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调角器及其自锁机构及具有该调角器的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0174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座椅调角器自锁机构,其壳体内的锁紧凸轮与驱动轴轴向相对的一端具有至少两个径向凸台,且相邻径向凸台之间的楔紧曲面与壳体之间形成楔紧区域,其另一端用于驱动座椅调角机构的驱动部件转动;每组楔块组件包括周向对称设置在径向凸台两侧楔紧区域内的两个楔块,两个楔块的大端相对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驱动轴与锁紧凸轮的相对端具有至少两个轴向凸台,每个轴向凸台插装于相邻两组楔块组件的相邻楔块之间;轴向凸台的与楔块的配合面和/或楔块的与轴向凸台的配合面与径向之间形成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提供自锁且控制调角机构的操作扭矩,并可将工作噪声降至最低。在此基础上,还提供一种具有该自锁机构的座椅调角器和座椅。(*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调角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座椅调角器及其自锁机构及具有该调角器的座椅
技术介绍
座椅角度调节器用于连接汽车座椅的椅座和靠背,以增强座椅的舒适性。乘客可以通过座椅调角器调节靠背的角度至最佳位置,获得最舒适和最习惯的乘坐角度;特别是对于驾驶员来说,通过调节靠背的角度获得最好的视野,同时易于操纵方向盘、踏板和变速杆等操纵件。目前,座椅角度调节器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采用棘轮棘爪机构原理的板簧式调节机构;另一类是采用行星齿轮传动原理的齿轮式座椅角度调节器。其中,齿轮式座椅角度调节器可以实现靠背角度的无级调节,靠背可以停留在任意角度。但是由于传动部分采用的是行星齿轮传动原理,受结构限制不具备自锁功能,因此此类座椅角度调节器面临着一个靠背角度锁止失效的问题,即在靠背上施加向后的载荷时,靠背将向后转动,而角度调节机构自身亦无法阻止靠背转动,由此就会带来安全性、舒适性的问题。比如,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剧烈的后撞时,靠背可能将突然向后倒塌,座椅失去安全保护功能;再比如,在驾驶过程中,由于始终对靠背施加向后的载荷,靠背逐渐向后转动偏离原来的角度,这样,驾驶员需要不停的调节靠背以保持合适的靠背角度,影响舒适性。为了解决上述齿轮式座椅角度调节器的不足,现有技术在座椅角度调节器的外部设置一个采用涨紧弹簧摩擦自锁的自锁机构,该自锁机构使得动力只能从转臂轮向行星轮传递,而不能从行星轮向转臂轮传递,可有效阻止靠背向后非正常转动的趋势。然而,由于该涨紧弹簧与壳体之间始终存在必要的摩擦力,使得自锁机构存在附加的操作扭矩,进而增大了整个调节机构的实际操作扭矩;且在操作过程中涨紧弹簧与壳体之间摩擦产生的噪音,影响操作舒适性。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齿轮式座椅调角器的自锁机构进行优化设计, 以有效控制调角机构的操作扭矩,避免工作噪音影响操作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座椅调角器自锁机构, 该方案通过结构的优化设计可有效控制调角机构的操作扭矩,并可将工作噪声降至最低, 大大提高了操作舒适性。在此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自锁机构的座椅调角器和具有该调角器的座椅。本技术提供的座椅调角器自锁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壳体以及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驱动轴、锁紧凸轮和至少两组楔块组件;其中,所述驱动轴的一端插装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锁紧凸轮与所述驱动轴轴向相对的一端具有至少两个径向凸台,且相邻所述径向凸台之间的楔紧曲面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楔紧区域;其另一端用于驱动座椅调角机构的驱动部件转动;所述至少两组楔块组件分别与相应的所述径向凸台配合设置;每组楔块组件包括周向对称设置在所述径向凸台两侧楔紧区域内的两个楔块,两个所述楔块的大端相对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且所述驱动轴与所述锁紧凸轮的相对端具有至少两个轴向凸台,每个所述轴向凸台插装于相邻两组楔块组件的相邻楔块之间;且在轴向投影面内, 所述轴向凸台的与所述楔块的配合面和/或所述楔块的与所述轴向凸台的配合面与径向之间形成夹角,所述轴向凸台与所述楔块相抵作用于所述楔块上的压力具有径向向内的分力。优选地,在轴向投影面内,所述径向凸台的与所述楔块的配合面和/或所述楔块的与所述径向凸台的配合面与径向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径向凸台与所述楔块相抵作用于所述楔块上的压力具有径向向内的分力。优选地,所述锁紧凸轮和所述驱动轴的相对端分别沿轴向设置有相适配的轴肩和凹坑。优选地,在轴向投影面内,所述楔紧曲面的曲率自两个所述径向凸台的根部向所述楔紧曲面的中部呈逐渐变小的趋势变化。优选地,所述楔紧曲面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内径中心的升角小于所述楔块的内表面与所述楔紧曲面之间的摩擦角。优选地,在轴向投影面内,楔块与楔紧曲面和壳体之间形成三个接触点,单点侧的接触点与壳体中心之间的连线位于双点侧的两个接触点之间。优选地,每个所述接触点与形成接触点的两个配合圆弧的圆心均在同一径向方向。优选地,所述楔块的两端均具有外凸弧面,分别用于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凸台和所述锁紧凸轮的径向凸台线接触配合。本技术提供的座椅调角器,包括设置在座椅靠背和椅座之间的座椅调角机构,还包括如前所述座椅调角器自锁机构,所述锁紧凸轮与所述座椅调角机构的驱动部件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座椅,其靠背可相对于椅座转动,在所述靠背和椅座之间设置有如前所述的座椅调角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座椅调角器自锁机构通过楔块组件在壳体与锁紧凸轮之间建立锁止关系。非调节状态下,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楔块从大端向小端形成楔紧切向转动趋势,与壳体和所述锁紧凸轮径向楔紧,使得锁紧凸轮被锁住,即,调角机构的驱动部件受锁紧凸轮的限制实现锁止。调节状态下,当操作者转动驱动轴时,该驱动轴上轴向伸出的凸台推动楔块从小端向大端切向转动,楔块与壳体和锁紧凸轮之间存在径向间隙实现解锁。此过程为解锁阶段。当楔块转动至其大端与锁紧凸轮径向伸出的凸块相抵后,楔块推动锁紧凸轮转动进而驱动调角机构的驱动部件转动,座椅角度调角结构正常调节,使靠背调节到合适的角度。此过程为调节阶段。与此同时,由于轴向凸台与楔块相抵作用于楔块上的压力具有径向向内的分力,从而使得使楔块在紧贴在锁紧凸轮的楔紧曲面进行切向转动,保持楔块的外周表面与壳体内表面脱离。基于上述工作原理的分析可知,由于本方案的弹性部件在楔紧过程中只需要提供很小的初始楔紧动力力,因此,在锁止过程中及前述解锁阶段中,楔块与壳体内径的摩擦力较小,一方面大大减少了相对运动构件之间所产生的工作噪声,另一方面可有效控制自锁机构产生的附加扭矩。此外,由于在前述调节阶段,楔块与锁紧凸轮之间径向贴合,楔块与壳体之间径向脱离,显然,理论上来说,此过程中上述构件之间不会产生工作噪声,从而将整个自锁机构产生噪音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锁紧凸轮的径向凸台的与楔块的配合面和/或楔块的与径向凸台的配合面均与径向之间形成夹角,径向凸台与楔块相抵作用于楔块上的压力具有径向向内的分力。这样,在调节过程的调节阶段,楔块转动至与径向凸台相抵后,增加了径向凸台作用于楔块上的径向向内的分力,从而使得楔块与壳体迅速脱离,进一步提高了控制自锁机构工作噪声的可靠性。在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中,锁紧凸轮的楔紧曲面相对于壳体的内径中心的升角小于楔块的内表面与楔紧曲面之间的摩擦角。如此设计,在自锁机构非调节状态下,楔块内侧弧面与锁紧凸轮的楔紧曲面贴合、外侧弧面与壳体的内表面贴合,上述角度关系的进一步限定,使得锁紧凸轮在摩擦自锁的作用下被楔块锁住而无法绕轴线转动,可靠地实现了机构自锁,进而确保靠背稳定地被锁在所需要的角度。在本技术的又一优选方案中,每个接触点与形成该接触点的两个配合圆弧的圆心均在同一径向方向,如此设计,可以保证接触点处于死点位置,使锁紧凸轮更加可靠地被锁紧。此外,在轴向投影面内,楔块与楔紧曲面和壳体之间形成三个接触点,单点侧的接触点与壳体中心之间的连线位于双点侧的两个接触点之间;这样,使得楔紧状态更加可靠, 提高自锁机构的工作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座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座椅调角器的调角机构与自锁机构之间的装配关系爆炸图;图3是图2中所示调角机构与自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座椅调角器自锁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壳体;和驱动轴,其一端插装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包括:锁紧凸轮,其与所述驱动轴轴向相对的一端具有至少两个径向凸台,且相邻所述径向凸台之间的楔紧曲面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楔紧区域;其另一端用于驱动座椅调角机构的驱动部件转动;至少两组楔块组件,分别与相应的所述径向凸台配合设置;每组楔块组件包括周向对称设置在所述径向凸台两侧楔紧区域内的两个楔块,两个所述楔块的大端相对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且所述驱动轴与所述锁紧凸轮的相对端具有至少两个轴向凸台,每个所述轴向凸台插装于相邻两组楔块组件的相邻楔块之间;且在轴向投影面内,所述轴向凸台的与所述楔块的配合面和/或所述楔块的与所述轴向凸台的配合面与径向之间形成夹角,所述轴向凸台与所述楔块相抵作用于所述楔块上的压力具有径向向内的分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冲雷自力黄兴涂先勇陈婕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