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圈自动抛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51824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圈自动抛光机,设有依次对轮圈进行研磨的若干道工站,其中每一道工站包括正抛马达、翻料部件和夹具部件,所述正抛马达带动对轮圈内表面进行抛光的砂轮转动,所述翻料部件能够将轮圈翻转到下一道工站,所述夹具部件能够将轮圈定位夹紧和松开,从而能够在夹具部件夹紧时自动研磨,研磨完成后夹具部件松开、翻料部件将轮圈翻转到下一个工站,实现自动连续抛光,多道抛光工序只需一人操作即可,且多道工序可同时进行,能够有效缩短工作时间,减少人力浪费,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抛光机,特别涉及一种轮圈自动抛光机
技术介绍
不锈钢轮圈需要经过多次抛光才能获得满足要求的表面光洁度,目前是采用多人操作,每个人负责一道抛光工序,产品各工序之间的转移不方便,浪费时间和人力,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圈自动抛光机,该结构能够有效缩短工作时间,减少人力浪费,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圈自动抛光机,设有依次对轮圈进行研磨的若干道工站,其中每一道工站包括正抛马达、翻料部件和夹具部件,所述正抛马达带动对轮圈内表面进行抛光的砂轮转动,所述翻料部件能够将轮圈翻转到下一道工站,从而将轮圈翻转进入到下一个工站进行加工,实现自动连续加工,所述夹具部件能够将轮圈定位夹紧和松开,便于进行研磨和将轮圈传送到下一个工站,从而完成轮圈内周面的研磨加工,实现轮圈的自动连续抛光。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具部件能够将轮圈定位夹紧和松开的结构为以使用方向为基准,所述夹具部件包括设于轮圈上方呈间隔设置的第一、二夹紧轮、设于轮圈下方呈间隔设置的第三、四夹紧轮和支架,所述第一、二夹紧轮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架能够作纵向升降运动,所述第三、四夹紧轮位置固定,所述第一、二、三、四夹紧轮恰能够卡入轮圈外部的环槽中,从而能够将轮圈定位夹紧和松开,所述第一、二、三、四夹紧轮能够绕各自中心旋转,从而带动轮圈绕自身中心转动,便于完成对轮圈的研磨加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料部件能够将轮圈翻转到下一个工站的结构为所述翻料部件由气缸、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弧形翻料杆组成,所述气缸的活塞端和第一连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和第一连杆轴线平行,第一连杆能够沿其轴向自由滑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和弧形翻料杆一端铰接,以使用方向为基准,所述弧形翻料杆的另一端相对滑动定位贴合于轮圈下端外缘且能够向上翻转(即弧形翻料杆的另一端滑动抵靠任一物体,为显而易见技术,本例不再详述),这样,气缸的活塞端运动时,带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弧形翻料杆运动,弧形翻料杆将轮圈斜向上顶起,从而将轮圈翻转进入到下一个工站。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导料杆,所述导料杆位于相邻两工站的第四、三夹紧轮上面且和第四、三夹紧轮外圆周面相切,所述导料杆对轮圈起导向作用,保证轮圈在被翻料杆顶起后能够沿导料杆滚动到下一工站的第三、四夹紧轮之间,轮圈沿导料杆连续传送到各个工站进行研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一送料机构和接料架,所述送料机构由送料电机、丝杠和上料架组成,送料电机能够带动丝杠旋转,以使用方向为基准,丝杠上设有连续的螺旋槽,轮圈恰能沿着所述螺旋槽传动,所述上料架沿轮圈传动方向固定止挡于轮圈径向面两侧,防止轮圈在随着丝杠运动的过程中掉落到丝杠两侧(即脱离丝杠上的螺旋槽),保证传动的准确性,从而实现轮圈随着丝杠转动并传送到第一道工站进行研磨;所述接料架固设于最后一个工站的轮圈出口侧,研磨加工好的轮圈恰能滚到所述接料架上,将加工好的轮圈依次排放在接料架上,便于进行后续操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所述传感器能够感应轮圈到达各个工站的信号并传输信号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能够控制第一、二、三、四夹紧轮转动,轮圈到达各个工站时,传感器感应信号并将信号传递到控制系统,第一、二、三、四夹紧轮开始转动,从而带动轮圈转动,便于进行研磨加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一侧抛马达和侧抛砂轮,所述侧抛马达带动侧抛砂轮转动,从而实现对轮圈侧面的自动抛光。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第二气缸,对轮圈内表面进行研磨用的刀具和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端固定连接,刀具的进刀和退刀动作由第二气缸控制,夹具部件将轮圈定位夹紧后,刀具开始进刀、加工,加工完成后,夹具部件松开,刀具退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第一、二、三、四夹紧轮转动的结构为还设有夹具马达、链条和第一、二、三、四链轮,控制系统能够控制夹具马达启动,所述夹具马达能够带动链条和与之配合的第一、二、三、四链轮转动,所述第一、二、三、 四链轮和第一、二、三、四夹紧轮同轴固连,夹具马达带动链条和第一、二、三、四链轮转动, 此时第一、二、三、四夹紧轮开始转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轮圈自动抛光机设有依次对轮圈进行研磨的若干道工站,其中每一道工站包括正抛马达、翻料部件和夹具部件,所述正抛马达带动对轮圈内表面进行抛光的砂轮转动,所述翻料部件能够将轮圈翻转到下一道工站,所述夹具部件能够将轮圈定位夹紧和松开,从而能够在夹具部件夹紧时自动研磨,研磨完成后夹具部件松开、 翻料部件将轮圈翻转到下一个工站,实现自动连续抛光,多道抛光工序只需一人操作即可, 且多道工序可同时进行,便于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轮圈自动抛光机,设有依次对轮圈进行研磨的若干道工站,其中每一道工站包括正抛马达、翻料部件和夹具部件,所述正抛马达带动对轮圈1内表面进行抛光的砂轮转动,所述翻料部件能够将轮圈1翻转到下一道工站,从而将轮圈翻转进入到下一个工站进行加工,实现自动连续加工,所述夹具部件能够将轮圈1定位夹紧和松开,便于进行研磨和将轮圈1传送到下一个工站,从而完成轮圈内周面的研磨加工,实现轮圈的自动连续抛光。所述夹具部件能够将轮圈1定位夹紧和松开的结构为以使用方向为基准,所述夹具部件包括设于轮圈1上方呈间隔设置的第一、二夹紧轮31、32、设于轮圈1下方呈间隔设置的第三、四夹紧轮33、34和支架7,所述第一、二夹紧轮31、32和支架7固定连接,所述支架7能够作纵向升降运动,所述第三、四夹紧轮33、34位置固定,所述第一、二、三、四夹紧轮31、32、33、34恰能够卡入轮圈1外部的环槽中,从而能够将轮圈1定位夹紧和松开,所述第一、二、三、四夹紧轮31、32、33、34能够绕各自中心旋转,从而带动轮圈1绕自身中心转动,便于完成对轮圈1的研磨加工。所述翻料部件能够将轮圈翻转到下一个工站的结构为所述翻料部件由气缸4、 第一连杆、第二连杆5和弧形翻料杆6组成,所述气缸4的活塞端和第一连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缸4和第一连杆轴线平行,第一连杆能够沿其轴向自由滑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5 —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5另一端和弧形翻料杆6 —端铰接,以使用方向为基准,所述弧形翻料杆6的另一端相对滑动定位贴合于轮圈1下端外缘且能够向上翻转 (即弧形翻料杆6的另一端滑动抵靠任一物体,为显而易见技术,本例不再详述),这样,气缸4的活塞端运动时,带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5和弧形翻料杆6运动,弧形翻料杆6将轮圈1斜向上顶起,从而将轮圈1翻转进入到下一个工站。所述翻料部件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翻料动作比如设置一顶料块和顶料气缸,所述顶料块一端抵靠于轮圈下端,所述顶料块另一端和顶料气缸的活塞端固定连接,顶料气缸的活塞端运动时能够带动顶料块将轮圈翻转到下一道工站。还设有导料杆8,所述导料杆8位于相邻两工站的第四、三夹紧轮34、33上面且和第四、三夹紧轮34、33外圆周面相切,所述导料杆8对轮圈1起导向作用,保证轮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圈自动抛光机,其特征在于:设有依次对轮圈进行研磨的若干道工站,其中每一道工站包括正抛马达、翻料部件和夹具部件,所述正抛马达带动对轮圈(1)内表面进行抛光的砂轮转动,所述翻料部件能够将轮圈(1)翻转到下一道工站,所述夹具部件能够将轮圈(1)定位夹紧和松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虎成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捷安特轻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