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外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8321 阅读:3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爆外胎结构,包括由橡胶、帘布及钢丝圈组成的胎面、胎边、胎唇,其中在胎边下缘且靠近胎唇的位置设置有防护块,外胎安装在轮辋上时防护块底部恰贴合在轮辋外缘,防护块是均匀分布于胎边的整圆周,其相对外胎轴向的底部宽度至少为1mm,而相对外胎的径向高度至少为2mm。当内胎漏气,外胎低风压行驶时,防护块可以卡在轮辋外缘,防止胎唇滑入轮辋底槽,增加行车安全性;当车辆遇到外界冲击时,可以减小外胎胎边和轮辋的冲击力,起到保护胎边的作用,如此,其不仅替代现有防水线功能,又能达到防止脱唇,即防爆的作用,而不增加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轮胎,特别是指一种能在低风压状态下安全使用的自行车 及电动车防爆外胎结构
技术介绍
自行车及电动车轮胎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漏气,由于自行车及电动车 属于慢速的代步工具,大多消费者并无及时补气的意识,因此,大部分的自行车及电动车轮 胎在低于标准风压的情况下仍在使用。但是长时间在低气压或无气压状态下使用,因为车 辆重量施压,会导致胎唇无法固定在轮辋座上,至其脱离轮辋座,如此轮胎便不能继续保持 行驶轮廓,车身容易产生倾斜偏摆造成事故。目前,为改善自行车及电动车轮胎的安全性能,大多从以下方面考量设计1、提升内胎的气密性,减少漏气;2、在自行车外胎的胎体增加刚性材料来增加胎体强度,使轮胎防止被刺扎。这些设计不仅增加工艺的复杂性,增加成本,只能达到减少漏气、防止被刺扎的作 用,也不能完全解决轮胎在低风压时容易脱离轮辋座的问题。配合图1、2所示,普通的自行车及电动车轮胎在外胎的胎边2’设计有防水线4’, 该防水线4’为连续整圆周分布的半圆弧凸起,其半径一般为0. 4mm或0. 5mm。此处的防水 线4’起到的只是判定轮胎是否均勻安装在轮辋上的作用,对轮胎的性能方面却无明显影 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爆外胎结构,其不仅替代现有防水线功能,又 能达到防止脱唇,即防爆的作用,而不增加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防爆外胎结构,包括由橡胶、帘布及钢丝圈组成的胎面、胎边、胎唇,其中在 胎边下缘且靠近胎唇的位置设置有防护块,外胎安装在轮辋上时防护块底部恰贴合在轮辋 外缘,防护块是均勻分布于胎边的整圆周,其相对外胎轴向的底部宽度至少为1mm,而相对 外胎的径向高度至少为2mm。所述防护块的截面为三角形,相对外胎轴向的底部宽度为广5mm,而相对外胎的径 向高度为2 10mm。所述防护块的截面为四方形,相对外胎轴向的底部宽度为广5mm,相对外胎的径向 的高度为2 10mm。所述防护块的截面为半圆形,相对外胎轴向的底部宽度即圆弧半径为广5mm,相对 外胎的径向的高度为2 10mm。所述防护块为高低间隔分布于胎边的波浪状。所述防护块为高低间隔分布于胎边的锯齿状。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具备一定形状及尺寸的防护块设置于外胎上 后,当内胎漏气,外胎低风压行驶时,防护块可以卡在轮辋外缘,防止胎唇滑入轮辋底槽,增 加行车安全性;当车辆遇到外界冲击时,可以减小外胎胎边和轮辋的冲击力,起到保护胎边 的作用,如此,其不仅替代现有防水线功能,又能达到防止脱唇,即防爆的作用,而不增加生 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普通外胎结构断面示意图;图2是普通轮胎与轮辋配套断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外胎结构断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轮胎与轮辋配套断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外胎连续三角形防护块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外胎连续四方形防护块的截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外胎连续半圆形防护块的截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外胎间隔波浪状防护块平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外胎间隔波浪状防护块Al-Al截面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外胎间隔波浪状防护块Bl-Bl截面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外胎间隔锯齿状防护块平面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外胎间隔锯齿状防护块A2-A2截面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外胎间隔锯齿状防护块B2-B2截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胎边2’防水线4’胎面1 胎边2 胎唇3 防护块4外胎C 轮辋E 内胎F。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13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自行车及电动车用的防爆外胎结构, 该外胎C由橡胶、帘布及钢丝圈组成。其形成有与地面接触的胎面1,位于胎面1两侧的胎边2及位于胎边2下端的胎唇 3 ;外胎C安装在轮辋上,防护块底部贴合在轮辋E外缘。本技术的关键在于如图3所示,在胎边2下缘且靠近胎唇3的位置处设置有防护块4,外胎C安装在 轮辋E上时防护块4底部恰贴合在轮辋E外缘,防护块4是均勻分布于胎边1的整圆周。配合图4所示,该防护块4为分布于胎边1整圆周的连接凸起,因规格大小、配套 轮辋E样式不同,防护块4底端与胎唇3径点D的距离Hl也不同,Hl大约在6 10mm间。配合图5所示,该防护块4的截面为三角形,相对外胎C轴向的底部宽度L为 广5mm,而相对外胎C的径向高度H2为2 IOmm ;如图6所示,该防护块4的截面可为四方形, 相对外胎C轴向的底部宽度L为广5mm,相对外胎C的径向的高度H2为2 10mm ;再如图7所 示,该防护块4的截面也可以为半圆形,相对外胎C轴向的底部宽度即圆弧半径R为广5mm, 相对外胎C的径向的H2高度为2 10mm。4当然,该防护块4亦可为其它形状截面一样的连续凸起,还可为如图8、9、10所示 的波浪状形式,即在胎边上呈高低间隔分布,或如图11、12、13所示的锯齿状形式,即在胎 边上呈高低间隔分布。总之,具备一定形状及尺寸的防护块4设置于外胎C上后,当内胎F漏气,外胎C 低风压行驶时,防护块4可以卡在轮辋E外缘,防止胎唇3滑入轮辋E底槽,增加行车安全 性;当车辆遇到外界冲击时,可以减小外胎C胎边2和轮辋E的冲击力,起到保护胎边2的 作用,如此,其不仅替代现有防水线4’功能,又能达到防止脱唇,即防爆的作用,而不增加生 产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 限制。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作任何简单修改、 修饰与等同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防爆外胎结构,包括由橡胶、帘布及钢丝圈组成的胎面、胎边、胎唇,其特征在 于在胎边下缘且靠近胎唇的位置设置有防护块,外胎安装在轮辋上时防护块底部恰贴合 在轮辋外缘,防护块是均勻分布于胎边的整圆周,其相对外胎轴向的底部宽度至少为1mm, 而相对外胎的径向高度至少为2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外胎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护块的截面为三角形,相对外胎 轴向的底部宽度为广5mm,而相对外胎的径向高度为2 1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外胎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护块的截面为四方形,相对外胎 轴向的底部宽度为广5mm,相对外胎的径向的高度为2 1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外胎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护块的截面为半圆形,相对外胎 轴向的底部宽度即圆弧半径为广5mm,相对外胎的径向的高度为2 1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外胎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护块为高低间隔分布于胎边的 波浪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外胎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护块为高低间隔分布于胎边的 锯齿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爆外胎结构,包括由橡胶、帘布及钢丝圈组成的胎面、胎边、胎唇,其中在胎边下缘且靠近胎唇的位置设置有防护块,外胎安装在轮辋上时防护块底部恰贴合在轮辋外缘,防护块是均匀分布于胎边的整圆周,其相对外胎轴向的底部宽度至少为1mm,而相对外胎的径向高度至少为2mm。当内胎漏气,外胎低风压行驶时,防护块可以卡在轮辋外缘,防止胎唇滑入轮辋底槽,增加行车安全性;当车辆遇到外界冲击时,可以减小外胎胎边和轮辋的冲击力,起到保护胎边的作用,如此,其不仅替代现有防水线功能,又能达到防止脱唇,即防爆的作用,而不增加生产成本。文档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爆外胎结构,包括由橡胶、帘布及钢丝圈组成的胎面、胎边、胎唇,其特征在于:在胎边下缘且靠近胎唇的位置设置有防护块,外胎安装在轮辋上时防护块底部恰贴合在轮辋外缘,防护块是均匀分布于胎边的整圆周,其相对外胎轴向的底部宽度至少为1mm,而相对外胎的径向高度至少为2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