体缺口钢筋,上层墙体缺口钢筋与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内的钢筋为一个整体;第二步在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的下层墙体空腔内设置预埋钢筋,然后向下层墙体空腔浇筑现浇混凝土,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制作完成;第三步将上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定位在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上,再将上层墙体缺口钢筋与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的预埋钢筋相连接;第四步在上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的上层墙体缺口处进行支模,然后向上层墙体缺口和上层墙体空腔浇筑现浇混凝土,待现浇混凝土养护完毕,完成最终节点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节点连接结构可适用于多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本专利技术中的上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与再上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连接时,也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节点连接结构, 此时本专利技术中的上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即可被当作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常规的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节点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节点连接结构在几乎不额外增加建造成本的情况下,就可使得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中的钢筋在节点处与现浇混凝土相结合,增加节点处墙体截面的有效面积,消除传统常规节点中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挥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的作用,既提高所拼装完成的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的承载能力,又可提高所拼装完成的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的整体性、抗震性能等,而且方便施工,便于检查节点钢筋的连接情况,同时在浇筑混凝土时还能消除节点连接处现浇混凝土中可能存在的孔洞、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保证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连接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上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浇筑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浇筑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上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与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定位后浇筑前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节点连接结构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节点连接结构,包括上下叠合的上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与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所述上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包括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9、上层墙体缺口 2、 墙体面层1、上层墙体空腔4、现浇混凝土 6、上层墙体缺口钢筋3和上层墙体钢筋支架5,所述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9由两个墙体面层1通过上层墙体钢筋支架5连接而成, 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9内形成上层墙体空腔4,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9设有上层墙体缺口 2,上层墙体缺口 2处设有上层墙体缺口钢筋3,上层墙体缺口钢筋3与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9内的钢筋为一个整体;所述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包括下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7、墙体面层1、下层墙体空腔、下层墙体钢筋支架、现浇混凝土 6和预埋钢筋8,所述下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7由两个墙体面层1通过下层墙体钢筋支架连接而成,下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 9内形成下层墙体空腔,下层墙体空腔内设有预埋钢筋8,预埋钢筋8插入上层墙体空腔4, 预埋钢筋8与上层墙体缺口钢筋3相连接;所述上层墙体空腔4、上层墙体缺口 2和下层空腔填充有现浇混凝土 6,上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与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通过上层墙体缺口钢筋3、预埋钢筋8和现浇混凝土 6形成一个整体。所述上层墙体缺口 2设置在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9的下部,上层墙体缺口钢筋3贯穿整个上层墙体缺口 2,上层墙体缺口钢筋3包括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叠合的上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与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所述上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包括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上层墙体缺口、墙体面层、上层墙体空腔、现浇混凝土、上层墙体缺口钢筋和上层墙体钢筋支架,所述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由两个墙体面层通过上层墙体钢筋支架连接而成,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内形成上层墙体空腔,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设有上层墙体缺口,上层墙体缺口处设有上层墙体缺口钢筋,上层墙体缺口钢筋与上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内的钢筋为一个整体;所述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包括下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墙体面层、下层墙体空腔、下层墙体钢筋支架、现浇混凝土和预埋钢筋,所述下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由两个墙体面层通过下层墙体钢筋支架连接而成,下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外壳内形成下层墙体空腔,下层墙体空腔内设有预埋钢筋,预埋钢筋插入上层墙体空腔,预埋钢筋与上层墙体缺口钢筋相连接;所述上层墙体空腔、上层墙体缺口和下层空腔填充有现浇混凝土,上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与下层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通过上层墙体缺口钢筋、预埋钢筋和现浇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滋军刘伟庆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