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接电构造的杆架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19948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接电构造的杆架组,包括一个以上的中空管件及一个以上的转接件;该管件一端形成一第一楔部,另一端形成一与第一楔部互补的第二楔部,管件内设有一接电模块,该接电模块包括一正导电件及一负导电件,该正、负导电件之间设有一个以上的发光组件,又正、负导电件之间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第二正极接触部及第一、第二负极接触部,并分别位于管件两端的第一、第二楔部内侧;转接件上形成有两个以上的第二楔部,当管件以其第一、第二楔部相互插接,或者与具接电模块的转接件组接后,可同时构成电源连接,并可点亮内部的发光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杆架组,尤指一种具接电构造且在插楔时同时构成电源连接,从 而对内部发光组件供电的杆架组。
技术介绍
在一般社会大众的知识水平提升至相当程度以后,对于大多数娱乐性用具的要 求,除美观外,更会要求其机能性或教育性,在玩具类方面则最为显著。对于幼儿而言,太复 杂或太华丽的玩具似乎反应不大,因此最适合使用能训练其手眼协调能力的玩具,例如有 些形状匹配且公母互补的组合玩具,可让幼儿熟悉物品的形状及进一步的组合搭配;如积 木或类似拼组玩具,此类玩具都具有一些基本的组件,但没有固定的玩法,幼儿可利用积木 拼组出不同的造型,拼组玩具则可利用长短管件、转接件等拼组出一组合架,因而不论是积 木或拼组玩具,都兼具娱乐性及益智性。但如上所述,现有拼组玩具是由一些形状单纯的管件及转接件组成,能在视觉效 果上有所加强者,不外是令管件及转接件在颜色上作变化,但效果上显然有所局限,故为提 高幼儿使用时的注意力,并加强视觉效果,现有拼组玩具有待进一步谋求可行技术方案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接电构造的杆架组,主要由管件及转接件组成,管 件之间及管件与转接件之间可相互组接,而组接后可同时构成供电媒介,并点亮管件内部 安装的光源,以进一步提升拼组玩具的视觉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接电构造的杆架组,包括一管件,呈中空状并具备透光性,该管件具有相对的两端,并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楔 部及一第二楔部;该管件内分设有一接电模块及一个以上的发光组件,该接电模块包括一 正导电件及一负导电件,该正、负导电件分别与发光组件连接,该正导电件两端分别形成一 第一正极接触部及一第二正极接触部,该负导电件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一负极接触部及一第 二负极接触部,该正、负极接触部分别位于管件上的第一楔部、第二楔部内侧;—转接件,主包括一中空本体,该中空本体上形成有二个以上的转接楔部,该转接 楔部与所述管件的第一楔部匹配,并供管件的第一楔部插接;该本体内设有一通电组件,该 通电组件包括分设有一正极通电件及一负极通电件,该正、负通电件两端分别形成一正极 接触弹片及一负极接触弹片,该正、负极接触弹片分别位于本体的转接楔部内侧;当管件以其上的第一、第二楔部与另一管件的第二、第一楔部组接,或两个以上的 管件分别以其第一楔部插接至转接件的转接楔部而相互组接时,第一楔部内的第一正极、 负极接触部将分别与第二楔部内侧的第二正极、负极接触部或转接楔部内侧的正、负极接 触弹片构成电接触,从而构成一供电回路,当其中一管件与电源连接,则所有相互组接且构 成电连接的管件均可点亮内部的发光组件,从而在组接管件成为一组合架时,可增进其视觉效果。可选地,该管件与转接件为一体成型的组合,转接件状成型于管件的两端,管件连 通至转接件的转接楔部,管件内设置固定柱、正导电件、负导电件;正导电件正极接触部突出于固定柱顶面及底面,且位于转接楔部内;负导电件定位于固定柱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负导电件的负极接触部延伸至 转接楔部所述管件内设有一个以上的发光组件,该发光组件系与前述正、负导电件连接。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 的实施例。附图说明 610,610”正极接触弹片620,620”负极接触弹片70 管件721正导电件731负导电件741第一固定部751上接电销753 弹簧80转接件91发光二极管93 导线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包括一个以上的管件10及一个以上的 转接件50。请参阅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管件10 —中空圆管并具备透光性,其具有一 第一端及一相对的第二端,其第一端为一封闭端,其上形成有一穿孔101,该第一端向外延 伸形成有一环状的第一楔部11,该第二端为开放端,其内径与第一端的第一楔部11外径匹 配,而构成一可与第一楔部11相互套接的第二楔部12 ;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楔部11为一 公接头形式,第二楔部12为母插座形式;该管件10设有一接电模块,该接电模块分别于一绝缘的固定柱20内外分设有一 正导电件21及一负导电件22,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柱20两端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固定部 201及一第二固定部202,其中,该第一固定部201呈圆盘状,该固定柱20在第一固定部201 以上的部位是穿出于管件10第一端的穿孔101,而第一固定部201适挡止于穿孔101内侧; 该固定柱20的第二固定部202由固定柱20下端的径壁向外延伸,用以固定负导电件22之 用;该正导电件21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一正极接触部211及一第二正极接触部212,在 本实施例中,该正导电件21的本体是呈细杆状,其以轴向穿设在固定柱20内,而正导电件 21 一端的第一正极接触部211呈平板状且位于固定柱20的顶面上,第二正极接触部212呈 螺旋状,其突出于固定柱20的底面,而位于管件10之第二楔部12内侧。该负导电件22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一负极接触部221及一第二负极接触部222,在 本实施例中,该负导电件22的本体呈狭长板片状,其一端的第一负极接触部221呈碗状,具 有一外环壁、一内环壁及一位于内、外环壁间的底部,其外环壁的外径适匹配于管件10上 第一楔部11的内径,进而贴靠在第一楔部11的内壁上,第一负极接触部221的中央形成一 通孔,而其内环壁沿通孔孔径向上延伸,该内环壁的内径匹配于固定柱20的外径,使第一 负极接触部221得以套设在固定柱20的上端,进而对固定柱20上端构成定位。负导电件 22的第二负极接触部222经弯折而构成一弹片状,其位于管件10上的第二楔部12内。再者,前述管件10内设有一个以上的发光组件,该发光组件与前述接电模块的71固定柱 722正极接触部 732负极接触部 742第二固定部 752下接电销81转接楔部 92电路板正、负导电件21、2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发光组件由发光二极管31构成,该发光二极管 31设于一电路板32上,该电路板32上设有一组以上的导线33,以透过导线33分别与接电 模块的正、负导电件21、22连接。另为提供发光组件所需电源,可令前述管件10与一具备匹配插楔及接电构造的 供电座接合,如图4所示,该供电座40上具有与前述管件10上所设第一楔部11或第二楔 部12匹配的第二楔部或第一楔部,本实施例中,该供电座40上具有复数的第一楔部41,而 在供电座的第一楔部41内侧分设一正电极片42及一负电极片43,该正、负电极片42,43又 与一个以上的电池(图中未示)连接。当管件10以其第二楔部12套接在供电座40的第 一楔部41上,则可与供电座40构成电连接并取得电源。如图3所示,当管件10上插楔另一管件10’时,管件10除受供电座供电外,本身 的接电模块也构成一电力传输媒介,使供电座得以透过管件10对另一管件10’供电。而本专利技术主要利用管件10与管件10’的组接,且进一步配合该转接件50的转接, 以构成一组合架,因此该转接件50上具备接电构造,如图5所示,该转接件50主要为于一 中空本体的相对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一转接楔部51,在本实施例中,该转接件50的本体为圆 筒状,该转接楔部51计有二个,且为母插座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接电构造的杆架组,包括:一管件,呈中空状并具备透光性,该管件具有相对的两端,并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楔部及一第二楔部;该管件内分设有一接电模块及一个以上的发光组件,该接电模块包括有一正导电件及一负导电件,该正、负导电件分别与发光组件连接,该正导电件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一正极接触部及一第二正极接触部,该负导电件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一负极接触部及一第二负极接触部,该等正、负极接触部分别位于管件上的第一楔部、第二楔部内侧;一转接件,包括一中空本体,该中空本体上形成有二个以上的转接楔部,该转接楔部与所述管件的第一楔部匹配,并供管件的第一楔部插接;该本体内设有一通电组件,该通电组件包括有一正极通电件及一负极通电件,该正、负通电件两端分别形成一正极接触弹片及一负极接触弹片,该正、负极接触弹片分别位于本体的转接楔部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接电构造的杆架组,包括一管件,呈中空状并具备透光性,该管件具有相对的两端,并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楔部及 一第二楔部;该管件内分设有一接电模块及一个以上的发光组件,该接电模块包括有一正 导电件及一负导电件,该正、负导电件分别与发光组件连接,该正导电件两端分别形成一第 一正极接触部及一第二正极接触部,该负导电件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一负极接触部及一第二 负极接触部,该等正、负极接触部分别位于管件上的第一楔部、第二楔部内侧;一转接件,包括一中空本体,该中空本体上形成有二个以上的转接楔部,该转接楔部与 所述管件的第一楔部匹配,并供管件的第一楔部插接;该本体内设有一通电组件,该通电组 件包括有一正极通电件及一负极通电件,该正、负通电件两端分别形成一正极接触弹片及 一负极接触弹片,该正、负极接触弹片分别位于本体的转接楔部内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接电构造的杆架组,其特征在于,该接电模块包括一固定柱, 该固定柱分设该正导电件及负导电件,该正、负导电件互不接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接电构造的杆架组,其特征在于,该正导电件的本体以轴向 穿设在固定柱内,该正导电件一端的第一正极接触部位于固定柱的顶面上,该第二正极接 触部突出于固定柱的底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接电构造的杆架组,其特征在于,该负导电件的本体呈狭长 板片状,具有一外环壁,该外环壁的外径适匹配于管件上第一楔部的内径,贴靠在第一楔部 的内壁上,该第一负极接触部的中央形成一通孔,并套设在固定柱的上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接电构造的杆架组,其特征在于,该管件内设的发光组件由 发光二极管构成,该发光二极管设于一电路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嘉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和佳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