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国刚专利>正文

微量血清稀释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2717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现代医学血清学试验中的微量血清稀释装置。该机由微型电机带动可升降的变速轮系低速旋转,机座上拖板配合作相应的分级步进,使位于各主轴下端的稀释头完成混匀和倍比稀释操作。(*该技术在199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现代医学实验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血清学试验的“微量法”试验器械。微量法,是用微量血清检查多种流行性疾病的试验方法,70年代开始应用于医学临床、防疫和科研工作中。《流行病学·续编》中对它的应用范围及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防疫检验手册》对于微量法使用的器材和试验步骤论述更为具体,书中介绍了现行微量法操作用的器材有稀释棒、微量血凝滴淀板、滴管和微量振荡器。操作时,用滴管在微量血凝滴淀板凹孔中依次加入微量稀释液,检样血清;然后,将稀释棒头部置入第一排凹孔内,用手指反复捻搓棒柄尾部约60~100次,使稀释液和血清充分混匀,每次最多可同时操作12根;抬起稀释棒,移入第二排凹孔中,重复上述动作,进行混匀和倍比稀释,根据试验内容,可逐排进行此过程。稀释棒所完成的混匀和倍比稀释过程,直接关系到再现性的高低,即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密切相关。而现在用人工捻搓稀释棒则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1、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操作者易疲劳。2、混匀效果受人的体力、情绪及技术熟练程度的影响。3、每次换排时,各棒头若互相碰触甚至放错孔位,可使检验结果不准确。4、手执稀释棒还可能增加接触感染病毒等的机会。而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徽量血清稀释机,它由主机和机座两部分组成。主机部分由电机(17)、变速传动轮系(12、13、14)、主轴(11)、稀释头(20)、上下支承板(10,18)和支承柱所构成,机座部分由机座(3)、拖板(22)、联接板(26)、手把(24)、凸轮(25)和导向柱(19)所构成,主机通过小轴(8)支持在导向柱上。其特征是主轴(11)的传动轮(12,13)相嵌合,稀释头(20)和主轴固接,稀释头的间距与徽量血凝滴淀板孔间距相等,手把(24)与联接板(26)上方的凸轮(25)同轴,联接板和导向轴(4)固接,拖板(22)通过钢球(6)分级,其级间距离与血凝滴淀板排间距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微量血清稀释机,它由主机和机座两部分组成。主机部分由电机(17)、变速传动轮系(12,13,14)、主轴(11)、稀释头(20)、上下支承板(10,18)和支承柱所构成,机座部分由机座(3)、拖板(22)、联接板(26)、手把(24)、凸轮(25)和导向柱(19)所构成,主机通过小轴(8)支持在导向柱上。其特征是主轴(11)和传动轮(12,13)相嵌合,稀释头(20)和主轴固接,稀释头的间距与微量血凝滴淀板孔间距相等,手把(24)与联接板(26)上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国刚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