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组装技术构造多组分纳米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485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层层组装技术构造多组分纳米管,如利用两种物质间不同电性吸附的反应以及两种物质间可作用基团间的反应制备多组分纳米管。该材料包括:具有正电性以及负电性的化合物或生物分子,以正负电荷相互吸引作用,形成聚电解质的纳米管。以及具有氨基的化合物或生物分子、与具有酸酐基团(或羧基或酰氯等)的化合物或生物分子,采用化学键合的方法,使氨基和酸酐(或羧基或酰氯)的化合物之间形成酰氨键,形成管壁均匀、性质稳定的纳米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层层组装方法形成多组分的纳米管。尤其是利用两种物质间化学作用形成的纳米管,是由成膜性良好的高分子物质作基底,可以将成膜性能不好的功能化物质均匀铺展,使之具有光功能化、电功能化等基团。(*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的纳米管以及制备纳米管的方法,特别涉及利用层层组装技术构造的具有多组分纳米管以及利用层层组装技术构造具有多组分纳米管的方法。
技术介绍
纳米科技是当今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之一,同时也是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纳米科学技术(Nano-ST)是20世纪80年代末刚刚诞生并崛起的新技术,它的基本含义是在纳米尺寸(10-9-10-7m)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制新的物质。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Feyneman在60年代就预言,如果对物体微小规模上的排列加以某种控制的话,物体就能得到大量的异乎寻常的特性。他所说的材料就是现在的纳米材料。纳米材料从根本上改变了材料的结构,为克服材料科学研究领域中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开辟了新途径。自从日本科学家饭岛纯雄(S.Iigima)于1991年首次发现和提出碳纳米管以来,这种新型材料引起了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碳纳米管是一种直径只有十亿分之一米的圆柱形微细物质,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强度最大的材料,由碳纳米管制成的物料,重量仅为钢铁的十分之一,但强度却高出钢铁100倍,而且具有非常好的导热和导电性。一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多组分化学键合的纳米管,包括:具有第一基团的化合物或生物分子;以及具有第二基团的化合物或生物分子;其中,所述具有第一基团的化合物或生物分子与所述具有第二基团的化合物或生物分子分别选自由具有氨基的化合物或生物分子、具有酸酐或羧基或酰氯基团的化合物或生物分子、功能化的分子、纳米颗粒、可形成氢键的化合物及可形成配位键的化合物或生物分子组成的组,并且所述具有第一基团的化合物或生物分子与所述具有第二基团的化合物或生物分子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峻柏田莹贺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