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雨水管网末端原位污染物处理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07652 阅读:5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水管网末端原位污染物处理方法及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雨水管通过竖流管连通竖流沉淀井,竖流沉淀井连通前区,前区中放置悬浮生物球填料;前区通过第一过水口与中区连通,中区中放置改性凹土填料;中区上部与后区连通,后区中放置控藻填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收集调蓄方法存在的受河道、岸坡实际空间限制,且工程投资大,日常运行管理复杂,难以广泛推广应用等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去除初期雨水颗粒无机物、颗粒有机物、总氮和总磷,显著减少初期雨水污染物对河流的输入量,去除初期雨水中70%以上的颗粒无机物、颗粒有机物,并抑制装置内藻类的生长,且无动力消耗,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城市地面径流初期雨水污染物处理方法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雨水管网末端原位污染物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面源污染被降雨径流冲刷经屋面、道路等途径汇流进入雨水管道,再进入城市水体,城市雨水面源污染主要包含在初期雨水中。因此,加强对初期雨水污染进行拦截处置是削减雨水面源污染的主要手段。在本专利技术之前,现有的初期雨水污染物管网末端处理技术是先收集调蓄,然后处理。收集调蓄是通过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将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待雨季过后在现场处理或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但该方法需要在雨水排放口附近建设大容积的初期雨水收集设施,在实际应用中受河道、岸坡实际空间限制,且工程投资大,日常运行管理复杂,难以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研制一种雨水管网末端污染物原位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雨水管网末端原位污染物处理方法,其主要技术步骤在于(1)初期雨水先进入竖流沉淀井;(2)通过溢流口进入多功能净化槽;(3)净化槽内分隔为三个区,分别装填三种填料;前区是悬浮生物球填料、中区是被改性凹土填料,后区是载银的控藻填料;所述的悬浮生物球填料是球形悬浮填料;所述的改性凹土填料是改性凹土吸附剂;所述的控藻填料是载有四氧化四银填料;(4)初期雨水在前区中与悬浮生物球填料表面生物膜接触,初期雨水中C0D、TN被降解去除;(5)再与中区中的改性凹土填料接触,初期雨水中P043_被吸附去除;(6)最后与后区中的控藻填料接触,抑制装置内水体藻类生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是雨水管网末端原位污染物处理装置,雨水管通过竖流管连通竖流沉淀井,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竖流沉淀井连通前区,前区中放置悬浮生物球填料;前区通过第一过水口与中区连通,中区中放置改性凹土填料;中区上部与后区连通,后区中放置控藻填料。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在于针对初期雨水污染物特征,能够有效去除初期雨水颗粒无机物、颗粒有机物、总氮和总磷,显著减少初期雨水污染物对河流的输入量,能够去除初期雨水中70%以上的颗粒无机物、颗粒有机物,并抑制装置内藻类的生长。适用于控制城市景观河的初期雨水污染,降低初期雨水对城市景观河水质的污染程度,有利于恢复河道生态系统。该装置对初期雨水的C0D、TN和TP平均去除50%、35%和35%以上。该装置无动力消耗,结构简单,效果可靠,维护方便。本专利技术无动力消耗,结构简单,维护方便。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平面)图。图2——图1中的A-A剖面图。图中各标号所对应的部件名称是雨水管1、竖流沉淀井2、悬浮生物球填料3、改性凹土填料4、控藻填料5、竖流管 6、第一过水口 7、第二过水口 8。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雨水管1通过竖流管6连通竖流沉淀井2,竖流沉淀井2连通前区3,前区3中放置悬浮生物球填料;前区3通过第一过水口 7与中区4连通,中区4中放置改性凹土填料; 中区4上部与后区5连通,后区5中放置控藻填料;后区5底部设置第二过水口 8。前区3、 中区4和后区5合称净化槽。所述的悬浮生物球填料是指一种水处理用的球形悬浮填料,规格Φ80πιπι或 Φ IOOmm ;所述的改性凹土填料是指一种水处理用的改性凹土吸附剂;所述的控藻填料5是指一种水处理用的载有四氧化四银填料。应用步骤说明初期雨水先经雨水管1并通过竖流管6进入竖流沉淀井2 ;通过上部溢流口进入多功能净化槽的前区3上部,然后在前区3内向下流,在此过程中,初期雨水与悬浮生物球填料表面生物膜接触,表面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收了初期雨水中C0D、TN,并使被降解去除; 然后通过前区3下部第一过水口 7进入中区4下部并向上流,与中区4中的改性凹土填料接触,改性凹土填料中的有效成份改性凹土使初期雨水中P043_被吸附去除;再从中区4上部溢流至后区5的上部向下流,与后区5中的控藻填料接触,控藻填料中的四氧化四银成份通过电化学作用抑制内水体藻类生长,使之达到要求。对上述各部分处理的测试分析在前区3,试验检测的数据表示,初期雨水中COD、TN的含量经本装置处理后被去除 50%,35%0在中区4,试验检测的数据表示,初期雨水中P043_的含量经本装置处理后被去除 35%。在后区,试验检测的数据表示,初期雨水在装置前区3、中区4滋生的藻类叶绿素 a(chla)被去除70%被以上。本专利技术将生物降解技术、吸附技术、电化学技术集成与一体,分别去除初期雨水中的不同污染物,从而使初期雨水中多种污染物被同时去除,大幅度地减少了初期雨水污染物输入至河湖。权利要求1.雨水管网末端原位污染物处理方法,其步骤在于(1)初期雨水先进入竖流沉淀井;(2)通过溢流口进入多功能净化槽;(3)净化槽内分隔为三个区,分别装填三种填料;前区是悬浮生物球填料、中区是被改性凹土填料,后区是载银的控藻填料;所述的悬浮生物球填料是球形悬浮填料;所述的改性凹土填料是改性凹土吸附剂;所述的控藻填料是载有四氧化四银填料;(4)初期雨水在前区中与悬浮生物球填料表面生物膜接触,初期雨水中C0D、TN被降解去除;(5)再与中区中的改性凹土填料接触,初期雨水中P043_被吸附去除;(6)最后与后区中的控藻填料接触,抑制装置内水体藻类生长。2.根据上所涉及的雨水管网末端原位污染物处理装置,雨水管通过竖流管连通竖流沉淀井,其特征在于竖流沉淀井连通前区,前区中放置悬浮生物球填料;前区通过第一过水口与中区连通,中区中放置改性凹土填料;中区上部与后区连通,后区中放置控藻填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管网末端原位污染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区下部经第一过水口与中区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管网末端原位污染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区是上部与后区连通。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水管网末端原位污染物处理方法及装置。本专利技术雨水管通过竖流管连通竖流沉淀井,竖流沉淀井连通前区,前区中放置悬浮生物球填料;前区通过第一过水口与中区连通,中区中放置改性凹土填料;中区上部与后区连通,后区中放置控藻填料。本专利技术解决了收集调蓄方法存在的受河道、岸坡实际空间限制,且工程投资大,日常运行管理复杂,难以广泛推广应用等缺陷。本专利技术有效去除初期雨水颗粒无机物、颗粒有机物、总氮和总磷,显著减少初期雨水污染物对河流的输入量,去除初期雨水中70%以上的颗粒无机物、颗粒有机物,并抑制装置内藻类的生长,且无动力消耗,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文档编号C02F9/14GK102219334SQ20111005297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4日专利技术者丛海兵, 何成达, 吴军, 孙向婧, 高伟 申请人:扬州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雨水管网末端原位污染物处理方法,其步骤在于:(1)初期雨水先进入竖流沉淀井;(2)通过溢流口进入多功能净化槽;(3)净化槽内分隔为三个区,分别装填三种填料;前区是悬浮生物球填料、中区是被改性凹土填料,后区是载银的控藻填料;所述的悬浮生物球填料是球形悬浮填料;所述的改性凹土填料是改性凹土吸附剂;所述的控藻填料是载有四氧化四银填料;(4)初期雨水在前区中与悬浮生物球填料表面生物膜接触,初期雨水中COD、TN被降解去除;(5)再与中区中的改性凹土填料接触,初期雨水中PO43-被吸附去除;(6)最后与后区中的控藻填料接触,抑制装置内水体藻类生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成达吴军丛海兵高伟孙向婧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