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关顺专利>正文

水陆两用电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85248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领域,以普通电动自行车为基础,在车架大梁上设置悬浮气囊升降装置,将悬浮气囊对称安装在升降装置上。当摇动升降装置上的手柄时,可使两侧悬浮气囊同步升降,调节电动自行车距离水面高低;在车后轮的固定支架上,设置划水叶轮传动装置,其传动装置的支撑点与电动自行车后轮轮轴安装孔成偏心设置。当传动装置转向下方时,传动装置上的摩擦轮紧靠车后轮轮胎,当轮胎转动时,产生摩擦力,通过中间齿轮带动划水叶轮推动电动自行车前进和后退;在电动自行车两侧设置划水叶轮操纵装置,以控制划水叶轮传动装置的工作位置;在电动自行车前叉上设置可伸缩的方向舵装置,以控制电动车在水中行驶方向。水陆两用电动自行车是能水面、陆地畅通无阻最为理想的现代交通工具,也是新型水上娱乐工具,它必将成为电动自行车发展的一个方向。(*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领域,是一种水陆两用电动自行车。技术背景目前电动自行车技术已基本成熟,近年发展很快。由于它比一般普通自行车速度快、省力、价格适中,已广泛成为人们出行交通工具。它的不足之处是只限于在陆地上骑行, 对于江河纵横,水域密布的区域就不能做到畅通无阻,过江、过河只能绕路过桥,或乘轮渡。 水陆两用电动自行车解决了这一问题,是最为理想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水上娱乐工具,目前市场上尚未出现这种水陆两用电动自行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水陆两用电动自行车,其特征是以普通电动自行车为基础,在车架大梁上设置悬浮气囊升降装置,包括前后固套(3)、传动軸(6)、固定连杆(12)、升降臂(13)、传动力臂(14)、转动螺母(15)、左右旋螺杆(16)、摇手柄(17)、链轮(18)、链条(19)、花键套(20)、在升降装置上的升降臂(13)和固定连杆(1 与悬浮气囊(7)的两个支点连接组成三角固定支撑,前后各一组,在车架两侧设置悬浮气囊(7);在车后轮的固定支架上设置划水叶轮传动装置,包括防水罩(21)、划水叶轮(22)、中间小齿轮(23)、中间大齿轮(M)、夹板(25)、固定螺栓(沈)、摩擦轮(27)、 传动轴I (观)、传动轴II ( )、划水叶轮传动装置左右对称设置的夹板0 的支撑点与车后轮轴成偏心位置固定,中间大齿轮04)与划水叶轮0 端面为矩形花键连接;在车架两侧对称设置划水叶轮操纵装置,由操纵杆(9)、连杆(10)及限位器(8)组成,连杆(10)的另一端与划水叶轮传动装置的夹板0 连接;在车前叉上设置可伸缩的方向舵装置,由舵板 (1)、伸缩杆O)、拉环(4)组成。水陆两用电动自行车应采用可逆转动的电机,以便后退。它既是水陆两用新的交通工具,又是一种水上观光、游览的娱乐工具。为了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生活需求,水陆两用电动自行车必将成为电动自行车未耒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结构特点是以普通电动自行车为基础,在车架大两上设置悬浮气囊升降装置,将悬浮气囊对称安装在升降装置的升降臂和固定连杆上,与悬浮气囊的两个固定支点组成三角固定支撑,当摇动升降装置上的手柄时,可使两侧悬浮气囊同步升降,调节电动自行车距离水面的高低;在车后轮的固定支架上,设置划水叶轮传动装置,所述的划水叶轮传动装置支撑点与电动自行车后轮轮轴安装孔成偏心设置,当划水叶轮传动装置向下方时,划水叶轮传动装置上的摩擦轮紧靠车后轮轮胎,当车后轮转动时,传动摩擦轮,通过中间小齿轮和中间大齿轮带动划水叶轮推动电动自车前进和后退。电动自行车的电机应采用可逆转电机。在电动自行车的两侧设置划水叶轮操纵装置,以控制划水叶轮装置的工作位置;在电动自行车前叉上设置可伸缩的方向舵装置,以控制电动自行车在水中行驶方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A-A剖视图图3为B-B剖面图图4为C-C剖视图图中标号舵板(1)、伸缩杆(2)、固定套(3)、拉环(4)、车架大梁(5)、传动轴(6)、 悬浮气囊(7)、限位器(8)、操纵杆(9)、连杆(10)、货箱(11)、固定连杆(12)、升降臂(13)、 转动力臂(14)、传动螺母(15)、左右旋螺杆(16)、摇手柄(17)、链轮(18)、链条(19)、花键套(20)、防水罩(21)、划水叶轮02)、中间小齿轮(23)、中间大齿轮(M)、夹板05)、固定螺栓(沈)、摩擦轮(27)、传动轴I (观)、传动轴II (2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附图1、2、3。本实施例水陆两用电动自行车,以普通电动自行车为基础,在车大梁上设置悬浮气囊升降装置。包括前后固定套(3)、传动轴(6)、固定连杆(12)、 升降臂(13)、转动力臂(14)、传动螺母(15)、左右旋螺杆(16)、摇手柄(17)、链轮(18)、链条(19)、花键套00)。在电动车两侧对称设置的悬浮气囊(7)连接在升降装置的升降臂 (13)和连杆(1 上,与悬浮气囊(7)的两个连接点组成三角固定支撑,前后各一处,当摇动升降装置上的摇手柄(17)时,带动链轮(18)、链条(19),旋动左右螺杆(16),对左右传动螺母(15)产生相反的两个推(拉)力,使左右两转动力臂(14)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转动两侧的传动轴(6),带动升降力臂(1 上下运动,实现车两侧悬浮气囊的升降运动,调节电动自行车距离水面的高低位置;图4所示,在车后轮支撑架板上设置划水叶轮传动装置, 包括防水罩(21)、划水叶轮(22)、中间小齿轮( )、中间大齿轮(M)、夹板(25)、固定螺栓 (洸)、摩擦轮(27)、传动轴I (观)、传动轴II (四),划水叶轮传动装置两侧夹板(25)支撑点与车后轮轮轴的安装孔成偏心设置。当划水叶轮传动装置旋转至下方时,划水叶轮传动装置上的摩擦轮紧靠车后轮轮胎,当电动车起动时,借助于轮胎与摩擦轮(XT)之间的摩擦力带动传动传动轴I旋转,经中间小齿轮(23)、中间大齿轮04)带动划水叶轮旋转。中间大齿轮04)与划水叶轮端面为矩形花键连接,传动轴I (观)、传动轴II (29)装在两侧夹板轴承之中。当划水叶轮传动装置旋转至上方时,摩擦轮(XT)与车后轮轮胎脱开,便于电动自行车在陆地上骑行;在车架两侧对称设置划水叶轮操纵装置,它包括限位器(8)、操纵(9) 及连杆(10),当电动车下水时,通过操纵杆(9)将叶轮传动装置置于下方,使划水叶轮02) 着地,抬高电动车,并将摩擦轮(XT)压紧车后轮轮胎,再将两侧的悬浮气囊(7)下调,使电动车的前后轮均离开水面,避免电机进水及水飞溅;当电动车上岸时,同样利用划水叶轮推动电动车上岸;为防止划水叶轮旋转时水飞溅,设置防水罩(21),用螺栓06)固定在两侧夹板0 上;为掌握电动自行车在水中骑行方向,在车前叉上设置可伸缩的方向舵装置, 车下水后将舵板(1)伸入水中,上岸时提起拉环G),将舵板提出水面;在安装悬浮气囊时两侧传动轴(6)上的升降臂(1 向水平方向旋转至一定的位置推入花键套OO)中固定, 再将升降臂(13)、固定杆(1 与悬浮气囊连接,然后将悬浮气囊充气。电动车上岸后,先将悬浮气囊(7)放气,卸下折叠好放入货箱(11),再将升降臂(13)拉出花键套(20),向上旋转收起,再推入花键套00)中固定。本技术制作材料均可选用市售普通材料,零部件可与专业生产厂配套和外协。制造容易,使用方便,适合大批量生产。本技术水陆两用电动自行车是水陆通行无阻的交通工具,也是水上娱乐观光的新工具。权利要求1.水陆两用电动自行车,其特征是以普通电动自行车为基础,在车架大梁上设置悬浮气囊升降装置包括前后固定套(3)、传动轴(6)、固定连杆(12)、升降臂(13)、传动力臂 (14)、转动螺母(15)、左右旋螺杆(16)、摇手柄(17)、链轮(18)、链条(19)、花键套(20)、在升降装置上的升降臂(1 和固定连杆(1 与悬浮气囊(7)的两个支点连接组成三角固定支撑,前后各一组,在车架两侧设置悬浮气囊(7);在车后轮的固定支架上设置划水叶轮传动装置,包括防水罩(21)、划水叶轮(22)、中间小齿轮(23)、中间大齿轮(24)、夹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陆两用电动自行车,其特征是以普通电动自行车为基础,在车架大梁上设置悬浮气囊升降装置:包括前后固定套(3)、传动轴(6)、固定连杆(12)、升降臂(13)、传动力臂(14)、转动螺母(15)、左右旋螺杆(16)、摇手柄(17)、链轮(18)、链条(19)、花键套(20)、在升降装置上的升降臂(13)和固定连杆(12)与悬浮气囊(7)的两个支点连接组成三角固定支撑,前后各一组,在车架两侧设置悬浮气囊(7);在车后轮的固定支架上设置划水叶轮传动装置,包括防水罩(21)、划水叶轮(22)、中间小齿轮(23)、中间大齿轮(24)、夹板(25)、固定螺栓(26)、摩擦轮(27)、传动轴Ⅰ(28)、传动轴Ⅱ(29)、划水叶轮传动装置左右对称设置的夹板(25)的支撑点与车后轮轴成偏心位置固定,中间大齿轮(24)与划水叶轮(22)端面为矩形花键连接;在车架两侧对称设置划水叶轮操纵装置,由操纵杆(9)、连杆(10)及限位器(8)组成,连杆(10)的另一端与划水叶轮传动装置的夹板(25)连接;在车前叉上设置可伸缩的方向舵装置,由舵板(1)、伸缩杆(2)、拉环(4)组成。水陆两用电动自行车应采用可逆转动的电机,以便后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关顺
申请(专利权)人:汪关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