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污水一体化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78612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0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污水一体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内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搅拌腔、分离腔和消毒腔,搅拌腔内设置有搅拌装置和絮凝装置,分离腔内设置有清理装置、过滤装置和积污装置,消毒腔内设置有消毒装置,该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污水初过滤;(2)污水搅拌处理;(3)污水分离处理;(4)污水消毒处理;(5)水质检测;(6)定期维护。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装置体积小,成本低,便于实际的操作和使用,通过搅拌腔、分离腔和消毒腔依次处理,使得处理后的水质高,水体更加的清澈。

Small sewage integrated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mall sewage integrated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device body and a device body from left to right is provided with a separation chamber and a disinfection chamber, a mixing cavity, stirring device and flocculation device set mixing cavity, a cleaning device, filtering device and a dirt collecting device is arranged the separation chamber with a disinfecting device set disinfection chamber the sewage treatment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the beginning of sewage filtration; (2) mixing sewage treatment; (3) (4) separated sewage treatment; sewage disinfection treatment; (5) water quality testing; (6) regular maintenanc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trong practicability, small size, low cost,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practical use, followed by the treatment chamber and disinfection mixing cavity, cavity separation, the treated water is high, the water more cl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污水一体化装置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污水一体化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城市河流具有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环境、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等各项生态功能。在城市的建设、拓展城市空间发展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而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河流两岸土地开发利用,城市河流功能遭到损害,大量工业、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造成河水污染,水质恶化,河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体积庞大,成本较高,并且实际操作复杂,不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小型污水一体化装置的技术方案,装置体积小,成本低,便于实际的操作和使用,通过搅拌腔、分离腔和消毒腔依次处理,使得处理后的水质高,水体更加的清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污水一体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内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搅拌腔、分离腔和消毒腔,其特征在于:搅拌腔的左侧上端设置有进水口,搅拌腔的右侧下端与分离腔相连通,分离腔的右侧上端与消毒腔相连通,搅拌腔内设置有搅拌装置和絮凝装置,分离腔内设置有清理装置、过滤装置和积污装置,清理装置包括第一清理装置和第二清理装置,过滤装置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筛网和第二过滤筛网,积污装置包括积污箱和密封门,积污箱位于分离腔的右侧壁上,密封门的上端与积污箱铰接,消毒腔内设置有消毒装置,消毒装置包括消毒箱和消毒管,消毒管螺旋设置在消毒箱内,消毒箱下方设置有跌水箱,消毒管的下端延伸至跌水箱内,跌水箱内设置有左右交错的跌水板,跌水箱的右侧下端设置有排水口;搅拌装置可以对搅拌腔内的污水进行搅拌均匀,避免污水中的颗粒杂质沉淀在搅拌腔的底部,絮凝装置的设计可以使得污水中的颗粒凝聚,从而便于分离腔对污水的分离作用,设计合理,清理装置可以对分离腔进行清理作用,通过第一清理装置对过滤装置进行清理作业,将粘黏在第一过滤筛网和第二过滤筛网底面粘黏的杂质颗粒清除,避免其影响后期污水的分离效果,通过第二清理装置对分离腔底部沉淀的淤泥进行清理,避免其沉淀过多,影响后期污水的处理,积污装置的设计可以对清理后的杂质、淤泥进行收集,通过积污箱收集污泥杂质,再通过定期对积污箱内的淤泥杂质进行回收,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密封门可以避免污水进入到积污箱内,同时将密封门的上端与积污箱铰接设计,可以便于收集板、清理铲将杂质淤泥推入到积污箱内,消毒装置的设计,可以通过高温加热对污水进行杀菌作业,消毒箱可以便于消毒管的安装,螺旋设置的消毒管可以延长污水在消毒箱内停留的时间,从而使得污水的加热时间更长,使得高温消毒作用更好,提高污水处理后的质量,跌水箱的设计,可以增加水的流动性能,提高处理后的水的自净能力,又可以提高处理后的水的清澈度,使得水质更好。进一步,搅拌装置设置有两个,两个搅拌装置上下垂直设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杆、搅拌刀盘和保护罩,搅拌电机与搅拌杆相连接,搅拌刀盘和保护罩均与搅拌杆相连接,搅拌刀盘位于保护罩内,至少两个搅拌装置的设计不仅可以使得污水的搅拌更加的均匀,避免颗粒物在搅拌腔内的沉淀,同时又可以使得混合絮凝液与污水充分混合,从而便于分离腔对污水内颗粒的分离,上下垂直的设计,可以使得搅拌腔内不同层面的污水都可以进行搅拌,进一步提高污水的搅拌速率,搅拌电机带动搅拌杆的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刀盘的转动,对搅拌腔内的污水进行搅拌混匀,保护罩的设计可以对搅拌刀盘进行保护,避免污水中残余的悬浮物粘黏在搅拌刀盘上,影响搅拌装置的使用。进一步,第一清理装置位于分离腔的左侧上端,第一清理装置包括保护箱体、驱动器、伸缩杆、清理板和收集板,驱动器、伸缩杆均位于保护箱体内,驱动器与伸缩杆相连接,伸缩杆穿过保护箱体的右端面与清理板固定连接,清理板的顶面与第一过滤筛网、第二过滤筛网的底面相平齐,保护箱体的设计可以对驱动器内部的零件进行保护,避免污水进入到驱动器内部,对零件造成腐蚀,影响使用,清理板对第一过滤筛网和第二过滤筛网的底面进行清理,将粘黏在第一过滤筛网和第二过滤筛网底面的杂质颗粒清除,避免其粘黏在其表面,影响后期的污水的处理效果,收集板可以将第一过滤筛网和第二过滤筛网底面刮取的杂质进行收集。进一步,收集板与清理板铰接,收集板与清理板之间设置有旋转气缸,旋转气缸固定在清理板上,旋转气缸的活塞杆与收集板相连接,旋转气缸通过活塞杆带动收集板围绕清理板转动,从而将收集板上聚集的杂质颗粒倾倒入积污箱内。进一步,第二清理装置位于分离腔的左侧下端,第二清理装置包括清理气缸和清理铲,清理气缸与分离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清理铲与清理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二清理装置的设计可以对分离腔底部的沉淀淤泥进行定期的清理,清理气缸带动清理铲的移动,从而将分离腔底部的淤泥推入到积污箱内,清理方便,使用自动化。进一步,第一过滤筛网、第二过滤筛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35~175°,第一过滤筛网、第二过滤筛网的左端与保护箱体的右端面固定连接,第一过滤筛网、第二过滤筛网的右端与积污箱的左端面固定连接,夹角的设计更符合设计要求,可以便于实际的安装和固定。进一步,消毒箱包括内壳和外壳,内壳和外壳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加热板,加热板通过导热棒与内壳相接触,内壳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散热孔,导热棒的设计可以便于热量的快速传递,散热孔的设计可以便于热量快速进入到消毒箱内部,从而对消毒管内的污水进行加热消毒作用。进一步,絮凝装置包括絮凝箱、主输送管、辅助输送管和喷杆,絮凝箱位于搅拌腔的左端面上,絮凝箱通过主输送管与喷杆相连接,相邻两个喷杆之间通过辅助输送管相贯通,絮凝箱通过主输送管将混合絮凝液输送到喷杆,再通过辅助输送管使得各种喷杆内都充满混合絮凝液,再从喷杆喷入到搅拌腔内,与搅拌腔内的污水充分混合,从而便于后期水中杂质的分离和沉淀,提高污水后期的处理质量,结构设计更合理。采用如上述一种小型污水一体化装置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污水初过滤:首先通过过滤网池将污水中的悬浮杂质清除,避免其进入到装置本体内,造成装置本体内部零件的堵塞,影响污水的处理;2)污水搅拌处理:(1)将步骤1)过滤处理后的污水通过输送泵输送到装置本体内,污水首先通过进水口进入到搅拌腔内,经过两个搅拌装置的同时搅拌作业,搅拌电机带动搅拌杆的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刀盘的转动,对污水进行搅拌作业,使得污水中的杂质、颗粒与污水充分混合接触,便于后期对污水的处理;(2)搅拌装置对污水进行搅拌作业的同时,絮凝装置开启,絮凝箱通过主输送管和辅助输送管将混合絮凝液输送到各个喷杆内,再从喷杆上的喷孔中喷入到搅拌腔内,与污水充分接触,使得污水中的颗粒物凝聚,从而便于杂质与污水的分离,提高分离腔的分离效果,并且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可以使得污水与混合絮凝液之间充分混合搅拌,提高污水中颗粒的凝聚效果;3)污水分离处理:(1)经过搅拌腔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到分离腔内进行分离处理,污水首先从搅拌腔底部进入到分离腔底部,再从分离腔底部往上流动,污水在往上流动时,先后经过第一过滤筛网和第二过滤筛网的阻力作用,使得污水中的杂质颗粒沉淀在分离腔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小型污水一体化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污水一体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搅拌腔、分离腔和消毒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腔的左侧上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搅拌腔的右侧下端与所述分离腔相连通,所述分离腔的右侧上端与所述消毒腔相连通,所述搅拌腔内设置有搅拌装置和絮凝装置,所述分离腔内设置有清理装置、过滤装置和积污装置,所述清理装置包括第一清理装置和第二清理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筛网和第二过滤筛网,所述积污装置包括积污箱和密封门,所述积污箱位于所述分离腔的右侧壁上,所述密封门的上端与所述积污箱铰接,所述消毒腔内设置有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包括消毒箱和消毒管,所述消毒管螺旋设置在所述消毒箱内,所述消毒箱下方设置有跌水箱,所述消毒管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跌水箱内,所述跌水箱内设置有左右交错的跌水板,所述跌水箱的右侧下端设置有排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污水一体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搅拌腔、分离腔和消毒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腔的左侧上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搅拌腔的右侧下端与所述分离腔相连通,所述分离腔的右侧上端与所述消毒腔相连通,所述搅拌腔内设置有搅拌装置和絮凝装置,所述分离腔内设置有清理装置、过滤装置和积污装置,所述清理装置包括第一清理装置和第二清理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筛网和第二过滤筛网,所述积污装置包括积污箱和密封门,所述积污箱位于所述分离腔的右侧壁上,所述密封门的上端与所述积污箱铰接,所述消毒腔内设置有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包括消毒箱和消毒管,所述消毒管螺旋设置在所述消毒箱内,所述消毒箱下方设置有跌水箱,所述消毒管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跌水箱内,所述跌水箱内设置有左右交错的跌水板,所述跌水箱的右侧下端设置有排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搅拌装置上下垂直设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杆、搅拌刀盘和保护罩,所述搅拌电机与所述搅拌杆相连接,所述搅拌刀盘和所述保护罩均与所述搅拌杆相连接,所述搅拌刀盘位于所述保护罩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理装置位于所述分离腔的左侧上端,所述第一清理装置包括保护箱体、驱动器、伸缩杆、清理板和收集板,所述驱动器、所述伸缩杆均位于所述保护箱体内,所述驱动器与所述伸缩杆相连接,所述伸缩杆穿过所述保护箱体的右端面与所述清理板固定连接,所述清理板的顶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筛网、所述第二过滤筛网的底面相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板与所述清理板铰接,所述收集板与所述清理板之间设置有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固定在所述清理板上,所述旋转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收集板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清理装置位于所述分离腔的左侧下端,所述第二清理装置包括清理气缸和清理铲,所述清理气缸与所述分离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清理铲与所述清理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筛网、所述第二过滤筛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35~175°,所述第一过滤筛网、所述第二过滤筛网的左端与所述保护箱体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筛网、所述第二过滤筛网的右端与所述积污箱的左端面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箱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通过导热棒与所述内壳相接触,所述内壳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散热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装置包括絮凝箱、主输送管、辅助输送管和喷杆,所述絮凝箱位于所述搅拌腔的左端面上,所述絮凝箱通过所述主输送管与所述喷杆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喷杆之间通过所述辅助输送管相贯通。9.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一体化装置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污水初过滤:首先通过过滤网池将污水中的悬浮杂质清除,避免其进入到装置本体内,造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劲波陈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