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RNAi技术培育抗黑条矮缩病水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787412 阅读:4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RNAi技术培育抗黑条矮缩病水稻的方法,适用于水稻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属于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的应用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构建含有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S8部分片段的RNAi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将RNAi载体转入水稻的胚性愈伤组织,通过潮霉素抗性基因筛选、分化、生根壮苗,获得再生转基因植株和株系。该方法利用RNAi技术,可培育出对黑条矮缩病表现抗性的水稻转基因株系,从根本上解决水稻黑条矮缩病问题,显著增强水稻对该病的抗性,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为绿色环保农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转基因植物的培育
,属于生物和现代农业
的应用技术。
技术介绍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引起的病毒病,主要以灰飞虱为传播介体。该病曾于20世纪60年代广泛发生在我国华东诸省市,此后3年,由于麦田翻耕和早稻移栽等耕作方式的兴起,灭杀了第一代灰飞虱若虫,病害的初侵染受阻,发病面积逐年下降。80年代后,由于扩种小麦,又给本病初侵染创造了有利的寄主条件,致使本病在90年代中期回升流行,在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和福建省北部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的变化、冬季气候变暖和感病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江苏、浙江、江西和福建大规模发生。目前,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主要是使用农药防治传毒介体灰飞虱,但由于介体昆虫种群数量大,防治效果不佳。众所周知,培育抗病品种是减轻农作物病虫害最为经济、有效、环保的途径。但目前尚没有筛选出对黑条矮缩病具有较好抗性的水稻品种,一旦黑条矮缩病大规模爆发,在没有抗黑条矮缩病新品种迅速推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RNAi技术培育抗黑条矮缩病水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别以下述1对引物F1/R1进行PCR扩增,从水稻基因中扩增得到黑条矮缩病病毒S8部分片段,其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F1: aaaaGGATCCACCTGTTTGGGCTTCTCA;R1: aaaaACTAGTAACCTGCCATAATCATCAC;将得到的目的基因序列经不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形成粘性末端,再用与其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中间载体p1022,于1.0%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回收酶切的目的条带,连接克隆入p1022载体中,形成含反向重复目的片段的中间载体p1022-S8;用限制性内切酶分别酶切中间载体 p...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国华周勇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