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万民专利>正文

循环跌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52614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循环跌水装置,它包括有出水口、水池、水道和设置有触发凸台的蓄水带,出水口与水道一端相通,水道另一端与蓄水带连通,水池设置在出水口的下方,在水池外设置有入水口,在入水口上设置有第一单向水阀,在蓄水带上设置有车道,触发凸台安装在车道上,触发凸台的底面固定有压水板,压水板与蓄水带底面设置有弹簧,在蓄水带底面上固定有顶柱,顶柱位于弹簧内,顶柱的顶端不与压水板相接触。它可以在不需要电力驱动的情况下进行跌水循环,节约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循环水的跌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循环跌水装置一般为电动跌水装置,它包括水池、水道、水泵和控制装置, 该控制装置一般为单片机或芯片,通过单片机或芯片的程序设置,在设定的时间内进行使水从水池内涌出,再流回水道,进行水循环。其不足在于由于该跌水装置为电控装置,需要各种电子元器件,结构复杂,使用时还必需使用电,在断电的情况下无法工作,增加生产和使用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循环水跌水装置,它可以在不需要电力驱动的情况下进行跌水循环,节约生产成本和生用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出水口、水池、水道和设置有触发凸台的蓄水带,出水口与水道一端相通,水道另一端与蓄水带连通,水池设置在出水口的下方,在水池外设置有入水口,在入水口上设置有第一单向水阀,在蓄水带上设置有车道,触发凸台安装在车道上,触发凸台的底面固定有压水板,压水板与蓄水带底面设置有弹簧,在蓄水带底面上固定有顶柱,顶柱位于弹簧内,顶柱的顶端不与压水板相接触。使用时,先将水道、水池和蓄水带中蓄满水,当车驶过触发凸台,在车重量的作用下将触发凸台向下压下,压水板也向下移动,使得蓄水带的空间变小,将蓄水带内的水压入水道内,当压水板被压至顶柱位置时,顶柱将压水板抵住,压水板无法再向下压,在顶住在作用下触发凸台不再向下压,不会影响到车辆的正常行驶,压入水道中的水通过第一单向水阀涌向出水口,从出水口流入水池内,再从水池内涌出,通过入水口从新进入水道内,完成水流的循环。整个过程不需要水泵,结构简单,降低成本。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不需要电力驱动,节约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出水口;2.水池;3.水道;4.触发凸台;5.蓄水带;6.入水口;7. 第一单向水阀;8.车道;9.压水板;10.弹簧;11.顶柱;12.第二单向水阀;14.排水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循环跌水装置,它包括有出水口 1、水池2、水道3和设置有触发凸台4的蓄水带5,出水口 1与水道3 —端相通,水道3另一端与蓄水带5连通,水池2设置在出水口 1的下方,在水池2外设置有入水口 6,在入水口 6上设置有第一单向水阀7,在蓄水带5上设置有车道8,触发凸台4安装在车道8上,触发凸台4的底面固定有压水板10,压水板10与蓄水带5底面设置有弹簧10,在蓄水带5底面上固定有顶柱11,顶柱11位于弹簧10内,顶柱 11的顶端不与压水板9相接触。使用时,先将水道3、水池2和蓄水带5中蓄满水,当车驶过触发凸台4,在车重量的作用下将触发凸台4向下压下,压水板9也向下移动,使得蓄水带5的空间变小,将蓄水带5内的水压入水道3内,当压水板9被压至顶柱11位置时,顶柱11将压水板9抵住,压水板9无法再向下压,在顶住11在作用下触发凸台4不再向下压,不会影响到车辆的正常行驶,压入水道3中的水通过第一单向水阀7涌向出水口,从出水口 1流入水池内,再从水池2内涌出,通过入水口从新进入水道3内,完成水流的循环。整个过程不需要水泵,结构简单,降低成本。蓄水带5与出水口 1之间的水道3内设置有第二单向水阀12。可以避免水倒流回蓄水带5内。根据需要,蓄水带5和设置在其上的触发凸台4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弹簧10和设置在弹簧内的顶柱11为多个。每个弹簧10内均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顶柱11,顶柱11可以控制压水板9下压的高度,根据需要可以对顶柱11的高度进行调节。在水道3内设置有排水沟14。需要更换水道内的水时,只需将水从排水沟14排出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跌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出水口(1)、水池(2)、水道(3)和设置有触发凸台(4)的蓄水带(5),出水口(1)与水道(3) —端相通,水道(3)另一端与蓄水带(5) 连通,水池(2 )设置在出水口( 1)的下方,在水池(2 )外设置有入水口( 6 ),在入水口( 6 )上设置有第一单向水阀(7),在蓄水带(5)上设置有车道(8),触发凸台(4)安装在车道(8)上, 触发凸台(4)的底面固定有压水板(10),压水板(10)与蓄水带(5)底面设置有弹簧(10), 在蓄水带(5)底面上固定有顶柱(11),顶柱(11)位于弹簧(10)内,顶柱(11)的顶端不与压水板(9)相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跌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蓄水带(5)与出水口(1)之间的水道(3)内设置有第二单向水阀(12)。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跌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蓄水带(5)和设置在其上的触发凸台(4)为多个。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跌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10)和设置在弹簧(10) 内的顶柱(11)为多个。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跌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水道内设置有排水沟 (14)。专利摘要一种循环跌水装置,它包括有出水口、水池、水道和设置有触发凸台的蓄水带,出水口与水道一端相通,水道另一端与蓄水带连通,水池设置在出水口的下方,在水池外设置有入水口,在入水口上设置有第一单向水阀,在蓄水带上设置有车道,触发凸台安装在车道上,触发凸台的底面固定有压水板,压水板与蓄水带底面设置有弹簧,在蓄水带底面上固定有顶柱,顶柱位于弹簧内,顶柱的顶端不与压水板相接触。它可以在不需要电力驱动的情况下进行跌水循环,节约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文档编号E02B1/00GK201952775SQ20102067218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1日专利技术者李云燕, 李尹博, 武宁, 赵万民, 陈前池, 鲁鹏, 黄勇 申请人:赵万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跌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出水口(1)、水池(2)、水道(3)和设置有触发凸台(4)的蓄水带(5),出水口(1)与水道(3)一端相通,水道(3)另一端与蓄水带(5)连通,水池(2)设置在出水口(1)的下方,在水池(2)外设置有入水口(6),在入水口(6)上设置有第一单向水阀(7),在蓄水带(5)上设置有车道(8),触发凸台(4)安装在车道(8)上,触发凸台(4)的底面固定有压水板(10),压水板(10)与蓄水带(5)底面设置有弹簧(10),在蓄水带(5)底面上固定有顶柱(11),顶柱(11)位于弹簧(10)内,顶柱(11)的顶端不与压水板(9)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万民黄勇李云燕鲁鹏武宁李尹博陈前池
申请(专利权)人:赵万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