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贮液筒压槽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29327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器贮液筒压槽工装,包括模柄、底板,其特征在于在模柄上固联有凸模,在底板上固设有铰轴座、定位座和垫块,一定位柱的一端通过铰轴与铰轴座连接,在定位座上固联有定位板,定位板设有纵向的通槽,定位柱设有与凸模对应的凹槽,定位柱的另一端放置于垫块上,在定位柱上还设有定位台肩。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装夹简便、加工效率高的优点,且加工出的产品壁厚保持不变,产品强度较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振器贮液筒压槽工装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目前轿车减振器的贮液筒分总成要求在贮液筒1表面加工一凹槽1a,并保证凹槽圆弧大小及深度,以满足减振器装车需要。现在加工此凹槽采用的是机加工的方式,将贮液筒夹持在铣床上,通过切削加工的方式加工装车槽。此工艺方式装夹不便,加工效率较低,且由于贮液筒原有壁厚较薄,被铣去了一部分后,因此贮液筒壁厚变薄,强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减振器贮液筒压槽工装,它具有加工效率高的优点,且加工出的产品强度较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减振器贮液筒压槽工装,包括模柄、底板,其特征在于在模柄上固联有凸模,在底板上固设有铰轴座、定位座和垫块,一定位柱的一端通过铰轴与铰轴座连接,在定位座上固联有定位板,定位板设有纵向的通槽,定位柱设有与凸模对应的凹槽,定位柱的另一端放置于垫块上,在定位柱上还设有定位台肩。使用时,将模柄套入油压机的安装孔中并锁紧,调整底板的位置保证凸模对准定位板的通槽;将贮液筒套入定位柱,并使贮液筒的端面紧贴定位柱的定位台肩端面,操作油压机使得模柄和凸模下行,凸模接触压紧贮液筒后保压一定时间,再操作油压机使得模柄和凸模上行回到起始状态,最后绕铰轴抬起定位柱,取出贮液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与铰轴座相邻的定位柱和底板的端部均设有螺栓,两螺栓通过弹簧相连;便于定位柱抬起后的复位;综上所述,使用本技术具有装夹简便、加工效率高的优点,且加工出的产品壁厚保持不变,产品强度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减振器贮液筒的主视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该减振器贮液筒压槽工装,包括模柄3、底板2,在模柄3上固联有凸模4,在底板2上固设有铰轴座5、定位座6和垫块7,一定位柱8的一端通过铰轴9与铰轴座5连接,在与铰轴座5相邻的定位柱8和底板2的左端均设有螺栓10,两螺栓10通过弹簧11相连;在定位座6上固联有定位板12,定位板12设有纵向的通槽,定位柱8设有与凸-->模对应的凹槽8a,定位柱8的另一端放置于垫块7上,在定位柱8上还设有定位台肩8b。使用时,将模柄3套入油压机的安装孔中并锁紧,调整底板2的位置保证凸模4对准定位板12的通槽;将贮液筒套入定位柱8,并使贮液筒的端面紧贴定位柱的定位台肩8b端面,操作油压机使得模柄3和凸模4下行,凸模4接触压紧贮液筒后保压一定时间,再操作油压机使得模柄3和凸模4上行回到起始状态,最后绕铰轴9抬起定位柱8,取出贮液筒, 弹簧11便于定位柱8抬起后的复位;使用本技术具有装夹简便、加工效率高的优点,且加工出的产品壁厚保持不变,产品强度较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贮液筒压槽工装,包括模柄、底板,其特征在于在模柄上固联有凸模,在底板上固设有铰轴座、定位座和垫块,一定位柱的一端通过铰轴与铰轴座连接,在定位座上固联有定位板,定位板设有纵向的通槽,定位柱设有与凸模对应的凹槽,定位柱的另一端放置于垫块上,在定位柱上还设有定位台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贮液筒压槽工装,包括模柄、底板,其特征在于在模柄上固联有凸模,在底板上固设有铰轴座、定位座和垫块,一定位柱的一端通过铰轴与铰轴座连接,在定位座上固联有定位板,定位板设有纵向的通槽,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红燕李进
申请(专利权)人: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