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1621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将在被粗面化的表面上形成有电介质被膜的阳极箔、阴极箔以及含有合成纤维和水溶性粘合剂的隔离件卷绕而形成电容器元件的工序;将电容器元件浸渍在以水为主溶剂的化成液中进行再化成的工序;对再化成处理后的电容器元件在60℃以上且小于100℃的温度下进行第1热处理的工序;对第1热处理后的电容器元件在150℃以上且小于合成纤维的熔点的温度下进行第2热处理的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涉及一种隔离件使用合成纤维的。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设备的数字化及高频化,要求小型、大容量且在高频区域中阻抗也低的电解电容器。作为对应于上述要求的电解电容器,开发了卷绕型电解电容器。卷绕型电解电容器具有在经由隔离件卷绕的阳极箔和阴极箔的间隙浸含有液体或固体的电解质的构成。通过这样的卷绕型的构成,可以实现小型且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为了提高该电解电容器的性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例如,在日本特开 2001-28417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其是为了防止回流时的膨胀以及特性劣化,对使用由维尼纶纤维构成的隔离件的电容器元件,在切口化成工序之后在 175 300°C下进行热处理的方法。另外,在日本特开2009-7132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其是为了降低电解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对备有由纤维素纤维、丙烯酸纤维及粘合剂构成的隔离件的电容器元件,在切口化成工序后在200°C以上进行热处理的方法。但是,在上述的中存在有以下问题,即由于切口化成工序后的热处理,电解电容器的静电容量、ESR、漏电流(LC)等电特性及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将在被粗面化的表面上形成有电介质被膜的阳极箔、阴极箔以及含有合成纤维和水溶性粘合剂的隔离件卷绕而形成电容器元件的工序;将所述电容器元件浸渍在以水为主溶剂的化成液中进行再化成的工序;对所述再化成处理后的电容器元件在60℃以上且小于100℃的温度下进行第1热处理的工序;对所述第1热处理后的电容器元件在150℃以上且小于所述合成纤维的熔点的温度下进行第2热处理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川刚士小柳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佐贺三洋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