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共用平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85721 阅读:3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路运输共用平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由中梁、侧梁、端梁、枕梁、小横梁、大横梁和顺梁组焊制成;所述底架下部通过心盘连接两个转向架;所述底架上部铺设有用于防滑以及方便货物装载加固的木地板,在所述木地板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两个集箱锁,所述木地板上部通过所述集箱锁装载集装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由中梁、侧梁、端梁、枕梁、小横梁、大横梁和顺梁组焊制成底架,其中各梁采用H型钢等高强度板材,底架中央采用双腹板大横梁,使车辆的载重和集重能力大比例提高,均达到80t,增大了现有车辆的适用范围,方便铁路运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车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铁路运输车,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在中国标准轨距铁路上运行,能装载预制梁、钢材、汽车、农用机械、大型机械设备及军用装备等货物及集装箱运输的铁路运输共用平车
技术介绍
国内现有共用平车约为21000辆,其中大多数为采用21t轴重的NX17B、NX17系列共用车,少数采用23t轴重的NX70型共用车。这些车型共同特点是载重小,集载能力低,其中,NX17B系列共用车的最大载重是61t,最大集载能力为50t/5m ;NX70的载重为70t,最大集载能力为^t/5m。由此可知,现有铁路共用平车无法满足短、粗、重等部分货物的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载重能力较高,高运输效益,适用用范围广的铁路运输共用平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铁路运输共用平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由中梁、侧梁、端梁、枕梁、小横梁、大横梁和顺梁组焊制成;所述底架下部通过心盘连接两个转向架;所述底架上部铺设有用于防滑以及方便货物装载加固的木地板,在所述木地板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两个集箱锁,所述木地板上部通过所述集箱锁装载集装箱。所述中梁由两根H型钢、工字钢或由钢板组焊成工字形结构梁切鱼腹及上盖板、 下盖板组焊成箱形结构。所述侧梁采用以下结构中的一种H型钢、工字钢并切鱼腹形及由上盖板、下盖板及腹板组焊而成,所述侧梁上设置有若干个柱插及绳栓。所述枕梁采用上盖板、下盖板以及双腹板组焊而成的箱形结构。所述大横梁采用双腹板及上盖板、下盖板组焊而成的箱形结构,所述上盖板外侧端部开设有锁座安装孔,所述下盖板中部开设有工艺孔。所述上盖板、下盖板与所述中梁的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所述小横梁采用上盖板、下盖板及单腹板组焊而成的工字形结构。所述端梁和顺梁均采用L形、槽形和乙字形中的一种结构。每个所述转向架采用两轴和三轴转向架中的一种。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由于采用由中梁、侧梁、端梁、枕梁、小横梁、大横梁和顺梁组焊制成底架,其中各梁采用H型钢等高强度板材,底架中央采用双腹板大横梁,使车辆的载重和集重能力大比例提高,均达到80t,增大了现有车辆的适用范围,方便铁路运输。2、本技术由于在各种梁的相交处,均采用圆弧切口处理,因此,避免了焊缝相交,提高了疲劳寿命。本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车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中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侧梁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大横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底架1,底架1由大横梁2、侧梁3、端梁4、枕梁 5、小横梁6、中梁7和顺梁8组焊制成。底架1下部通过心盘连接两个转向架9,每个转向架9可以采用两轴或三轴转向架;底架1上部铺设有用于防滑以及方便货物装载加固的木地板10,并在木地板10的两端端部及中部分别设置有两个集箱锁11,在木地板10上部通过集箱锁11装载一个或两个集装箱12。若装载两个集装箱12,则每个集装箱12的规格为 20ft ;装载一个集装箱12,则集装箱12的规格为40ft。如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中梁7由两根H型钢、工字钢或由钢板组焊成工字形结构梁切鱼腹13及上盖板14、下盖板15组焊成箱形结构。如图4所示,上述各实施例中,侧梁3由H型钢或工字钢并切鱼腹形16或由上盖板、下盖板及腹板组焊而成。侧梁3上设置有若干个柱插及若干个绳栓,其数量比现有技术中的平车增加了一倍,并合理地提高了其强度,可以减少货物栓结点及钢丝绳的拉纤数量, 降低了装载加固成本。上述各实施例中,枕梁5采用上盖板、下盖板以及双腹板组焊而成的箱形结构。如图5所示,上述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本技术的铁路运输共用平车的集载能力,位于底架1中心位置处的大横梁2采用双腹板17及上盖板18、下盖板19组焊而成的箱形结构,上盖板18外侧端部开设有锁座安装孔,下盖板19中部开设有工艺孔。上盖板 18、下盖板19与中梁7的连接处均采用圆弧过渡,这样避免了与连接处的中梁7上翼缘的厚度阶梯形突变,改善了中梁7的受力状态,消除应力集中,提高了整体的强度。上述各实施例中,小横梁6采用上盖板、下盖板及单腹板组焊而成的工字形结构。上述各实施例中,端梁4和顺梁8均采用L形、槽形或乙字形结构。综上所述,本技术采用的各种梁的相交处,均进行了圆弧切口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焊缝相交,提高了本技术的疲劳寿命。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各部件的连接和结构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技术原理对个别部件的连接和结构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权利要求1.一种铁路运输共用平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由中梁、侧梁、端梁、枕梁、小横梁、大横梁和顺梁组焊制成;所述底架下部通过心盘连接两个转向架;所述底架上部铺设有用于防滑以及方便货物装载加固的木地板,在所述木地板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两个集箱锁,所述木地板上部通过所述集箱锁装载集装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运输共用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由两根H型钢、工字钢或由钢板组焊成工字形结构梁切鱼腹及上盖板、下盖板组焊成箱形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运输共用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采用以下结构中的一种H型钢、工字钢并切鱼腹形及由上盖板、下盖板及腹板组焊而成,所述侧梁上设置有若干个柱插及绳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运输共用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梁采用上盖板、下盖板以及双腹板组焊而成的箱形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运输共用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横梁采用双腹板及上盖板、下盖板组焊而成的箱形结构,所述上盖板外侧端部开设有锁座安装孔,所述下盖板中部开设有工艺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路运输共用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下盖板与所述中梁的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运输共用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横梁采用上盖板、下盖板及单腹板组焊而成的工字形结构。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运输共用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梁和顺梁均采用L形、 槽形和乙字形中的一种结构。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运输共用平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向架采用两轴和三轴转向架中的一种。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铁路运输共用平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由中梁、侧梁、端梁、枕梁、小横梁、大横梁和顺梁组焊制成;所述底架下部通过心盘连接两个转向架;所述底架上部铺设有用于防滑以及方便货物装载加固的木地板,在所述木地板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两个集箱锁,所述木地板上部通过所述集箱锁装载集装箱。本技术由于采用由中梁、侧梁、端梁、枕梁、小横梁、大横梁和顺梁组焊制成底架,其中各梁采用H型钢等高强度板材,底架中央采用双腹板大横梁,使车辆的载重和集重能力大比例提高,均达到80t,增大了现有车辆的适用范围,方便铁路运输。本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车中。文档编号B61F5/00GK202011396SQ201120115399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9日专利技术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路运输共用平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由中梁、侧梁、端梁、枕梁、小横梁、大横梁和顺梁组焊制成;所述底架下部通过心盘连接两个转向架;所述底架上部铺设有用于防滑以及方便货物装载加固的木地板,在所述木地板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两个集箱锁,所述木地板上部通过所述集箱锁装载集装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森徐海涛朱丽付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