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仓内部粉状物料卸料、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15001 阅读:3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合理,可有效节省能源,降低电耗等优点的筒仓内部粉状物料卸料、输送装置。它是设置在筒仓底部的库底卸料系统,该系统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倒梯型小仓,各小仓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出料口,出料口与相应的至少一个库底廊道连通,在出料口处设有出料控制装置;同时在各小仓内还设有流化装置。它充分利用了重力卸料及气力卸料、输送双重结合的技术特点,在不充气的情况下,利用重力卸料将高料位的物料输送出来,底料位时利用流化装置将物料松动自出料口,在利用重力卸料将物料输送出来,大大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电耗;卸料风源配备一台低压力、低风量的罗茨风机,库内没有任何的运转设备,降低了维修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筒仓内部粉状物料卸料、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大型钢板筒仓具有储量大、投资省、建设快的突出优点,在水泥、矿渣微粉、粉煤灰等粉体物料储存中得到广泛应用。现有传统库体的物料输送方法具有单一性,常见的有第一种主要气力来源于充气箱,作为筒体和粉粒物料的局限性(物理性质),通过此种输送方法最后筒体内的物料为一圆锥形,造成筒体内使用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造成能源浪费(电力、气力以及周转耗力过大)。第二种是现有的大型钢板仓,现有钢板仓直径过大,且在输送廊道内为单点出料 (中心出料),直径过大是必会造成边角得不到充分利用,会出现和第一种类似的问题。这种气力来源于充气系统(俗称流化管),一旦边角物料积压时间过程会造成流化管呈压死状态,达不到气体释放作用,既而没有气力作为动力,日积月累筒体内的物料将长年累月的积存,出现结桥效应,周转使用效果将会大大减少。第三种也是现有的大型钢板仓,此种输送方式为非标充气箱,出现的问题和第二种几乎相似。依据传统的钢筋混凝土传统筒体,延用德国技术的利浦筒体、新型大型钢板仓等筒体结构。根据现在国家倡导绿色环保的前提,大型钢板仓将作为21世纪粉体物料的主要储存装置。大型钢板仓和利浦仓(注利浦仓基础采用伐板基础,基础造价比较高,筒体为薄壁钢板咬口而成,出料靠重力作用,主要用于中转仓和散装仓)相比物料输送有很多不成熟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解决大型筒仓物料利用率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有效节省能源,降低电耗等优点的筒仓内部粉状物料卸料、输送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筒仓内部粉状物料卸料、输送装置,它是设置在筒仓底部的库底卸料系统,该系统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倒梯型小仓,各小仓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出料口,出料口与相应的至少一个库底廊道连通,在出料口处设有出料控制装置;同时在各小仓内还设有流化装置。所述各小仓的倾斜角为12° -20°。所述倾斜角为13° -17°。所述库底卸料系统安装在支撑装置上,各小仓的斜面与支撑装置水平面间设有填充材料。所述支撑装置为水平设置的库底板和与库底板连接的垂直设置的伐板上。所述库底廊道有多条,它们彼此平行设置或最终汇集成一条。所述出料控制装置为带变频器的星型卸料器。所述流化装置包括主进气管道,在各小仓内设有沿其斜面分布的多个流化棒,流化棒通过进气管道与主进气管道连通,主进气管道与送风装置连接。所述主进气管道环绕库底卸料系统。所述送风装置为罗茨风机或空压机。本技术利用库底卸料系统,将筒体内的物料进行了分割,需要输送哪个小仓内的物料,则打开其底部的电控装置,利用物料自身的重力即可流入到库底廊道内的输送装置中,为防止物料聚集影响流动性,通过流化棒送风吹松物料,使粉状物料在气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顺利流动。这样可大大提高其周转利用。避免了粉状物料在仓内的“接桥效应”和“鼠穴效应”,充分利用物料的质量流加大物料的出料效果。物料压力均勻的分布在钢板库底板上,通过伐板把压力传递给大地,实现预压承载,能够满足不同地基承载力要求,库底板上填充物为轻质耐压材料;库底填充物上设有流化装置,此流化装置每套为独立单元,可实现外围硫化装置的带料更换或清灰;物料卸料、 输送利用罗茨风机或空压机供风,流化装置充气后经自流角(粉状物料一般为13-17度角),物料很顺利的卸到廊道内输送装置中;输送采用气力输送实现物料的密相或稀相出料,可通过调节库下带变频调速器的分格轮实现对物料输送的能力,整个系统可以实现本地自动及中控集中控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了重力卸料及气力卸料、输送双重结合的技术特点,在不充气的情况下,利用重力卸料将高料位的物料输送出来,底料位时利用流化装置将物料松动至出料口,在利用重力卸料将物料输送出来,大大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电耗; 卸料风源配备一台低压力、低风量的罗茨风机,库内没有任何的运转设备,降低了维修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三维立体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图4为库底廊道汇集时的结构图。其中,1小仓,2出料口,3库底廊道,4填充材料,5库底板,6环梁基础,7主进气管道,8流化棒,9进气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图2、图3中,它是设置在筒仓底部的库底卸料系统,该系统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倒梯型小仓1,各小仓1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出料口 2,出料口 2与相应的至少一个库底廊道3连通,在出料口 2处设有出料控制装置;同时在各小仓1内还设有流化装置。各小仓1的倾斜角为12° -20°,优选为13° -17°。所述库底卸料系统安装在支撑装置上,各小仓1的斜面与支撑装置水平面间设有填充材料4。所述支撑装置为水平设置的库底板5和与库底板5连接的垂直设置的环梁基础6上。所述库底廊道3有多条,它们彼此平行设置或最终汇集成一条(如图4所示)。所述出料控制装置为带变频器的星型卸料器(图中未画)。所述流化装置包括主进气管道7,在各小仓1内设有沿其斜面分布的多个流化棒 8,流化棒8通过进气管道9与主进气管道7连通,主进气管道7与送风装置连接。所述主进气管道7环绕库底卸料系统。所述送风装置为罗茨风机或空压机(图中未画)。权利要求1.一种筒仓内部粉状物料卸料、输送装置,其特征是,它是设置在筒仓底部的库底卸料系统,该系统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倒梯型小仓,各小仓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出料口,出料口与相应的至少一个库底廊道连通,在出料口处设有出料控制装置;同时在各小仓内还设有流化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仓内部粉状物料卸料、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各小仓的倾斜角为12° -2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仓内部粉状物料卸料、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倾斜角为 13° -17°。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仓内部粉状物料卸料、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库底卸料系统安装在支撑装置上,各小仓的斜面与支撑装置水平面间设有填充材料。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仓内部粉状物料卸料、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装置为水平设置的库底板和与库底板连接的垂直设置的环梁基础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仓内部粉状物料卸料、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库底廊道有多条,它们彼此平行设置或最终汇集成一条。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仓内部粉状物料卸料、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出料控制装置为带变频器的星型卸料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仓内部粉状物料卸料、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流化装置包括主进气管道,在各小仓内设有沿其斜面分布的多个流化棒,流化棒通过进气管道与主进气管道连通,主进气管道与送风装置连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筒仓内部粉状物料卸料、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进气管道环绕库底卸料系统。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筒仓内部粉状物料卸料、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送风装置为罗茨风机或空压机。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结构合理,可有效节省能源,降低电耗等优点的筒仓内部粉状物料卸料、输送装置。它是设置在筒仓底部的库底卸料系统,该系统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倒梯型小仓,各小仓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出料口,出料口与相应的至少一个库底廊道连通,在出料口处设有出料控制装置;同时在各小仓内还设有流化装置。它充分利用了重力卸料及气力卸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仓内部粉状物料卸料、输送装置,其特征是,它是设置在筒仓底部的库底卸料系统,该系统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倒梯型小仓,各小仓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出料口,出料口与相应的至少一个库底廊道连通,在出料口处设有出料控制装置;同时在各小仓内还设有流化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平赵西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元丰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