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用自动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48835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床用自动升降装置。一种床用自动升降装置,包括支撑板和门型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设置在门型支撑架上部的电机装置、与电机装置电连接的电机控制装置和至少两根绳索;所述绳索的一头均匀缠绕在电机装置上,另一头与支撑板的一端固接;所述门型支撑架两侧的立柱上,均设有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固定安装在普通家庭用床上后,即可方便地帮助卧床病人抬起上身或者腿部,或弯曲腿部,使病人感觉舒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自动升降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固定在普通木床上的床用可自动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完全或部分丧失活动能力的老人或瘫痪病人,如果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平卧于床上,会感觉不适,更不利于健康。并且,有研究表明,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平卧在床上进食, 会导致噎呛,并引发多种疾病;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由此,人们研发出能帮助改变卧姿的升降床,可使病人由平躺变为半躺、靠坐、腿部弯曲或抬起。初期,升降床的升降多是手动实现的;近年来,出现了多种自动升降装置。 但目前,大多数的升降床,均利用气泵、或涡轮蜗杆,带动丝杆使床板抬升或降低。因此,整个升降装置必须固定安装在床板的下面。电动或气动升降床大多只应用于医院,在家庭护理中很难推广。这是因为,升降床基本采用全金属制作,并且不能与普通家庭的木板床相结合;所以升降床的售价昂贵,不是普通家庭能够承担的。另外,现有的升降床用的尺寸大多固定,对于特殊身高的病人,例如身材特别高大、身材特别矮小的人或孩子需要专门定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安装在普通家庭用木床上的自动升降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固定安装在普通家庭用床上后,即可方便地帮助卧床病人抬起上身或者腿部,或弯曲腿部,使病人感觉舒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床用自动升降装置,包括支撑板和门型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设置在门型支撑架上部的电机装置、与电机装置电连接的电机控制装置和至少两根绳索;所述绳索的一头均勻缠绕在电机装置上,另一头与支撑板的一端固接;所述门型支撑架两侧的立柱上,均设有固定件。本技术的电机装置是这样实现旋转,并拉紧或放松绳索的所述电机装置由管状电机、转动套管、连接块和套管转动定位块组成;所述转动套管套于管状电机、连接块和套管转动定位块外;所述连接块固定在管状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与转动套管的内壁卡接; 所述套管转动定位块位于转动套管的尾端,并通过定位架固定在门型支撑架上;所述绳索固定在转动套管的固定环上,并均勻缠绕在转动套管的外壁上。所述电机控制装置的控制方式为手动、无线、远程或红外。本技术的电机装置的另一种形式是所述电机装置包括两个同步转动机构; 两个同步转动机构均与电机控制装置电连接;每个同步转动机构,包括一转动轮和一交/ 直流电机;所述转动轮的一端,通过转动轮固定架,与门型支撑架的横梁相固定;其另一端,与交/直流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所述交/直流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架,与门型支撑架的立柱相固定;所述绳索缠绕在转动轮上。本技术在所述的支撑板上可以有规则地排列设置透气孔,一方面可以减轻支撑板的重量,另一方面便于通风透气。为了适应人体上半身和下半身生理结构的不同,本技术的支撑板采用了两种方案1、用于抬升病人的上半身所述支撑板由一块上身支撑板构成,所述上身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用以固定绳索的连接孔;另一端的两侧,设有与普通木床活动连接的连接件。2、用于抬升或弯曲病人的腿部所述支撑板由大腿支撑板和小腿支撑板组成;所述大腿支撑板的一端与小腿支撑板活动连接,另一端设有与普通木床活动连接的连接件。所述小腿支撑板的两侧设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由上定位臂和下定位臂构成; 在所述上定位臂的上部,设有与绳索固接的连接孔;所连接孔的下方,还设有至少两个以上的定位孔;所述下定位臂,通过这些定位孔,与上定位臂活动连接。该方案可以在小腿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滑轮,用以改善支撑板的灵活度。根据病人的情况,上述两种升降装置可以单独或组合在一起使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本技术所述电机装置两端与门型支撑架的连接处,设有绝缘垫片。一旦管状电机发生漏电,该绝缘垫片可以阻断电流,防止人不慎接触金属支架时受到伤害。所述门型支撑架2为中空管,其内置有供电线穿过的电线管。所述电机装置外还设有电机安全罩,用以防止电机转动时,人的手、头发或衣服被绳索缠绕,造成人身伤害。为了方便夜间照明,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照明灯, 所述照明灯固定安装在门型支撑架上,与电机控制装置电连接。并且,根据护理的需要,本技术可在所述门型支撑架上安装输液支架或可转动的餐桌等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能够方便地安装在各种规格的普通家庭用木床上;从而,将普通家庭用木床改造成能够自动升降的护理床,特别适用于普通家庭的病人护理。2、抬升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装置可以单独或组合安装,适应病人的不同病情的护理需要。3、抬升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装置相互独立,因此可以方便地根据病人的身高,调节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不同身高的病人都可以利用本技术的升降装置达到舒适的体位。4、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在普通家庭中进行推广。5、本技术可以采取手动、无线、远程和红外遥控,使用方便。6、为杜绝了漏电的隐患,本技术的一方面将门型支撑架设计为为中空金属管,电线穿过其内的电线管;另一方面,在电机装置两端和门型支撑架的连接处,设置绝缘垫片;从而确保了使用的安全性。7、本技术还可以配置照明灯、餐边桌灯、输液支架附件,增加了护理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用于抬升上半身的床用自动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的用于抬升下半身的床用自动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电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的电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安装在木板床上的,用于抬升上半身的自动升降装置。该自动升降装置包括支撑板1、门型支撑架2、横向设置在门型支撑架2上部的电机装置3、与电机装置3电连接的电机控制装置4和至少两根绳索5构成。绳索5是用来连电机装置3和支撑板1的,其一头缠绕在电机装置3上;另一头则固定在支撑板1的一端。门型支撑架2是通过其两根支柱上的固定件21,牢牢地固定在木板床的木框上。本实施例的支撑板1由一块上身支撑板13构成。该上身支撑板13的一端通过连接孔131,与绳索5固定;另一端,则通过两侧的连接件132,与普通木床的木框活动连接。本实施例是在市场上所销售的管状电机的基础上,设计出本技术的电机装置 3。该电机装置3由管状电机31、转动套管32、连接块33和套管转动定位块34组成,转动套管32,采用铝管制成。装配时,先将连接块33固定在管状电机31的输出轴311上,然后将管状电机31和连接块33 —同套在转动套管32内。需要注意的是连接块33要卡在转动套管32的内壁上,也就是说连接块33要同转动套管32的内壁牢牢固定住。接着,将套管转动定位块34套在转动套管32的尾端,并通过定位架35,将套管转动定位块34固定在门型支撑架2的立柱上。所述绳索5则固定在转动套管32上的固定环321上,并均勻缠绕于转动套管32的外壁。管状电机31插上电源,电机控制装置4发出转动指令,管状电机31的输出轴311 开始转动;并带动连接块33转动。由于连接块33固定在转动套管32的内壁上,因此转动套管32也发生转动,从而将绳索5拉紧或放松。为了实现遥控功能,本技术电机控制装置4的控制方式为手动、无线、远程或红外。考虑到病人长期卧床,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床用自动升降装置,包括支撑板(1)和门型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设置在门型支撑架(2)上部的电机装置(3)、与电机装置(3)电连接的电机控制装置(4)和至少两根绳索(5);所述绳索(5)的一头均匀缠绕在电机装置(3)上,或可转动的餐桌附件。另一头与支撑板(1)的一端固接;所述门型支撑架(2)两侧的立柱上,均设有固定件(21),所述门型支撑架(2)为中空管,其内置有供电线穿过的电线管;门型支撑架(2)上设有照明灯(6);所述照明灯(6)与电机控制装置(4)电连接;还设有输液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床用自动升降装置,包括支撑板(1)和门型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设置在门型支撑架(2)上部的电机装置(3)、与电机装置(3)电连接的电机控制装置(4) 和至少两根绳索(5);所述绳索(5)的一头均勻缠绕在电机装置(3)上,另一头与支撑板(1) 的一端固接;所述门型支撑架(2)两侧的立柱上,均设有固定件(21),所述门型支撑架(2) 为中空管,其内置有供电线穿过的电线管;门型支撑架(2)上设有照明灯(6);所述照明灯 (6)与电机控制装置(4)电连接;还设有输液支架或可转动的餐桌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用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装置(3)由管状电机(31)、转动套管(32)、连接块(33)和套管转动定位块(34)组成;所述转动套管(32) 套于管状电机(31)、连接块(33)和套管转动定位块(34)外;所述连接块(33)固定在管状电机(31)的输出轴(311)上,且与转动套管(32)的内壁卡接;所述套管转动定位块(34)位于转动套管(32)的尾端,并通过定位架(35)固定在门型支撑架(2)上;所述绳索(5)固定在转动套管(32)的固定环(321)上,并均勻缠绕在转动套管(32)的外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用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装置(3)包括两个同步转动机构(38);两个同步转动机构(38)均与电机控制装置(4)电连接;每个同步转动机构(38),包括一转动轮(381)和一交/直流电机(382);所述转动轮(381)的一端,通过转动轮固定架(383),与门型支撑架(2)的横梁相固定;其另一端,与交/直流电机(382) 的输出轴固接;所述交/直流电机(3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超创广告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