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齿轮行星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56807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锥齿轮行星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一组传动副或多组传动副串联,每组传动副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间隔并列设置有两个同轴向的固定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传动副还包括一端转动装配于支撑架上的主轴,主轴、固定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同轴设置,传动副还包括转动装配于主轴上的旋转轴,旋转轴的轴线与主轴的轴线相交且不重合,旋转轴的两端分别朝向固定锥齿轮的齿面和传动锥齿轮的齿面,旋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分别用于固定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啮合传动的两个行星轮,主轴上设有动力输入或输出端且传动轮锥齿轮上对应设有动力输出、或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锥齿轮传动占用空间体积大和行星齿轮传动结构复杂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传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锥齿轮行星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轻量化、高功率密度、低噪声一直是齿轮传动追求的目标,锥齿轮传动由于重合度大、强度高、噪声低、结构简单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车辆、机床、矿山机械等领域的传动,但是由于锥齿轮传动不能实现动力输入、输出同轴线,因此占用传动空间较大和制造成本高,而行星齿轮传动则具有传速功率大、承载能力高、增/减速比大,动力输入、输出同轴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水泥、汽车、起重、机床、化工、电力、纺织、仪器仪表、食品、发电等机械的传动,但由于结构复杂,使其使用受到限制,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同时拥有锥齿轮传动优点和行星齿轮传动优点的传动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锥齿轮行星传动机构,以解决现有锥齿轮传动占用空间体积大和行星齿轮传动结构复杂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锥齿轮行星传动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组传动副或多组传动副串联, 所述的每组传动副包括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上间隔并列设置有两个同轴向的固定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所述的固定锥齿轮固定装配于支撑架上,所述的传动锥齿轮转动装配于支撑架上,所述的传动副还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的一端转动装配于支撑架上另一端转动装配于支撑架上、固定锥齿轮上或传动锥齿轮上,所述的主轴、固定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同轴设置,所述的传动副还包括转动装配于主轴上的旋转轴,所述的旋转轴的轴线与主轴的轴线相交且不重合,所述的旋转轴的两端分别朝向固定锥齿轮的齿面和传动锥齿轮的齿面,所述的旋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分别用于固定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啮合传动的两个行星轮, 所述的主轴上设有动力输入或输出端且传动轮锥齿轮上对应设有动力输出、或输入端。所述的主轴上设有用于旋转轴转动插配的旋转轴装配段,所述的旋转轴装配段开设有用于旋转轴转动插配的装配孔,所述的旋转轴通过轴承转动插配于所述的装配孔内,所述的主轴的一端转动装配于支撑架上,所述主轴的另一端转动装配于传动齿轮上。所述的两个行星轮为锥齿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旋转轴两端固定装配的行星轮和固定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分别啮合传动,当右传动锥齿轮动力输入时,与传动锥齿轮传动连接的第一行星轮通过旋转轴带动与固定锥齿轮传动连接的第二行星轮转动,两个行星轮既能实现自身绕旋转轴轴线的自转,又能实现自身绕主轴轴线的公转,旋转轴带动主动轴转动, 如果动力由主轴上输入的话,主轴带动旋转轴旋转,第一行星轮带动传动锥齿轮实现动力输出,通过将锥齿轮传动与行星传动的结合,结构简单同时动力输入和输出同轴,解决了现有锥齿轮传动占用空间体积大和行星齿轮传动结构复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传动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2所示该传动机构包括一组传动副,所述的传动副包括支撑架 7,所述的支撑架7上间隔并列设置有两个同轴向的固定锥齿轮1和传动锥齿轮6,所述的固定锥齿轮1固定装配于支撑架7上,传动锥齿轮6转动装配于支撑架7上,所述的传动副还包括主轴5,所述的主轴5的一端转动装配于支撑架7另一端转动装配于传动齿轮6上,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的主轴5的两端可同时转动装配于支撑架上,所述的主轴5、固定锥齿轮1和传动锥齿轮6同轴设置,所述的传动副还包括转动装配于主轴5上的旋转轴4,所述的旋转轴4的轴线与主轴5的轴线相交且不重合,所述的旋转轴4的两端分别朝向固定锥齿轮1的齿面和传动锥齿轮6的齿面,所述的旋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分别用于固定锥齿轮1和传动锥齿轮6啮合传动的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2,所述的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2为锥齿轮,所述的主轴5上设有用于旋转轴4转动插配的旋转轴装配段,所述的旋转轴装配段开设有用于旋转轴4转动插配的装配孔8,所述的旋转轴4通过轴承9转动插配于所述的装配孔8内,旋转轴4为一个通轴,旋转轴4与主轴5之间能够互传动力,在本实例中,固定锥齿轮1、传动锥齿轮6、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2即可以采用直齿锥齿轮也可以采用弧齿锥齿轮,所述的主轴5上设有动力输入或输出端且传动轮锥齿轮6上对应设有动力输出、或输入端,该传动副的动力输出、输入端即可以在主轴5的同侧,即同时设于传动齿轮6所在端,也可以分别设置于主轴5的两侧,传动锥齿轮6相对固定锥齿轮1为大齿轮,当动力由主轴5输入,传动锥齿轮6输出时,为减速传动;当动力由传动锥齿轮6输入时,主轴5输出时,为增速传动。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该传动机构包括两组传动副串联在一起,其中第一传动副的传动锥齿轮11与第二级传动副的主轴12传动连接,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的传动机构还可以是三个、四个或多个串联。权利要求1.一种锥齿轮行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组传动副或多组传动副串联,所述的每组传动副包括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上间隔并列设置有两个同轴向的固定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所述的固定锥齿轮固定装配于支撑架上,所述的传动锥齿轮转动装配于支撑架上,所述的传动副还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的一端转动装配于支撑架上另一端转动装配于支撑架上、固定锥齿轮上或传动锥齿轮上,所述的主轴、固定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同轴设置,所述的传动副还包括转动装配于主轴上的旋转轴,所述的旋转轴的轴线与主轴的轴线相交且不重合,所述的旋转轴的两端分别朝向固定锥齿轮的齿面和传动锥齿轮的齿面,所述的旋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分别用于固定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啮合传动的两个行星轮,所述的主轴上设有动力输入或输出端且传动轮锥齿轮上对应设有动力输出、或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齿轮行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上设有用于旋转轴转动插配的旋转轴装配段,所述的旋转轴装配段开设有用于旋转轴转动插配的装配孔,所述的旋转轴通过轴承转动插配于所述的装配孔内,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齿轮行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的一端转动装配于支撑架上,所述主轴的另一端转动装配于传动齿轮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齿轮行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行星轮为锥齿轮。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锥齿轮行星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一组传动副或多组传动副串联,每组传动副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间隔并列设置有两个同轴向的固定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传动副还包括一端转动装配于支撑架上的主轴,主轴、固定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同轴设置,传动副还包括转动装配于主轴上的旋转轴,旋转轴的轴线与主轴的轴线相交且不重合,旋转轴的两端分别朝向固定锥齿轮的齿面和传动锥齿轮的齿面,旋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分别用于固定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啮合传动的两个行星轮,主轴上设有动力输入或输出端且传动轮锥齿轮上对应设有动力输出、或输入端,本技术解决了现有锥齿轮传动占用空间体积大和行星齿轮传动结构复杂的问题。文档编号F16H1/46GK202040280SQ201120103898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1日专利技术者万亚红, 彭宗和, 徐增军, 杨建军, 邓效忠, 魏冰阳 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锥齿轮行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组传动副或多组传动副串联,所述的每组传动副包括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上间隔并列设置有两个同轴向的固定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所述的固定锥齿轮固定装配于支撑架上,所述的传动锥齿轮转动装配于支撑架上,所述的传动副还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的一端转动装配于支撑架上另一端转动装配于支撑架上、固定锥齿轮上或传动锥齿轮上,所述的主轴、固定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同轴设置,所述的传动副还包括转动装配于主轴上的旋转轴,所述的旋转轴的轴线与主轴的轴线相交且不重合,所述的旋转轴的两端分别朝向固定锥齿轮的齿面和传动锥齿轮的齿面,所述的旋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分别用于固定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啮合传动的两个行星轮,所述的主轴上设有动力输入或输出端且传动轮锥齿轮上对应设有动力输出、或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冰阳杨建军邓效忠彭宗和徐增军万亚红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