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司红康专利>正文

一种小太阳取暖器的暖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861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0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太阳取暖器的暖风结构,具体是在反射罩(1)的中心安装一个筒状石英玻璃管(3),筒状石英玻璃管(3)内有散热片(5),至少有一根或一圈发热管(201)套装在散热片(5)上或筒状石英玻璃管(3)外,管(3)的一端通风,另一端连接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利用了筒状石英玻璃管的透红外线不透气性,配合散热片与发热管的结构关系变化,一改背景技术的被动收集热能形成暖风为主动生成暖风,极大地提高了暖风温度,显著提升了电热转化率,且结构非常简单、成本低,对促进技术的产品转化,以及行业产品升级具有实际意义。

Warm air structure of small solar hea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er structure of a small solar heater, in particular to the reflector (1) is arranged at the center of a cylindrical quartz glass tube (3), a cylindrical quartz glass tube (3) with fins (5), at least one or a heating pipe (201) set in a heat sink (5) or a cylindrical quartz glass tube (3), (3) at one end of the ventilation pipe,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fan. The utility model uses only the tube shaped infrared transparent quartz glass tube is not ventilated, with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t sink and the heating pipe, the heat collecting technology changed the passive background formed in order to generate warm air heater, greatly improve the air 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electric heat conversion rate,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chnology products, and industry upgrading of products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太阳取暖器的暖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的是小太阳取暖器的热利用,尤其涉及是一种小太阳取暖器的暖风结构。
技术介绍
小太阳取暖器是红外线辐射取暖器的一种,因其热源为圆形或半圆形的卤素管或石英加热管(以下简称:发热管),反射罩为锅状而得名。由于小太阳取暖器只利用了发热管发出的50%红外线,且还有其它大量热能未利用,功率较大,从600w——2000w不等,是大功率、高能耗取暖家电,未利用的热能及其原因如下:(一)、试验表明,红外线自射不远,离开反射罩就无法到达较远处实现供暖。发热管的管截面是380°,但只有朝向反射罩的180°管体所发出的红外线被反射向人体,而直接面对人体的180°管体发出的红外线无法反射,滞留在管体周围未被利用。(二)、目前所有品牌取暖器的发热管前方,都设置了一个与发热管相同形状的挡光板,挡住面向人体的180°管体发出的刺眼光线,保护眼睛。要知道,这些被挡住的光线里含有占总量50%的红外线。经测试,红外线几乎不能被二次反射,因此,这些被挡向反射罩的红外线也未被利用。(三)、发热管本体和周边具有大量的热传导和热辐射,未被利用。(四)、发热管产生的热空气自然上升,未能直接作用向人体。综上所述,小太阳的整体热利用率是小于50%的,这种高能耗结构和状况虽经15年的改进和研发,任无突破性进展。针对其高能耗状况,申请人在201010206382.5名为“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利用结构”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用风机、反射罩上沿口的开口、拢热槽、连接开口的输风管、在发热管空心载体或陶瓷体内塞入散热片等技术,试图将热空气和发热管载体上吸收的高温转换为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暖风,提高热利用率。但申请人在实施中发现,上述结构复杂,生产成本和装配工艺难,且技术只仅仅是利用现有结构收集了现有热能,因此,暖风温度达不到应用级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提是提供一种小太阳取暖器的暖风结构,所述结构能够将面向人体的180°管体发出的红外线、发热管本体和周边的热传导和热辐射,以及原先升空飘散的热空气,全部转化成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暖风,从而实现节能一倍的技术效果,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为实现所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太阳取暖器的暖风结构,包括反射罩和安装在反射罩中心的发热管以及风机,具体是在反射罩的中心安装一个筒状金属管或筒状石英玻璃管,筒状金属管或筒状石英玻璃管内有散热片,至少有一根发热管环抱安装在筒状金属管外或筒状石英玻璃管外,被发热管环抱处的筒状金属管或筒状石英玻璃管的管身上至少有一圈吸热孔,筒状金属管或筒状石英玻璃管的一端连接风机。进一步地,还包括所述发热管套装在散热片上后都安装在筒身无吸热孔的筒状石英玻璃管内,筒状石英玻璃管的一端通风,另一端连接风机。所述筒状石英玻璃管管身是透明的。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管有多根,或一根呈多圈的螺旋状管体结构的。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为圆柱形,齿片呈放射状向圆四周扩散,且齿片上有黑色吸热涂层。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上有一圈稍大于发热管管径的“O”形或“U”形凹槽,凹槽与发热管的管身近距离间隙接触。进一步地,散热片组由两段散热片被耐高温弹性机构拉合成整体,每段散热片的相对位置上都设置了约为发热管管径二分之一呈“C”形的凹槽,拉合后形成等于或稍小于发热管管径的整体呈“O”形或“U”形的凹槽,则凹槽与发热管的管身无间隙紧密接触。进一步地,还包括在散热片的任何一端设置电加热装置,由单独开关控制或由风机开关控制。进一步地,还包括出风口可设置在取暖器壳体的任何一个面上的应用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为外端大内端小的宝塔状,则与其配套的筒状金属管或筒状石英玻璃管也为相同形状。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组由多段散热片被耐高温弹性机构拉合成整体,每段散热片上都设置了约为发热管管径二分之一或稍小于发热管管径的呈“C”形的凹槽,拉合后形成的多个等于或稍小于发热管管径的整体呈“O”形或“U”形的凹槽与多个发热管的管身无间隙紧密接触。进一步地,还包括由两层金属片形成的具有中空腔体的双层中空结构挡光板,在其中空的腔体内设置散热片,腔体下端与筒状金属管或筒状石英玻璃管贯通,双层挡光板与发热管接触的面上设置至少有一圈进气孔,或将面向发热管一面的金属片直接替换成散热片,散热片片齿裸露地正对着发热管,散热片下端与筒状金属管或筒状石英玻璃管贯通,则散热片片齿就是进气道。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产生了如下四项技术效果:(一)、发热管设置在散热片组内,散热片组外安装了筒状透明石英玻璃管,由于散热片片齿呈放射状以及透明石英玻璃管的透红外线性,不影响反射罩对红外线的采集。(二)、发热管与圆柱状散热片组紧密接触或近距离接触,直接将自身的热量传导给散热片组,尤其是多个发热管或一根几圈的呈螺旋状的发热管,加大了与散热片组的接触面与辐射面,成倍增加了传导热。(三)、散热片组的片齿呈放射状,使得发热管红外线直线辐射向每一片片齿,且片齿涂有吸收红外线的黑色涂层,在零距离热辐射下,吸收了大量热能。(四)、筒状透明石英玻璃管将发热管包围,发热管产生的热空气全部集聚在筒状石英玻璃管内,彻底杜绝了热空气上升流失。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利用了筒状石英玻璃管的透红外线性和不透气性,配合散热片的结构变化,以及散热片与发热管的位置关系变化,极大地利用了发热管本体及其周边的热传导和热辐射,一改
技术介绍
的被动收集热能形成暖风为主动生成暖风,显著提高了暖风温度,显著提升了辐射式取暖器的电热转化率,并且结构非常简单、成本低,对促进技术的产品转化,以及行业产品升级具有实际意义。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述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所述结构的初级效果,以及电机与扇叶分开结构在本技术中的应用结构图。图2是所述凹槽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多个发热管或一根螺旋状石英玻璃管与将筒状石英玻璃管和散热片包裹结构示意图,尤其是宝塔状散热片组结构。图4是多个发热管或一根螺旋状石英玻璃管都安装在凹槽内,被筒状石英玻璃管包裹结构示意图。图5是二维图形的实物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是多根发热管实物导线安装示意图。图7是分成几段的散热片将几根发热管夹紧弹簧结构分解示意图。图8是分成几段的散热片将几根发热管夹紧弹簧结构分解示意图。图9是双面挡光板结构图。图10是四面应用示意图。图中:1反射罩,201发热管或热源,202发热管或热源,203发热管或热源,3筒状金属管或筒状石英玻璃管,4筒状石英玻璃管上的吸气孔,5散热片组或散热片,6扇叶或轴流风机,7电机,8电机轴,9挡光板,10安全护网,11支架或支撑结构,12凹槽,13耐高温弹簧或弹片,14电加热装置,15导线,16辅助管道,17穿钉,18壳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反射罩1内的中心,安装一个筒状金属管或不透明筒状石英玻璃管或透明筒状石英玻璃管3,管3内是散热片5,被发热管201环抱处的管3上有一圈吸气孔4,电机轴8穿过散热片将散热片前方的扇叶6与散热片后的电机7连接,最前方还设有挡光板9。所述结构的工作原理是:发热管201加热了筒状金属管或不透明筒状石英玻璃管或透明筒状石英玻璃管3,管3将热量传导给其内的散热片5,在电机7和扇叶6的抽吸作用下,一圈吸气孔4将发热管制造的热空气吸入到管3内,流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小太阳取暖器的暖风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太阳取暖器的暖风结构,包括反射罩(1)和安装在反射罩(1)中心的发热管以及风机,其特征在于:在反射罩(1)的中心安装一个筒状金属管或筒状石英玻璃管(3),筒状金属管或筒状石英玻璃管(3)内有散热片(5),至少有一根发热管(201)环抱安装在筒状金属管外或筒状石英玻璃管(3)外,被发热管(201)环抱处的筒状金属管或筒状石英玻璃管(3)的管身上至少有一圈吸热孔(4),筒状金属管或筒状石英玻璃管(3)的一端连接风机(6)。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15 CN 20162003579881.一种小太阳取暖器的暖风结构,包括反射罩(1)和安装在反射罩(1)中心的发热管以及风机,其特征在于:在反射罩(1)的中心安装一个筒状金属管或筒状石英玻璃管(3),筒状金属管或筒状石英玻璃管(3)内有散热片(5),至少有一根发热管(201)环抱安装在筒状金属管外或筒状石英玻璃管(3)外,被发热管(201)环抱处的筒状金属管或筒状石英玻璃管(3)的管身上至少有一圈吸热孔(4),筒状金属管或筒状石英玻璃管(3)的一端连接风机(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太阳取暖器的暖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发热管(201)套装在散热片(5)上后都安装在筒身无吸热孔的筒状石英玻璃管(3)内,筒状石英玻璃管(3)的一端通风,另一端连接风机;所述筒状石英玻璃管(3)是无色透明的。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小太阳取暖器的暖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有多根,或一根呈多圈的螺旋状管体结构的。4.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小太阳取暖器的暖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5)为圆柱形,齿片呈放射状向圆四周扩散,且齿片上有黑色吸热涂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太阳取暖器的暖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5)上有一圈稍大于发热管(201)管径的“O”形或“U”形凹槽(12),“O”形或“U”形凹槽(12)与所述发热管近距离间隙接触。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太阳取暖器的暖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两段散热片被耐高温弹性机构拉合成整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红康刘自付
申请(专利权)人:司红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