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8963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导电端子,其具有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将导电端子固定于电气组件的固定部、连接对接部及固定部的连接部;金属壳体,设有接地脚;绝缘本体,用于收容并固持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上设有将从对接部传来的静电释放出的放电部,其中所述放电部为导电端子沿垂直对接电连接器插拔方向弯折形成。电连接器可通过简单的端子弯折实现接地功能,其结构简单,不增加产品的体积;仅需冲压或挤压即可完成,易于生产制造;且无需添加特殊组件,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电连接器形式有很多种,例如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简称USB)、RS232等作为外围设备之间的连接接口,以及作为电路桥接用途的电连接器, 例如软性印刷电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板对板连接器(Board To Board Connector)等。由于这些连接多是属于长距离线路连接或直接裸露于机器之 外,因此容易产生静电累积,当电连接器与其它电气产品连结时,可能产生瞬间静电放电 (electrostatic discharge,简称ESD)事件,而静电放电事件产生的瞬间较大电流是导致 集成电路损坏的主要原因。现行对于电连接器端的ESD防护方式多采用外部组件来进行防护,也就是在电连 接器的接脚与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上的连接线路上加入ESD防 护组件,而电连接器本身无法提供ESD防护的功能。虽然在PCB上设置ESD防护组件可以 达到静电放电防护效果,然而其设置成本过高,尤其对于多接脚数的电连接器而言,更需因 此付出相当多的组件成本,且ESD防护组件也会浪费电子产品的布局空间。此外,PCB上所设置的ESD防护组件也有可能影响信号线路上的电气特性,尤其是 在高频信号的传输上,特别容易受到线路布局与其ESD防护组件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简单小型、制造方便、且有良好静电防护效果的电 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简单小型、制造方便、且有良好静 电防护效果的电连接器。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导电端子, 其具有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将导电端子固定于电气组件的固定部、连接对接部及 固定部的连接部;金属壳体,设有接地脚;绝缘本体,用于收容并固持导电端子;其特征在 于连接部上设有将从对接部传来的静电释放出的放电部,其中所述放电部为导电端子沿 垂直对接电连接器插拔方向弯折形成。与先前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可通过简单的端子弯折实现接地功能, 其结构简单,不增加产品的体积;仅需冲压或挤压即可完成,易于生产制造;且无需添加特 殊组件,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00,用于电性连接对接连接器(未图 标)及电气组件(未图标),其包括金属壳体1、绝缘本体2、导电端子3。导电端子3收容并固持于绝缘本体2中,导电端子3包括一个与对接连接器电性 导通的对接部31、与电气组件电性连接的固定部33、连接对接部31及固定部33的连接部 32。将导电端子3沿垂直于电连接器100插拔方向折弯形成一个锐角的、曲率较大的放电 部34,该锐角的放电部34的两个边沿插拔方向一前一后设置于导电端子3上。在优选实施 例中,该放电部34设置于连接部32上。参考第一图,该弯曲可通过冲压形成,在其它实施 例中,可通过机械挤压,使该放电部34形成尖锐的尖角,使放电效果更好。通常电连接器100会设置接地端子,本技术的放电部34可仅设置于接地端 子,也可以设置于所有的导电端子3,每个导电端子3的放电部34可排成一条直线,或相互 错开。绝缘本体2上对应放电部34开设有镂空部21,所述放电部34部分凸伸于该镂空 部21中,并与金属壳体1之间存在间隙,即绝缘本体2未在放电部34与金属壳体1之间形 成阻碍。当携带静电的对接连接器与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00连接时,对接连接器的电 荷通过导电端子3的对接部31传向电气组件之前会先经过放电部34,如果该静电的电压或 电量达到默认值,则在放电部34产生尖端放电将静电荷释放,静电通过放电部34释放传导 至金属壳体1,再通过金属壳体1的接地脚11 (容后详述)传导至电气组件的接地电路,避 免了静电通过导电端子3传导至积体组件。金属壳体1屏蔽于绝缘本体2,二者共同形成收容对接连接器的空间。金属壳体 1设有接地脚11以安装电连接器100至电气组件。金属壳体1与放电部34对应处为平板 状,可使金属壳体1所接受的静电无法通过尖端放电的方式传导至导电端子3,仅能通过接 地脚11传导至电气组件的接地电路,避免了金属壳体1的静电通过导电端子3传导至电气 组件的可能,即导电端子3与金属壳体1之间的静电释放为单向的。本技术可通过改变放电部34与金属壳体1的距离,使二者之间易于产生尖端 放电;还可以改变放电部34弯曲的曲率来改变尖端放电效果。上述实施方式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例中,镂空部21中可添 加特定的较低介电强度的材质(如含碳或氟的氧化硅)连接放电部34与金属壳体1,使二 者能在较低电场强度下产生尖端放电。在优选实施例中,导电端子3通过冲压使其变形进而形成放电部34,在其它实施 例中,也可以通过冲压剪裁导电端子3,进而形成尖锐的放电部。在优选实施例中,绝缘本体2设有镂空部21,使放电部34与金属壳体1之间相对 向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导电端子3的放电部34埋设于绝缘本体2,仅将放电部 34的尖端露出绝缘本体2。本技术采用现有的导电端子弯折通过尖端放电代替传统的专用静电防护组 件,其结构简单,不增加产品的体积;且仅需冲压或挤压即可完成,易于生产制造;且无需 添加特殊组件,因而不会增加产品的制造成本。本技术可适用于各种连接器,例如迷你通用序列总线(mini-USB)、高分辨 率多媒体接口(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hterface,HDMI)连接器、数字视讯接口(Digital Visual hterface,DVI)连接器、SCART连接器等,本技术并不限制其应用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导电端子,其具有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将导电端子 固定于电气组件的固定部、连接对接部及固定部的连接部;金属壳体,设有接地脚;绝缘本 体,用于收容并固持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上设有将从对接部传来的静电释放出 的放电部,其中所述放电部为导电端子沿垂直对接电连接器插拔方向弯折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放电部还可通过挤压制造。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放电部为锐角,该锐角放电部的两个边 沿插拔方向一前一后设置于导电端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金属壳体与放电部对应处为平板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金属壳体与放电部无障碍的相对向设置。6.如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对应放电部及金属 壳体之间的位置设有镂空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镂空部填充有低介电常数的介质。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导电端子,其具有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将导电端子固定于电气组件的固定部、连接对接部及固定部的连接部;金属壳体,设有接地脚;绝缘本体,用于收容并固持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上设有将从对接部传来的静电释放出的放电部,其中所述放电部为导电端子沿垂直对接电连接器插拔方向弯折形成。电连接器可通过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导电端子,其具有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将导电端子固定于电气组件的固定部、连接对接部及固定部的连接部;金属壳体,设有接地脚;绝缘本体,用于收容并固持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上设有将从对接部传来的静电释放出的放电部,其中所述放电部为导电端子沿垂直对接电连接器插拔方向弯折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家庆余信贤庄顺荣陈恒伟陈钦圣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