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虫菊酯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785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除虫菊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用超声波对除虫菊花进行辐射处理,再进行溶剂提取或非极性介质提取。(*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Method for preparing Pyrethroi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pyrethru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firstly, the pyrethrum is irradiated by ultrasonic wave, and then the solvent is extracted or the non-polar medium is extrac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天然植物杀虫剂制备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天然植物杀虫剂除虫菊酯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除虫菊是世界上目前唯一集约化种植的杀虫植物。早在1800年中亚的一些地区就已开始利用除虫菊干花粉作为杀虫剂,此后传入欧洲,到1828年开始生产这种杀虫剂;到1851年这种物质的特性和来源被公开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应用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除虫菊种植主要在Dalmatia及周边国家,但到了二战以前,日本的除虫菊产量占世界第一位;而同时除虫菊产业约在1932年在肯尼亚繁荣起来,40年代肯尼亚成为除虫菊产品的生产中心。除虫菊干花中所含的杀虫有效成分能够极为快速地麻痹昆虫,触杀昆虫,因而广泛应用于蚊蝇喷雾剂、家用卫生杀虫剂、谷物保护剂。除虫菊干花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主要是六种成分组成除虫菊酯I,II;茉莉菊酯I,II;瓜菊酯I,II。为单萜酯衍生物,十分容易溶解在正己烷、石油醚、汽油等烷萜类溶液中,也较容易溶解在乙酸乙酯、丙酮、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工业化的除虫菊素杀虫剂在2000年之前,基本上都从除虫菊干花原料用有机溶剂提取而得,因而广泛应用的也就是这些提取物产品。2000年之后,本申请人以新的环保生产理念,运用现代CO2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于除虫菊工业化生产,使除虫菊产业步入了新时代,产品的品质和质量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振动波,一般频率超过20000Hz。在超声波的作用下,细胞中的酶、细胞毒素、细胞内毒素,抗原细胞及其生物活性物质的获取更加容易。在超声场内,生物的每个细胞的破裂在千万分之一秒时间内发生,细胞在这样极短的时间内破裂,细胞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等内含物质,没有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转溶到了细胞周围的介质中,这样就有利于细胞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一般认为,在超声作用的介质中巨大的机械力的出现与空化现象有关,在超声波作用的液体介质中,包括在生物细胞,在空泡的边缘上将产生巨大的压力。空泡受到超声波辐射而压缩,空泡收缩时的辐射速度v与其表面液体压力的关系为 v=23ρ0ρ[(γ0γ)2-1]]]>其中ρ0为流体静压,ρ为液体密度,γ0为超声作用前空泡的半径,γ为超声作用瞬间的空泡半径。这一关系在假定液体不可压缩,不考虑粘度的前提下得到。可以计算出在空泡表面能产生几千个大气压力。研究表明,超声波对生物细胞的破坏作用,其速度与生物细胞和空腔表面的距离成反比。超声波的作用下的生物学反应,不但与形成的空泡闭合相关,还对超声波的辐射频率的能力相关。在液体中受超声辐射的作用,空泡自身的振荡频率为f=12πγ3γρ0ρ]]>公式中的符号与前一个公式的内涵一致。超声波作用下的一些生物学反应(如溶血作用),只有在超声波频率和空泡振荡频率之间发生共振时才发生,而共振频率取决于空泡的半径和辐射超声波的频率。超声波技术在生物学和农业上应用相当广泛,但尚未看到应用到生物活性物质制备方法上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超声辐射振荡处理除虫菊花后,提取杀虫有效生物活性物质的方法。本方法对许多生物体中有效的生理活性提取有较为广普性的意义。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除虫菊酯的制备方法,先用超声波对除虫菊花进行辐射处理,再进行溶剂提取或非极性介质提取,上述制备方法中超声波辐射处理用超声波频率为20000Hz~20000KHz,时间为1~120分钟;溶剂提取用正己烷或石油醚或液体丁烷或液体丙烷或乙酸乙酯或丙酮或甲醇或乙醇等常见溶剂。上述制备方法中非极性介质提取用液体二氧化碳或超临界二氧化碳等非极性介质。本专利技术基于下述原理利用超声波辐射到除虫菊花上,使除虫菊花内各类细胞受到超声辐射影响后,细胞破裂或受到破坏,杀虫有效成分除虫菊酯溶入细胞周围的介质中,利于溶剂提取出来。本专利技术从实验中发现在超声辐射处理后的除虫菊花中,提取的杀虫活性成分除虫菊酯的提取率相对于未用超声辐射振荡处理的要多一些,这样有利于降低成本,有效利用除虫菊花中的有效成分。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质,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用实施例来进一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附图说明图1为未超声处理的除虫菊花中除虫菊酯含量GC分析图谱;图2为未超声处理的除虫菊花中除虫菊酯含量GC分析图谱;图3为超声处理10分钟的除虫菊花中样品1除虫菊酯含量GC分析图谱;图4为超声处理10分钟的除虫菊花中样品1除虫菊酯含量GC分析图谱;图5为超声处理15分钟的除虫菊花中样品2除虫菊酯含量GC分析图谱;图6为超声处理15分钟的除虫菊花中样品2除虫菊酯含量GC分析图谱;图7为超声处理20分钟的除虫菊花中样品3除虫菊酯含量GC分析图谱;图8为超声处理20分钟的除虫菊花中样品3除虫菊酯含量GC分析图谱。实施例1实验方法1)实验用的除虫菊花的选取采摘除虫菊花,在采摘收集花中充分混均,然后随机分出作对照样品的除虫菊花;其他除虫菊花也随机分成几份除虫菊花样品,提供超声波辐射不同时间实验使用;2)超声波辐射源用Cole-Parmer仪器公司的Cole-Parmer 8894型超声波仪,将除虫菊花在超声波浴中用超声辐射处理不同时间,仪器功率200W,超声波频率采用44KHz;3)除虫菊花中除虫菊酯含量分析法[分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 1、日本岛津GC-17A色谱仪。2、检测FID检测,温度230度,气仪室230度,3、柱子OV-101 0.25mm×6.7m,柱温120-220度(3-5度/分钟),柱顶压力1kg/cm2,载气量2.1ml/min。4、进样量2ul。1、内标液的配制精密称量1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于洁净干燥100ml容量瓶内,用AR丙酮稀释至刻度。2、已知标准液的配制称取除虫菊酯标准样品约0.1克于100ml洁净干燥容量瓶内,准确加入2ml内标液,用AR正己烷稀释至刻度。3、分析样品液的配制取除虫菊干花20克置烘箱内,在50度条件下干燥2小时,取出干燥花凉至室温,用小型样品粉碎机粉碎至40目左右的干粉,准确称取除虫菊干粉样品约10克于索氏提取器中,用AR正己烷75ml在水浴上回流提取4小时,将提取液定量移入100ml洁净干燥容量瓶内,准确加入2ml内标液,用AR正己烷稀释至刻度。根据保留时间(分),除虫菊酯标准图谱中各化合物信号被测定的顺序为内标(DBP)5.603,瓜菊酯CiI(9.315),茉莉菊酯JaI(0.552),除虫菊酯PyI(10.992);瓜菊酯CiII(14.560),茉莉菊酯JaII(15.857),除虫菊酯PyII(16.338)。标准品的峰面积与内标的比值AI(标)=PY I总峰面积/DBP峰面积;AII(标)=PY II总峰面积/DBP峰面积校正因子FI=称取的标准品重(g)×标准品中PY I的百分含量/AIFII=称取的标准品重(g)×标准品中PY II的百分含量/AII分析样品的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AI(样)=PY I总面积/DBP面积;AII(样)=PY II总面积/DBP面积分析样品中的百分含量PY 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除虫菊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用超声波对除虫菊花进行辐射处理,再进行溶剂提取或非极性介质提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超声波辐射处理用超声波频率为20000Hz~20000KHz,时间为1~120分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剂提取用正己烷或石油醚或液体丁烷或液体丙烷或乙酸乙酯或丙酮或甲醇或乙醇等常见溶剂。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超声波辐射处理用超声波频率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明华李忠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