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促进神经再生的感应式电刺激器。
技术介绍
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重建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大挑战之一,目前很多疗 法都致力于促进轴突再生。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外学者陆续报道了应用电场刺激 可以促进神经轴突向阴极生长,减少损伤后胶质瘢痕的生成,为中枢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 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了实现受损神经的双向生长,可采用振荡电场刺激,即电场极性每 隔一定时间交换一次。应用振荡电场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时,在脊髓损伤后将电刺激器植入 患者体内,一对极性相反的刺激电极置于损伤平面上下两侧,紧贴椎骨,从而在两电极之间 的脊髓上形成电场,电场每隔一定时间变化方向,如美国专利“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enerating nerves (专利号4919140) ”。目前的振荡电场刺激器多采用三对电极,电 极仍然是固定在损伤处两侧,同一侧的电极极性相同,如美国专利“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air of spinal cord injury (专利号6975907) ”。由于需要改变电场极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促进神经再生的感应式电刺激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感应式电刺激器包括体内植入部分和体外供电装置;所述体内植入部分包括刺激电极、刺激电流发生器、接收线圈;接收线圈缠绕在由硅橡胶制成的中空的工形骨架上,刺激电流发生器置于工形骨架内,并通过导线与电极相连;所述的工形骨架内灌注有环氧树脂;所述体外供电装置由电能发射装置(7)和发射线圈(6)组成;发射线圈(6)放置于接近置于皮下的接收线圈(4)处,电能发射装置(7)为发射线圈(6)提供激励电流,在发射线圈(6)附近产生电磁场,所述接收线圈(4)通过电磁耦合方式接收到穿过皮肤的电磁能量,产生感应电流,为所述的刺激电流发生器(5)供电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浩,潘素颖,霍小林,宋涛,于阳,吴昌哲,张玉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