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84976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主体及设于主体的一第一端子组及一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包含二对信号端子及位于二对信号端子之间的一接地端子,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的前端设入主体中,其中,信号端子表面位于第一侧面的两相邻侧定义为第二侧面,且第二侧面的横向宽幅大于第一侧面,接地端子表面具有至少一第三侧面,接地端子表面位于第三侧面的相邻侧定义为第四侧面,且第四侧面的横向宽幅大于第三侧面,接地端子与信号端子于主体中位于相同的排列方向上,即第三侧面与第一侧面相互面对,接地端子与信号端子于主体外位于不同的排列方向上,即第四侧面与第二侧面相互面对,且第四侧面与所面对的第二侧面产生投影重叠的宽幅大于第一侧面的宽幅。(*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以传输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请参见美国公开专利第2009004M21号所示的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包括一绝缘 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分为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 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呈上下排列。所述第一端子用于传输高频信 号,其包括二对信号端子,及位于所述二对信号端子之间的一接地端子,且所述接地端子的 插脚部与所述信号端子的插脚部位于同一排上,其中,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插脚部与其相 邻的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插脚部均以其厚度方向面对面排列。然而,上述结构存在以下缺失 特性阻抗的计算公式为Im特性阻抗=sqrt (L电感/C电容效应),而C电容效应=ε介电常数(Α正 对面积/D中心距离),因此,我们可以知道,A正_积越大,C电容效应则会越大,相应地也就可以降低h Wttfia。导电端子一般由金属薄片冲制而成,故所述导电端子的厚度相对较薄,而所述接地 端子的所述插脚部与其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插脚部均以其厚度方向面对面排列,使 得正对面积较小,电容效应也就跟着变小,也就造成特性阻抗偏高,信号传输不完整。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增加正对 面积以降低特性阻抗的的电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至少一成对信号端子成排设置,每一 所述信号端子的前端设入所述主体中,且每一所述信号端子表面位于排列方向上的两相对 侧定义为第一侧面,所述信号端子表面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两相邻侧定义为第二侧面,且 所述第二侧面的横向宽幅大于所述第一侧面;至少一接地端子,每一所述接地端子前端设 于所述主体中,且于所述主体中与所述成对信号端子位于相同的排列方向上,且每一所述 接地端子后端于所述主体外与所述成对信号端子位于不同的排列方向上,所述接地端子表 面具有至少一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于所述主体中与邻近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一侧面 相互面对,所述接地端子表面位于所述第三侧面的相邻侧定义为第四侧面,且所述第四侧 面的横向宽幅大于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四侧面于所述主体外与每一所述成对信号端子的 至少其中一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二侧面相互面对,且所述第四侧面与所面对的所述第二 侧面产生投影重叠的宽幅大于所述第一侧面的宽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通过将所述接地端子后端于所述主体外与 所述成对信号端子位于不同的排列方向上,并使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第四侧面于所述主体 外与每一所述成对信号端子的至少其中一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二侧面相面对,即将所述接地端子后端于所述主体外独立成一排,以能根据需要来适当调整所述接地端子后端与所 述信号端子后端的正对面积,从而达到降低特性阻抗目的,保证信号传输的完整性。为便于贵审查委员能对本技术的目的、形状、构造、特征及其功效皆能有进一 步的认识与了解,现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局部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主体与端子组组装关系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一端子组组装于主体中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后视图;图7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主体与端子组组装关系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主体1基部11前壁111后昼I 112顶昼I 113底壁114侧昼I 115第--固持槽116第二固持槽117凹积I 118卡积I 119舌板12左侧面121右侧面122第一收容槽123第二二收容槽IM后!I 2侧板21弹性臂22钩部221壳体3弯折片31第--端子组4信号端子41第--固持部411第--接触部412第一插脚部413第--连接部414第二二连接部415第一焊接部416第--侧面417第二二侧面418接地端子42第二二固持部421第二二接触部422第二插脚部423第三三连接部似4第二二焊接部4 第三侧面426第四侧面427第二二端子组5讯号端子51电源端子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电连接器为直立式USB电连接器,其包括一主体1、 收容于所述主体1内的二端子组、装设固定于所述主体1的一后塞2,以及包覆于所述主体 1外的一壳体3。所述壳体3内部设有二弯折片31。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主体1具有一基部11,所述基部11包括一前壁111、一后 壁112、一顶壁113、一底壁114以及两侧壁115。自所述前壁111向前延伸设有一舌板12。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舌板12具有一左侧面121及与所述左侧面121相对设置 的一右侧面122,以及设有呈左右排列的多个相邻的第一收容槽123及多个相邻的第二收容槽124,所述第一收容槽123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收容槽IM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收容槽 IM对应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23右方。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槽123贯穿所述左侧面121, 所述第二收容槽1 贯穿所述右侧面122。所述第一收容槽123前端恰位于所述第二收容 槽IM前方,所述第一收容槽123前端贯穿所述右侧面122,而并未贯穿所述左侧面121。所述基部11贯穿所述前壁111及所述后壁112设有多个相邻的第一固持槽116及 多个相邻的第二固持槽117,所述第一固持槽116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固持槽117相互连通。 所述第一固持槽116与所述第一收容槽123对应连通,用以固持所述端子组中对应的端子; 所述第二固持槽117与所述第一收容槽123对应连通,用以固持所述端子组中对应的端子。 每一所述第一固持槽116贯穿邻近的所述侧壁115,贯穿的部分相互连通。所述基部11的所述顶壁113及所述底壁114分别设有一凹槽118,所述凹槽118 用以与所述弯折片31配合,以使所述壳体3稳固包覆于所述主体1外。所述基部11于所述右侧面122 —侧的所述侧壁115设有一卡槽119。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二端子组分别收容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收容槽123及对应的 所述第二收容槽124中,并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23及所述第二收容槽IM成排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收容槽123的所述端子组定义为第一端子组4,所述第二收容槽IM的所述端子组 定义为第二端子组5。所述第一端子组4包含二成对信号端子41及位于所述二成对信号端子41之间的 一接地端子42,所述信号端子41用以传输高频信号;所述第二端子组5包含一成对讯号端 子51及一对电源端子52,所述电源端子52分别位于所述成对讯号端子51两侧,所述讯号 端子51用以传输普通信号。每一所述信号端子41具有一第一固持部411,自所述第一固持部411向前延伸的 一第一接触部412,以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411向后弯折再水平延伸的一第一插脚部413, 所述第一插脚部413露出所述主体1外。所述第一插脚部413包含相连接在一起的与所述 舌板12延伸方向相同的一第一连接部414,与所述舌板12延伸方向相垂直的一第二连接部 415,以及与所述舌板12延伸方向相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至少一成对信号端子成排设置,每一所述信号端子的前端设入所述主体中,且每一所述信号端子表面位于排列方向上的两相对侧定义为第一侧面,所述信号端子表面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两相邻侧定义为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二侧面的横向宽幅大于所述第一侧面;至少一接地端子,每一所述接地端子前端设于所述主体中,且于所述主体中与所述成对信号端子位于相同的排列方向上,且每一所述接地端子后端于所述主体外与所述成对信号端子位于不同的排列方向上,所述接地端子表面具有至少一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于所述主体中与邻近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一侧面相互面对,所述接地端子表面位于所述第三侧面的相邻侧定义为第四侧面,且所述第四侧面的横向宽幅大于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四侧面于所述主体外与每一所述成对信号端子的至少其中一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二侧面相互面对,且所述第四侧面与所面对的所述第二侧面产生投影重叠的宽幅大于所述第一侧面的宽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奇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