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批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12807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序批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及位于本体外的紫外线过流消毒器和膜组件单元;装置本体由污水集污柜、序批式反应柜及清水柜三个柜体组成;集污柜上设有污水入口,并设置有预曝气管路;集污柜通过粉碎泵及控制阀与序批式反应柜连通;序批式反应柜内设有曝气管路,通过PLC程序控制其反应、沉淀、分离,PLC内控制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序批式反应柜处理出的清水由转驳泵抽吸出并通过紫外消毒装置、外置膜组件后收集至清水柜内,并最终通过排污泵排放至舷外。装置各部件的工作均由PLC协调。该装置明显提高了生活污水处理水质,并有效控制污泥产生量、结构紧凑、适应船舶环境、维护简便、自动化程度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序批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所属领域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适用于船舶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航运业和海洋开发的空前发展,海洋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人类对海洋 环境保护也日益重视。国际海事组织(IMO)早在1973年就制定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78年通 过的议定书对其进行了修正,即《MARP0L 73/78》公约。对于该公约中附则IV——防止生活 污水污染的规定,就已经做出了控制船舶生活污水排放的要求,由于当时的技术不够成熟 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只有少数发达国家率先实行,该规定要求船舶必须安装符合标准的生 活污水处理装置。随着IMO各缔约国相继具备了该附则生效条件,在此后一段时间又经过多次修 正,直到2000年3月13日环保会通过的环保会决议MEPC. 88(44)73/78,防污公约附则IV 的生效日期才正式确定下来,MARPOL公约附则IV于2003年9月27日生效。在此期间我国也相继出台了《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船用生活污水 处理系统技术条件》(GB10833-89)等一系列文件,对船舶生活污水的处理及排放进行约束。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曾于1976年12月3日在其第6届会议上以MEPC. 2 (VI) 决议通过的《关于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国际排出物标准的建议和性能试验导则》,对各国政 府在对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认可时应用的排出物标准及性能试验导则做出了要求。后又以 MEPC. 8/WP. 3规定了《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型式试验和认可准则》。MEPC. 2 ( VI )决议通过的排放标准为耐热大肠杆菌标准250个/IOOml悬浮固体总量(TSS)标准5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0D5) ( 50mg/l2006年10月13日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以MEPC. 159(55)决议通过了《经修 订的实施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排出物标准和性能试验导则》,并要求各国政府在其应用中使 2010年1月1日或以后安装上传的所有设备在合理和可行的情况下尽可能符合该修订的导 则。MEPC. 159 (55)决议对MEPC. 2 (VI)决议进行了修正,主要对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排 出物标准和性能试验导则进行了修订,提高了各项指标的要求,新的排放标准耐热大肠杆菌标准100个/IOOml悬浮固体总量(TSS)标准35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0D5) ( 25mg/l化学需氧量(COD)彡125mg/lρΗ{|6 8·5新规范还对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型式试验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如原生活污 水的品质、试验的持续时间和时间安排、负荷要求、取样方法和次数、排出物分析试验、消毒 剂残余物、尺度因素和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环境试验等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前建造的船舶已经绝大部分都安装了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但随着国际规范 对船舶生活污水排放要求进一步严格,同时现代船舶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舱结构空 间向着紧凑化发展,现有的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已经不能满足新造船舶的要求。当前国内外对船舶生活污水处理多采取生化法处理,具有结构简单、效果好、运行 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生化法是指在有充分氧气的条件下,建立并保持好氧菌的适宜 生长的条件,并培养成活性污泥同污水接触,借助活性污泥的生物化学作用,消化分解污水 中的有机物,降低B0D5及大肠杆菌值,同时借助污泥的吸附和凝集作用将固体悬浮物吸附 沉积。生化法处理的典型工艺流程为污水进入一级曝气柜中;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活 性污泥充分接触,在氧气的作用下被活性污泥吸附,在细菌的作用下氧化为二氧化碳、水等 无机物;其余变成可构成细菌细胞的原生质,随着细菌的代谢活动转化为能量而分解消耗 掉。剩余的混合液通过粗滤后进入到第二阶段的曝气柜中进行进一步氧化分解,第二阶段 的曝气罐内常设有软性填料,便于活性污泥中的好养菌附着并繁殖;一二级曝气柜产生的 二氧化碳通过通气口逸出。混合液最终进入沉淀消毒柜,分离为活性污泥和澄清水。沉淀 的污泥经泵或空气提升管路返送至一级曝气柜,澄清水进行消毒。消毒方式包括加入次氯 酸盐对澄清水消毒或采取臭氧、紫外线照射等消毒措施,最终处理水排放舷外。现有的这种采取连续曝气的生活污水装置多只能满足MEPC. 2 ( VI)决议的排放标 准,其处理污水的水质无法满足国际海事组织新规范中更严格的要求。且体积庞大;每次 启动前必须正确地培养细菌,常常会因为船舶靠岸,污水量不足,导致以分解污水为生的细 菌“饿死”;同时因细菌原因而造成装置经常无法正常运行,污水罐内有伴有恶臭的诸如沼 气和硫化氢易燃有毒气体释放;需定期清理储罐内的污渣(有恶臭)。长期连续曝气工作 时也容易发生丝状菌过度繁殖,产生污泥膨胀,导致排放水超标。近几年为了提高排放水质,有些将沉淀柜的沉淀分离改为超滤膜分离,通过内置 的悬挂膜组件分离活性污泥和澄清水,虽然明显提高了排放水质,但由于膜工作负荷过高, 易于堵塞,需要定期加药剂清洗及更换。对于船舶狭小的空间及机舱相对封闭环境来说,设 置加药清洗系统或打开柜体更换膜都是十分不便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序批式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所采用 的技术方案是将序批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流式紫外线消毒杀菌、膜分离技术结 合应用于船舶生活污水处理上。不仅有效保证处理后的排放水质满足严格的新规范标准, 而且装置体积紧凑、处理效果稳定、维护简便、自动化程度高。本技术的序批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装置本体及位于本体外的紫外 线过流消毒器和膜组件单元。生活污水装置本体由污水集污柜、序批间歇式反应柜、及清 水柜三个柜体组成。集污柜上设有污水入口,并设置有预曝气管路;集污柜通过粉碎泵及 控制阀与序批式反应柜连通;序批式反应柜内设有曝气管路,通过PLC程序控制其反应、沉淀、分离,PLC内控制参数可根据实际处理情况调节;序批式反应柜处理出的清水由转驳泵 抽吸出并通过紫外消毒装置、外置膜组件后收集至清水柜内,清水柜内收集的清水最终通 过排污泵排放至舷外。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应用SBR序批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技术处理船舶生活污水。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按照时间顺序改变活性污泥生长环境处理污水,主要特征是好氧与厌氧作用相结合,硝化 和反硝化相结合,并将搅拌混合、生物降解、泥水分离等不同阶段集中于一体,各阶段的运 行工况可以根据据体的污水性质和出水功能要求等灵活变化。设备针对船舶生活污水水质 结构、日常污水水量周期、海水冲洗、排放水指标,以及机舱环境温度、摇摆、倾斜等船舶生 活污水处理环境特征,确定主反应柜的结构及各项功能参数、反映系统的运行参数。在好氧阶段,微生物与污水中复杂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可溶性有机物透过微 生物细胞壁进入体内,而不可溶或胶状的有机物则先被微生物吸附,并靠其分泌的外酶作 用分解后渗入细胞体内,通过微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进行氧化、还原和合成。最终一部分 被吸附的有机物作为生物繁殖、生长、运动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氧化分解为简单稳定 的C02、H20、NH3及NH4+-N、ΝΟχ-Ν, Ρ043-、S042-等,另一部分有机物则由微生物合成新细 胞。在之后的厌氧阶段,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序批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装置本体及位于本体外的紫外线过流消毒器(21)和膜组件单元(24);生活污水装置本体由污水集污柜(3)、序批间歇式反应柜(4)、及清水柜(25)三个柜体组成;集污柜上设有污水入口(1),并设置有预曝气管路(7);集污柜(3)通过粉碎泵(10)及控制阀(12)与序批式反应柜(4)连通;序批式反应柜(4)内设有曝气管路(8),序批式反应柜(4)处理出的清水由转驳泵(15)抽吸出并通过紫外消毒装置(21)、外置膜组件(24)后收集至清水柜(25)内,清水柜内(25)收集的清水最终通过排污泵(19)排放至舷外;其特征是:所述处理装置由污水集污柜(3)、序批间歇式反应柜(4)及清水柜(25)组成,并配有紫外线过流消毒器(21)和外置膜组件单元(2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成斌毕志超王琰孙正华朱晨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势久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