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速磁浮列车的供电电源极性自动转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726047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的供电电源极性自动转换系统,在所述电源与用电设备之间增设电源极性自动转换装置,所述电源与列车的受流器连接,所述电源极性自动转换装置的输入端接受流器,电源极性自动转换装置的输出端接用电设备;所述电源极性自动转换装置,不论其输入的电源极性如何变化,其输出的电源极性都是固定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了原有的轨道列车的受电方式,实现列车的无极性受电,不仅节省了投资,还提高了列车运营的安全可靠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过程中供电电源极性自动转换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所用的列车均采用直流供电。电压等级有750V和1500V两 种。电源的正极为接触网或第三轨,列车采用受电弓或受流器从接触网或第三轨取电,电流 做功后经过车轮通过走行轨回流,车轮和走行轨作为电源的负极。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无 轮轨间的接触,所以一般采用第三轨受流(正极)、第四轨回流(负极)的方式供电。第三、 第四轨分别设置于线路的不同侧面,通常情况下同一侧面的供电轨的极性都是固定的。采 用线路环跑时,掉头后会造成上、下行线路同侧电源的极性反相。这给供电线路及车辆段的 工程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受电方式进行改进,实现无 极性受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中低速磁浮列车在环线掉头后电源极性改性的 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列车无极性受电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的供电电源极性自动转换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在所述电源与用电设备之间增设电 源极性自动转换装置,所述电源与列车的受流器连接,所述电源极性自动转换装置的输入 端接受流器,电源极性自动转换装置的输出端接用电设备;所述电源极性自动转换装置,不 论其输入的电源极性如何变化,其输出的电源极性都是固定的。作为较佳方案,所述电源极性自动转换装置采用桥式整流电路。作为较佳方案,每节列车设有四个受流器,每节列车中电源极性自动转换装置由 两组相互独立的桥式整流电路组成,每组桥式整流电路由四个二极管组成。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改进了原有的轨道列车的受电方式,实 现列车的无极性受电,将受流器上的电源整流为固定极性电源供给用电设备,使直流供电 网的设计、施工、控制等都大大简化,不仅节省了投资,还提高了列车运营的安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列车运行时受流器在供电轨上的位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供电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供电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供电原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供电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列车运行过程中受电轨极性变换时,电源极性自动转换装置有四种工作 过程,见图1中从左到右第一个虚线框为第一种工作过程,列车的受流器31、33接供电轨 正极,受流器32、34接供电轨负极,即实施例一;第二个虚线框为第二种工作过程,受流器 31接供电轨正极,受流器32接供电轨负极,受流器33、34接无电过渡线,即实施例二 ;第三 个虚线框为第三种工作过程,受流器31、34接供电轨正极,受流器32、33接供电轨负极,即 实施例三;第四个虚线框为第四种工作过程,受流器31、33接供电轨负极,受流器32、34接 供电 轨正极,即实施例四。供电轨极性转换处,极性相反的供电轨用一段无电过渡线35连 接。受流器安装时,要求32、33的水平间隔要大于无电过渡线35的长度。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中每节列车的电源极性自动转换系统由电源 极性自动转换装置2及4个列车的受流器31、32、33、34组成。电源极性自动转换装置2连 接在受流器与用电设备1之间,其输入端接受流器,输出端接用电设备1,受流器通过供电 轨4与电源连接。实施例中每节列车的电源极性自动转换装置2是由两组相互独立的桥式 整流电路组成,每组由四个二极管组成。各实施例具体如下参见图2,实施例一中列车的受流器31、33分别与供电轨4的正极连接,受流器 32,34分别与供电轨4的负极连接。受流器31输入至二极管D2的正极,经二极管D2供给 用电设备1的正极端,用电设备1的负极端进入二极管D4的正极,经受流器32回供电轨4 的负极,形成用电回路;受流器33输入至二极管D2’的正极,经二极管D2’供给用电设备1 的正极端,用电设备1的负极端进入二极管D4’的正极,经受流器34回供电轨4的负极,形 成用电回路。参见图3,实施例二中受流器31、32分别接供电轨4的正、负极,受流器33、34接在 供电极性转换前的无电过渡线35上。受流器33、34无电流接入,受流器31输入至二极管 D2的正极,经二极管D2供给用电设备1的正极端,用电设备1的负极端进入二极管D4的正 极,经受流器32回供电轨4的负极,形成用电回路。参见图4,实施例三中受流器31输入至二极管D2的正极,经二极管D2供给用电 设备1的正极端,用电设备1的负极端进入二极管D4的正极,经受流器32回供电轨4的负 极,形成用电回路;受流器34输入至二极管D3’的正极,经二极管D3’供给用电设备1的正 极端,用电设备1的负极端进入二极管D1’的正极,经受流器33回供电轨4的负极,形成用 电回路。参见图5,实施例四中受流器32输入至二极管D3的正极,经二极管D3供给用电 设备1的正极端,用电设备1的负极端进入二极管Dl的正极,经受流器31回供电轨4的负 极,形成用电回路;受流器34输入至二极管D3’的正极,经二极管D3’供给用电设备1的正 极端,用电设备1的负极端进入二极管D1’的正极,经受流器33回供电轨4的负极,形成用 电回路。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 加以改变或变换,例如将电源转换装置中的二极管改为其他器件以实现相同功能等一些等 同变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的供电电源极性自动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源与用电设备之间增设电源极性自动转换装置,所述电源与列车的受流器连接,所述电源极性自动转换装置的输入端接受流器,电源极性自动转换装置的输出端接用电设备;所述电源极性自动转换装置,不论其输入的电源极性如何变化,其输出的电源极性都是固定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的供电电源极性自动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源与用 电设备之间增设电源极性自动转换装置,所述电源与列车的受流器连接,所述电源极性自 动转换装置的输入端接受流器,电源极性自动转换装置的输出端接用电设备;所述电源极 性自动转换装置,不论其输入的电源极性如何变化,其输出的电源极性都是固定的。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炼陈伟王微光张立雷晓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