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属于二极管领域。
技术介绍
不论是家庭、工商业或公共用电,大多以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 AC)的方 式提供,主要是为了避免远距离的电力传送会有多余损耗,才采用交流电的方式输送到使 用端,故电器必须设计成交流电驱动使用,否则会因电压不符而产生短路问题。传统LED皆须以直流电(Direct Current, DC)作为驱动,因此在使用一般交流电 作为电源供应的同时,必须附带整流变压器将AC/DC转换,才能确保LED的正常运作。而应 用上一直强调LED省电的特性,但在AC/DC转换的过程中,其实有高达15 30%的电力耗 损,使用上优势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AC电流经过转换,形成DC电流输出,并 且可提升整片LED的发光效率的交流发光二极管。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交流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微晶 粒、第二微晶粒、第三微晶粒、第四微晶粒,所述微晶粒包括衬底层、反射层、透明导电层、第 一半导体层、有源层、第二半导体层和钝化层,所述钝化层设在微晶粒表面和侧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流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微晶粒、第二微晶粒、第三微晶粒、第四微晶粒,所述微晶粒包括衬底层、反射层、透明导电层、第一半导体层、有源层、第二半导体层和钝化层,所述钝化层设在微晶粒表面和侧面,所述衬底层正面设有第一半导体层,所述衬底层底面设有反射层,所述透明导电层与第二半导体层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晶粒的第一半导体区与第二微晶粒的第一半导体区电连接于节点A,第二微晶粒的第二半导体区与第四微晶粒的第一半导体区电连接于节点B,第四微晶粒的第二半导体区与第三微晶粒的第二半导体区电连接于节点C,第三微晶粒的第一半导体区与第一微晶粒的第二半导体区电连接于节点D,所述节点B和节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波,易贤,杨新民,靳彩霞,董志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