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组件及一种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7264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包括:插针、导线,所述插针的上端设有夹持部,所述导线具有连接端,其中,所述插针上还设有过线孔,所述导线的连接端弯折设置,其穿过所述过线孔并紧固于所述夹持部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采用这种连接组件的插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插针上设有夹持部和过线孔,所述导线的连接端弯折设置,其穿过所述过线孔并紧固于所述夹持部中;通过这种连接组件已具备安规要求的两种连接方式,导线与插针的连接可靠,没有必要再在导线和夹持部的铆接部位涂覆胶水,免除了涂覆胶水的工序,节约时间和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一种插头。 技术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便携式的电子电器(例如手机充电器、笔记本电脑的 电源适配器、数码相机充电器等)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电子电器的 AC输入端往往没有电源线,而是在其下部设有两个或三个的插针(PIN针),可以直接插入 电源插座上。这种直插式(或称挂墙式)设计的插头由于节省了 AC电源线,节省了的大部 分成本,并且没有AC输入线缠绕的烦恼,所以已经成为了这类电子电器产品的设计趋势。这种直插式插头的内部需要一种结构来将PIN针与PCBA(已贴装电子元件的成品 印刷电路板)连接起来,通常的连接方式有下述几种1、用金属簧片一端铆接在PIN针上, 另一端使PCBA与金属簧片过盈配合;2、用焊锡把导线一端焊接在PIN针上,另一端焊接在 PCBA上;3、把导线一端铆接在PIN针上,另一端用焊锡焊接在PCBA上。其中,第一种PIN针与PCBA的连接方式由于需要一种特制的金属簧片,需要开模 定制,所以成本比较高,目前大多用在高端产品上。第二种PIN针与PCBA的连接方式虽然 成本比较低廉,但在焊接PIN针与导线时由于需要250度以上的高温,经常会把插头的塑料 外壳烫坏,造成很大的成本浪费。第三种PIN针与PCBA的连接方式相对来说成本低廉,能 够有效避免损坏塑胶外壳,因而已被业界广泛使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道本领域的相关安规认证(例如UL、CE、CB、CCC认证 等)对PIN针与导线的连接有明确要求,就是必须具有至少两种连接方式,避免其中一种连 接方式失效而导致的PIN针与导线断开连接。如图1A-1D所示为采用现有的第三种连接方式的连接组件,参阅图1A,插针1'的 上端设有夹持部11',所述夹持部11'包括U型槽孔111'、以及位于槽孔11Γ两侧的 两侧壁112';参阅图1D,所述导线2'用于电连接PCBA板(未图示)及插针1',导线2' 具有用于与PCBA板相连接的固定端(未图示)以及用于与插针1'相连接的连接端20', 导线2'包括数条铜线21'以及包覆于所述数条铜线21'表面的线皮22',所述数条铜线 21'位于连接端20'和固定端的部分裸露出线皮22';同时,为了方便数条铜线21'与插 针1'相连接,常将该数条铜线21'扭紧在一起。图IB-图ID所示为导线2'与插针1'的连接过程的示意图,参阅图1B,当需要将 导线2'与插针1'相连接时,将位于导线2'的连接端20'的数条铜线21'扭紧在一起, 然后卡置于插针1'的U型槽孔111'中。参阅图2B,通过铆压治具将U型槽孔111'的上 部打扁,即将位于U型槽孔111'两侧的两侧壁112'相对向内倾斜设置,从而将导线2' 的连接端的数条铜线21'紧固于所述U型槽孔111';参阅图2C,为了满足安规要求,还需 在该数条铜线21'与U型槽孔111'的铆接部位3'涂覆胶水,进一步保证导线2'与插针 1'的固定连接。在上述的连接组件中,导线与插针的铆压固定是一种连接方式,涂覆胶水固定是另一种连接方式。因为采用直接铆接的方法,为了避免导线从PIN针上脱出,必须采用胶水 再次将导线固定,胶水的涂覆不仅浪费了工时,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胶水,造成成本浪费; 并且胶水的涂覆不均勻,会致使第二种连接方式失效。另外、扭紧在一起的数条铜线经铆压 工序后其末端的铜丝容易散乱,而这种散乱的铜丝如果距离PCBA太近,容易使PCBA上的元 器件发生短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可以理解的是,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提供与本技术相关的背景信息,可能构成 或不构成所谓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连接组件的导线与插针的连接不可靠,且浪费成本和 时间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包括插针、导线,所述 插针的上端设有夹持部,所述导线具有连接端,其中,所述插针上还设有过线孔,所述导线 的连接端弯折设置,其穿过所述过线孔并紧固于所述夹持部中。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插头,包括壳体、固定于壳体上的插针,以及设于所述 壳体内的导线和PCBA板,所述插针的上端设有夹持部,所述导线具有固定端和连接端,所 述固定端焊接在PCBA板上,其中,所述插针上还设有过线孔,所述导线的连接端弯折设置, 其穿过所述过线孔并紧固于所述夹持部中。本技术的插针上设有夹持部和过线孔,所述导线的连接端弯折设置,其穿过 所述过线孔并紧固于所述夹持部中;通过这种连接组件已具备安规要求的两种连接方式, 并且导线与插针的连接可靠,没有必要再在导线和夹持部的铆接部位涂覆胶水,免除了涂 覆胶水的工序,节约时间和成本。附图说明图IA是现有的PIN针的示意图;图IB及图IC是现有的插针与导线的连接过程的示意图;图ID是现有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的PIN针的示意图;图2B及图2C是本技术的插针与导线的连接过程的示意图;图2D是本技术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插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提供的连接组件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A及图2D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连接组件,包括插针1、导线2,所 述插针1的上端设有夹持部11,所述导线2具有连接端20 ;本技术的主要改进之处在 于,所述插针1上还设有过线孔12,所述导线2的连接端20弯折设置,其穿过所述过线孔 12并紧固于所述夹持部11中。所述导线2的连接端20可根据需要进行弯折,在本实施例 中,所述导线的连接端弯折为U型设置;优选地,所述导线2的连接端20弯折180°设置,4使得所述导线2的连接端20与插针1的连接更可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道本领域的相关安规认证(例如UL、CE、CB、CCC认证 等)对插针(PIN针)与导线的连接有明确要求,就是必须具有至少两种连接方式,避免其 中一种连接方式失效而导致的PIN针与导线断开连接。例如
技术介绍
所述的铆接方法中, 铆压固定是一种连接方式,涂覆胶水固定是另一种连接方式。而在本技术中,并不采用 涂覆胶水固定的连接方式,在铆压固定之前,将导线2穿过PIN针1上的过线孔12并弯折, 导线2已稳固地钩设于PIN针1上,这种方式从安规要求的角度看是一种可靠的连接方式, 再加上后续的铆压固定,已经具备两种连接方式,因而没有必要再在铆接部位涂覆胶水,免 除了涂覆胶水的工序,节约时间和成本,更具体的内容如下详述。如图2A所示,所述插针1的上端设有夹持部11,所述夹持部11的设置形式与背景 技术的插针1'的夹持部11'的设置形式相似,包括U型槽孔111、以及位于槽孔111两侧 的两侧壁112 ;从而可通过
技术介绍
所述的铆压固定的方式紧固导线2。继续参阅图2A,本技术的插针1上还设有过线孔12,所述过线孔12位于夹 持部11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线孔12为圆孔,其直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导线2的 直径,具体根据导线2的直径而定,一般来说,用于直插式电子电器插头的导线的直径为 0. 5mm-2. 5mm,因而所述过线孔12的直径也相应地为0. 5mm_2. 5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 线孔12的直径约为1mm。参阅图2B,所述导线2包括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组件,包括:插针、导线,所述插针的上端具有夹持部,所述导线具有连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上还设有过线孔,所述导线的连接端弯折设置,连接端穿过所述过线孔并紧固于所述夹持部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国奇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