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银/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786029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磁波屏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复合材料是将银膜镀覆在秸秆上,具体步骤包括秸秆洗净、浸入硅烷偶联剂溶液、烘干、自催化化学镀银等;复合材料的银膜与秸秆基材的粘附性好,能通过3M公司思高胶带的测试;“银/秸秆”复合材料在0.15~1050MHz的范围内,电磁波屏蔽效能大于40dB,即电磁波防辐射率大于99.99%;该复合材料具备电导率高、耐空气/水汽腐蚀、废弃物可降解、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医疗机构大型检测仪器,如核磁共振、心电图测试、X-光透视等的辐射屏蔽,也可用于家用环保型防辐射服,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磁波屏蔽材料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电子产品和设备越来越多, 而大多数的电子产品如微波炉、电冰箱、电热毯、计算机以及无线电、雷达等的发射装置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不仅造成电子产品之间的相互干扰,而且还污染人类生存的空问,危害人类的健康,是一种“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的污染,被称为“无形杀手”。为此,各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先后制定了严格的防止电磁干扰的各种法规,以限制电子公害的发展。虽然电磁波传播的渗透能力极强,但优良的导电或导磁材料可以用来屏蔽电磁波辐射。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非常丰富,每年产出的秸秆大约为7亿吨,已经利用的秸秆约为5亿吨,也就是还有大约2亿吨的秸秆被白白浪费。在三农季节,焚烧秸秆现象十分严重,不仅浪费了秸秆资源,所产生的粉尘烟雾还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秸秆的经济价值不高,无法调动工农业应用的积极性,在政府部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秸秆废弃焚烧的情况还会延续下去。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提高秸秆的经济价值,变废为宝。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将秸秆功能化,转化为环保型导电材料,极大的提升秸秆的经济价值。在以往的专利中,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铜/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顾隽婕,吕银祥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1110029175. 1,申请日期2011. 01. 27),与“铜/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相比,“银/秸秆”复合材料具有如下优势(1)制备工艺更简单;由于银具有自催化功能,化学镀银不需要事先催化活化;(2)抗腐蚀性强;由于银对空气中的氧气/ 水汽不敏感,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长;(3)生物活体兼容;铜类复合材料直接接触容易造成皮肤感染和病变,而银类复合材料稳定性高,常用于生命体的外包裹覆。(4)导电率高;银的导电率比铜高,可适用于屏蔽性能要求更高的场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复合材料由秸秆及覆盖在秸秆表面的银膜组成。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将秸秆表面进行改性,引入活性基团巯基或氨基,自组装及自催化化学镀,使得银镀层与秸秆表面之间通过Ag-S或Ag-N 化学键相连接;由于银镀层是自催化原位生成,且与秸秆表面是化学键作用力,使得银镀层与秸秆之间的剥离强度极大提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银/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1)清洁秸秆将秸秆漂洗、烘干;2)秸秆表面改性将清洁后的秸秆浸泡在硅烷偶联剂溶液中3 5分钟,取出,烘干;3)化学 镀银将改性后的秸秆浸泡在银化学镀液中,于室温化学镀5 30分钟, 取出洗净,烘干,制得“银/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中,所用的秸秆为麦秸秆、稻秸秆、玉米秸秆、大豆秸秆、棉花秸秆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中,银膜/秸秆的重量比为1/4 1/10。本专利技术中,硅烷偶联剂溶液的溶质为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任意一种;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1-丁醇或丙酮中的任意一种;硅烷偶联剂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1% 5%。本专利技术中,银化学镀液的配方是溶剂为去离子水,溶液中各种溶质为硝酸银(浓度5 10g/L)、氨水(质量浓度28% )(浓度14 20mL/L)、氢氧化钠(浓度2. 5 5g/L)、 葡萄糖(浓度8 15g/L)。由于银镀层与秸秆表面通过化学键相连接,且自催化化学镀原位生成,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银/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具有高剥离强度、高导电性、高电磁波屏蔽效能等优点,能通过3M公司思高 胶带的测试;“银/秸秆”复合材料在0. 15 1050MHz的范围内, 电磁波屏蔽效能大于40dB,即电磁波防辐射率大于99. 99% ;该复合材料具备电导率高、耐空气/水汽腐蚀、废弃物可降解、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医疗机构大型检测仪器,如核磁共振、心电图测试、X-光透视等的辐射屏蔽,也可用于家用环保型防辐射服,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点是,秸秆材料来源广泛、可再生,不排放任何废气,没有任何毒害物生成,可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银/秸秆”复合材料的实物照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将重量为3g的麦秸秆用去离子水洗净,烘干,置于浓度为0. 01 %的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乙醇溶液中,浸泡5分钟,取出,用乙醇淋洗,烘干,得表面改性的麦秸秆。将硝酸银(5g)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3mL氨水(质量浓度28%),溶液从澄清变混浊再变澄清;加入氢氧化钠(2. 5g),溶液变混浊,再加入IlmL氨水(质量浓度 28% ),溶液再次澄清。将改性后的秸秆置于此溶液中,搅拌10分钟。将葡萄糖(8g)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溶解完毕,添加至上述溶液中,搅拌,室温化学镀5分钟,取出,用水洗净,烘干,得“银/秸秆”复合材料,银膜/秸秆的重量比为1/10, 导电率为2. 5X103S/m,经3M公司思高 胶带测试合格;经频谱分析仪测试,电磁波屏蔽效能在0. 15 1050MHz的范围内大于40dB。实施例2将重量为3g的稻秸秆用去离子水洗净,烘干,置于浓度为0. 05%的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甲醇溶液中,浸泡3分钟,取出,用甲醇淋洗,烘干,得表面改性的稻秸秆。 将硝酸银(IOg)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6mL氨水(质量浓度28% ),溶液从澄清变混浊再变澄清;加入氢氧化钠(5g),溶液变混浊,再加入14mL氨水(质量浓度 28% ),溶液再次澄清。将改性后的秸秆置于此溶液中,搅拌10分钟。将葡萄糖(15g)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溶解完毕,添加至上述溶液中,搅拌,室温化学镀30分钟,取出,用水洗净,烘干,得“银/秸秆”复合材料,银膜/秸秆的重量比为1/4, 导电率为1. 7X103S/m,经3M公司思高 胶带测试合格;经频谱分析仪测试,电磁波屏蔽效能在0. 15 1050MHz的范围内大于40dB。实施例3将重量为IOg的玉米秸秆用去离子水洗净,烘干,置于浓度为5%的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丙酮溶液中,浸泡5分钟,取出,用丙酮淋洗,烘干,得表面改性的玉米秸秆。将硝酸银(8g)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5mL氨水(质量浓度28% ),溶液从澄清变混浊再变澄清;加入氢氧化钠(4g),溶液变混浊,再加入13mL氨水(质量浓度28%), 溶液再次澄清。将改性后的秸秆置于此溶液中,搅拌10分钟。将葡萄糖(13g)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溶解完毕,添加至上述溶液中,搅拌,室温化学镀20分钟,取出,用水洗净,烘干,得“银/秸秆”复合材料,银膜/秸秆的重量比为1/5, 导电率为2. 3X 103S/m,经3M公司思高 胶带测试合格;经频谱分析仪测试,电磁波屏蔽效能在0. 15 1050MHz的范围内大于40dB。实施例4将重量为15g的棉花秸秆用去离子水洗净,烘干,置于浓度为2. 5%的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1-丁醇溶液中,浸泡5分钟,取出,用1-丁醇淋洗,烘干,得表面改性的棉花禾吉秆。将硝酸银(6g)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4mL氨水(质量浓度28% ),溶液从澄清变混浊再变澄清;加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是自催化原位生成,且与秸秆表面是化学键作用力,使得银镀层与秸秆之间的剥离强度极大提高,形成“银/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1.一种“银/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由秸秆及覆盖在秸秆表面的银膜组成,具体为将秸秆表面进行改性,引入活性基团巯基或氨基,通过自组装及自催化化学镀,使得银镀层与秸秆表面之间通过Ag-S或Ag-N化学键相连接;由于银镀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隽婕吕银祥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