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晓军专利>正文

一种减压式平衡液压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14649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压式平衡液压锁,它包括阀体、第一插芯,所述阀体一端设有一内腔体,内腔体中依次为第一插装孔、第一油腔、控制活塞安装孔、第二油腔。第一油口与第一油腔连通,第二油口与第一插装孔连通,第三油口及第四油口分别与第二油腔连通。所述第一插芯安装在第一插装孔中;控制活塞安装在控制活塞安装孔中,在控制活塞后端设第一限位垫;第三弹簧安装在第一限位垫和第一多孔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锁定可靠、静态安全性高并能克服高频或低频抖动现象,通用性强。(*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控制阀门,具体地说是用于工程机械、起重机械液压系统中的一种减压式平衡液压锁
技术介绍
在现代工程机械、建筑机械、船舶、工业机械等机械设备中,大量应用了液压承重系统。为了实现负载锁定大量采用了平衡阀和液控单向阀,因此平衡阀和液控单向阀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整机性能。现有液控单向阀和平衡阀优缺点是液控单向阀的优点是锁定可靠,静态安全性高;其缺点是在负载动态下行过程中极易产生高频抖动现象,造成系统极不稳定;其另一个缺点是移动设备在行驶时造成的颠簸有可能使液控单向阀意外打开。现在工程实践中大量采用的平衡阀多采用背压式平衡,其优点是很好地克服了高频抖动现象。其缺点是静态锁定是靠弹簧力克服负载压力将主阀芯压在密封刃口上。锁定性能靠弹簧性能决定,一旦弹簧失效就会失去锁定性能,静态安全性不如液控单向阀。在工程实践中只能采用中位时两个工作油口完全封闭的换向阀来提高其安全性,但在负载下降过程中突然出现弹簧失效而造成安全事故的风险仍然存在。其另一个缺点是平衡阀的阀芯开度由负载压力和控制压力共同决定,在负载下行过程中,当负载产生波动时会出现低频抖动现象。这种现象在驱动大惯性负载时尤其明显。中国专利号01139093. X,名称为“液压平衡阀,,,公开了主阀、先导阀和控制阀,其中各阀包含有阀体、阀芯和前后二腔,阀芯均通过弹簧与阀体连接,先导阀位于主阀芯内, 控制阀与主阀上下连接,控制阀还包括位于其阀体上的二主油口 A、B和控制油口 X,位于主阀前腔内有一活塞,其有杆腔与无杆腔分别通过位于阀体上的油道c、d与控制油口 X相连通;主阀芯后端外侧面轴向设有多条斜槽连通主阀的油口 b和主阀的后腔;主阀芯的后端设有一油孔e连通主阀的后腔与先导阀的后腔。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048200. 4,名称为“平衡阀”,公开了一阀体,阀体的端部设有一端盖,阀体的侧面设有第一主油口和第二主油口,端盖的端面设置控制口,阀体沿长度方向制成一主阀孔,平衡阀组件和主阀依次设置在主阀孔中,所述平衡阀组件包含阀套,阀套设有轴向通孔,锥阀、先导阀、弹簧依次设置在阀套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阀为先导锥阀,所述弹簧为两根。中国专利号200920036864. 3,名称为“液压平衡阀”,公开了下阀体、上阀体、下阀盖、上阀盖,下阀体、上阀体固接为一体,下阀盖固接于下阀体上,上阀盖固接于上阀体上, 沿下阀体、上阀体的轴线依此装有顶杆、单向阀阀芯、单向阀弹簧、下压板、平衡弹簧、上压板、减压阀阀套、复位弹簧、节流阀阀芯和节流阀调节手柄。上述专利其不足是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其通用性和灵活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锁定可靠、静态3安全性高并能克服高频或低频抖动现象、且通用性强的减压式平衡液压锁。技术方案一种减压式平衡液压锁,包括阀体、第一插芯,所述阀体一端设有一内腔体,内腔体中依次为第一插装孔、第一油腔、控制活塞安装孔、第二油腔。第一油口与第一油腔连通,第二油口与第一插装孔连通,第三油口及第四油口分别与第二油腔连通。所述第一插芯安装在第一插装孔中;第一多孔板被第一插芯压紧在阀体的第一定位端面上。控制活塞安装在控制活塞安装孔中,在控制活塞后端设第一限位垫;第三弹簧安装在第一限位垫和第一多孔板之间。所述第一插芯包括堵盖、第一密封件、第一弹簧、阻尼活塞、先导阀、先导阀座、第二弹簧、主阀芯、阀套、第二密封件。其中,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分别设在第一插芯的两端上,所述阻尼活塞安装在堵盖内,第一弹簧设在阻尼活塞后端,在阻尼活塞前端依次安装有先导阀、先导阀座;所述先导阀座前端安装阀套;第二弹簧、主阀芯安装在阀套的大内孔中。所述先导阀座径向设有流道,轴向中心设有第一油孔;第一插芯外侧与第一插装孔腔壁之间形成第三油腔;阀套设有阶梯内通孔;主阀芯为锥阀结构,阀套的大内孔径向设第二油孔,第二油孔与第二油口相通,第二油孔的下边缘与主阀芯的棱边有一定的距离, 主阀芯的外圆柱面将第二油孔遮盖封闭;阀套大内孔、主阀芯和先导阀座一起形成第四油腔,主阀芯的锥面上设有节流孔,主阀芯外锥面与阀套的大内孔腔壁之间封闭形成第五油腔,节流孔与第四油腔连通,在阀套内设密封刃口。所述第一插芯还包括有第四弹簧、弹簧导杆、卸压阀、卸压孔,其中,卸压孔设在主阀芯的前端中间,卸压孔后端设有卸压阀、弹簧导杆及第四弹簧;第四弹簧将卸压阀压紧在卸压孔上。所述第二油腔前端还连接有与第一插装孔结构相同的第二插装孔,与第一插芯结构相同的第二插芯安装在第二插装孔中;第二多孔板被第二插芯压紧在阀体的第二定位端面上;在控制活塞前端设第二限位垫,第五弹簧安装在第二限位垫和第二多孔板之间,第四油口与第二插装孔连通。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当负载发生变化时,可保证工作部件的运动速度不变,且可使工作部件在任意位置上被锁定,位置精度较高、运动灵敏、平稳,能量损耗小,效率高。由于阀本身集成了液压锁功能,因此当油管破损失压的情况下,能防止负载失速下降,本技术锁定可靠、静态安全性高并能克服高频或低频抖动现象、且通用性强,加工及维修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阀体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插芯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第一插芯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3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阀体剖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4剖视示意图。图中标号代表阀体1,第一密封件2,堵盖3,第一弹簧4,阻尼活塞5,先导阀6,先导阀座7,第四弹簧8,第二弹簧9,主阀芯10,阀套11,弹簧导杆12,卸压阀13,第二密封件 14,第一多孔板15,第三弹簧16,第一限位垫17,控制活塞18,第一插芯19,第二插芯20,第三插芯21、第四插芯22,第二限位垫177,第五弹簧166,第二多孔板155,第一油口 Al,第二油口 A2,第三油口 Bi,第四油口 B2,第一油腔K、第二油腔m,第三油腔d,第四油腔f,第五油腔h,第一定位端面Si,第二定位端面S2,第一插装孔Pl、第二插装孔P2,第一油孔c,第二油孔e,阻尼活塞安装孔a,控制活塞安装孔t,流道b,距离V,节流孔n,密封刃口 r,卸压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见图广3,本实施例包括阀体1 (图2所示),第一插芯19 (图3所示)。阀体1 一端设有一内腔体,内腔体中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插装孔P1、第一油腔K、 控制活塞安装孔t、第二油腔m。见图1、2,第一油口 Al与第一油腔K连通,第二油口 A2与第一插装孔Pl连通,第三油口 Bl及第四油口 B2分别与第二油腔m连通。见图1、2,第一插芯19安装在第一插装孔Pl中;第一多孔板15被第一插芯19压紧在阀体1的第一定位端面Sl上(第一定位端面Sl见图2)。控制活塞18安装在控制活塞安装孔t中,在控制活塞18后端设第一限位垫17 ; 第三弹簧16安装在第一限位垫17和第一多孔板15之间。第一多孔板是固定第三弹簧作用。第一插芯19结构是见图1、2,第一插芯19包括堵盖3、第一密封件2、第一弹簧 4、阻尼活塞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压式平衡液压锁,包括阀体(1)、第一插芯(19),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一端设有一内腔体,内腔体中依次为第一插装孔(P1)、第一油腔(K)、控制活塞安装孔(t)、第二油腔(m);第一油口(A1)与第一油腔(K)连通,第二油口(A2)与第一插装孔(P1)连通,第三油口(B1)及第四油口(B2)分别与第二油腔(m)连通;所述第一插芯(19)安装在第一插装孔(P1)中;第一多孔板(15)被第一插芯(19)压紧在阀体(1)的第一定位端面(S1)上;控制活塞(18)安装在控制活塞安装孔(t)中,在控制活塞(18)后端设第一限位垫(17);第三弹簧(16)安装在第一限位垫(17)和第一多孔板(15)之间;所述第一插芯(19)包括堵盖(3)、第一密封件(2)、第一弹簧(4)、阻尼活塞(5)、先导阀(6)、先导阀座(7)、第二弹簧(9)、主阀芯(10)、阀套(11)、第二密封件(14);其中,第一密封件(2)、第二密封件(14)分别设在第一插芯(19)的两端上,所述阻尼活塞(5)安装在堵盖(3)内,第一弹簧(4)设在阻尼活塞(5)后端,在阻尼活塞(5)前端依次安装有先导阀(6)、先导阀座(7);所述先导阀座(7)前端安装阀套(11);第二弹簧(9)、主阀芯(10)安装在阀套(11)的大内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蒋晓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