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衡专利>正文

正压撞击煤粉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9215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为一种正压撞击煤粉燃烧器,解决了现有煤粉燃烧器存在上述不足之处的问题。包括固定于炉膛左侧的燃烧室,燃烧室是由左右分布的动力区和过渡区组成,且动力区的直径大于过渡区,过渡区的侧壁开有若干破碎风孔,燃烧室的左端设有与其相切且相通的混合腔体,混合腔体右侧设有套在燃烧室侧壁上的辅助箱体,辅助箱体上设有与其左端相通的二次风腔体,二次风腔体右侧壁开有与炉膛相通的弧状风带孔,且二次风腔体与燃烧室左侧壁之间设有与两者连通的助推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燃烧充分稳定,扩大了煤种的适应范围,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有害气体的产生,环保性能提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粉燃烧器,具体为一种正压撞击煤粉燃烧器
技术介绍
煤粉燃烧器,是指将煤粉制备系统供来的煤粉空气混合物(一次风)和燃烧所需的二次风分别以一定的浓度和速度射入炉膛,在悬浮状态下实现稳定着火与燃烧的装置。 传统的煤粉燃烧器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与炉膛距离短,燃烧风速快,造成煤粉中碳燃烧不干净的问题;2、点燃后升温速度慢,使煤粉中的碳不能得到尽快燃烧;3、在炉膛中存在积灰和结渣现象;4、不能使用低于5500kcal/kg的低热值燃料煤,存在局限性;5、燃烧不充分,燃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煤粉燃烧器存在上述不足之处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正压撞击煤粉燃烧器。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正压撞击煤粉燃烧器,包括固定于炉膛左侧的燃烧室,燃烧室是由左右分布的动力区和过渡区组成,且动力区的直径大于过渡区,过渡区的侧壁开有若干破碎风孔,燃烧室的左端设有与其相切且相通的混合腔体,混合腔体右侧设有套在燃烧室侧壁上的辅助箱体,辅助箱体上设有与其左端相通的二次风腔体,二次风腔体右侧壁开有与炉膛相通的弧状风带孔,且二次风腔体与燃烧室左侧壁之间设有与两者连通的助推管。使用时,由于燃烧室过渡区的直径小于动力区,因此混合腔体内的一次风与煤粉混合进入燃烧室的动力区,动力区内燃料燃烧压力大于大气压,使得煤粉迅速升温并尽早燃烧;而且二次风腔体内的二次风进入辅助箱体,与燃烧室侧壁释放的热能进行热交换,预热后的二次风经破碎风孔径向吹入燃烧室的过渡区,燃烧室动力区内的旋转风在二次风的推动下向右螺旋吹动,与径向的二次风结合进行多次高速撞击,加快了煤粉的燃烧速度;同时风带孔的设置使得风吹过风带孔,在卧式锅炉内形成弧状的风带,高温软化的煤粉颗粒在风带的护送下过渡到炉膛尾部的低温区,使其转化成固体颗粒,由烟尘排放气流带走,克服了现有煤粉燃烧器存在煤粉燃烧不干净、速度慢及积灰、结渣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燃烧充分稳定,扩大了煤种的适应范围,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有害气体的产生,环保性能提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燃烧室,2-动力区,3-过渡区,4-破碎风孔,5-混合腔体,6-辅助箱体, 7- 二次风腔体,8-风带孔,9-助推管。具体实施方式 正压撞击煤粉燃烧器,包括固定于炉膛左侧的燃烧室1,燃烧室1是由左右分布的动力区2和过渡区3组成,且动力区2的直径大于过渡区3,过渡区3的侧壁开有若干破碎风孔4,燃烧室1的左端设有与其相切且相通的混合腔体5,混合腔体5右侧设有套在燃烧室1侧壁上的辅助箱体6,辅助箱体6上设有与其左端相通的二次风腔体7,二次风腔体7 右侧壁开有与炉膛相通的弧状风带孔8,且二次风腔体7与燃烧室1左侧壁之间设有与两者连通的助推管9。权利要求1. 一种正压撞击煤粉燃烧器,包括固定于炉膛左侧的燃烧室(1),其特征在于燃烧室 (1)是由左右分布的动力区(2)和过渡区(3)组成,且动力区(2)的直径大于过渡区(3),过渡区(3)的侧壁开有若干破碎风孔(4),燃烧室(1)的左端设有与其相切且相通的混合腔体 (5),混合腔体(5)右侧设有套在燃烧室(1)侧壁上的辅助箱体(6),辅助箱体(6)上设有与其左端相通的二次风腔体(7),二次风腔体(7)右侧壁开有与炉膛相通的弧状风带孔(8), 且二次风腔体(7 )与燃烧室(1)左侧壁之间设有与两者连通的助推管(9 )。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具体为一种正压撞击煤粉燃烧器,解决了现有煤粉燃烧器存在上述不足之处的问题。包括固定于炉膛左侧的燃烧室,燃烧室是由左右分布的动力区和过渡区组成,且动力区的直径大于过渡区,过渡区的侧壁开有若干破碎风孔,燃烧室的左端设有与其相切且相通的混合腔体,混合腔体右侧设有套在燃烧室侧壁上的辅助箱体,辅助箱体上设有与其左端相通的二次风腔体,二次风腔体右侧壁开有与炉膛相通的弧状风带孔,且二次风腔体与燃烧室左侧壁之间设有与两者连通的助推管。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燃烧充分稳定,扩大了煤种的适应范围,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有害气体的产生,环保性能提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文档编号F23D1/00GK102226521SQ20111014735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日专利技术者徐莹, 徐衡, 徐鋈, 徐鑫, 金燕 申请人:徐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压撞击煤粉燃烧器,包括固定于炉膛左侧的燃烧室(1),其特征在于:燃烧室(1)是由左右分布的动力区(2)和过渡区(3)组成,且动力区(2)的直径大于过渡区(3),过渡区(3)的侧壁开有若干破碎风孔(4),燃烧室(1)的左端设有与其相切且相通的混合腔体(5),混合腔体(5)右侧设有套在燃烧室(1)侧壁上的辅助箱体(6),辅助箱体(6)上设有与其左端相通的二次风腔体(7),二次风腔体(7)右侧壁开有与炉膛相通的弧状风带孔(8),且二次风腔体(7)与燃烧室(1)左侧壁之间设有与两者连通的助推管(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衡徐莹金燕徐鑫徐鋈
申请(专利权)人:徐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