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加强式导线接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74376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高效加强式导线接续装置。涉及一种导线接续金具。安装效率更高。包括压接管和补强预绞丝,压接管将导线对接,补强预绞丝缠绕、裹覆在导线和压接管外,2-5根补强预绞丝单根并列地连接为一体、再绕制呈螺旋形而构成预绞子束;预绞子束的螺旋旋向与导线旋向相同,预绞子束长度为压接管的1.5-10倍,预绞子束两端超出压接管的两部分长度相同;预绞子束对应压接管部分的螺旋节距一与压接管长度一致,两超出部分的螺旋节距二为螺旋节距一的5-5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单层预绞、多根并列成束的预绞子束结构,便于安装。相对于单丝缠绕,更方便现场安装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线接续金具,特别是一种预绞式导线接续管增强接续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架空线路上使用着数目非常庞大的接续管,采用液压或钳压技术,分层对钢 芯铝绞线的钢芯部分和铝层部分分别进行接续。其弊端是1.施工的接续过程比较复杂, 需要专门的压接设备,且安装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操作人员人为因素的影响,易造成对导 线的物理损伤(机械损伤),导致发生导线绞股断裂情况;2.电力线路运行寿命往往要求超 过30年,运行期间由于线路运行负荷的不稳定而产生温度反复升降的现象,形成热循环, 使得接续电阻增加,从而增加了线路损耗;同时接续的机械强度下降,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 行构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地解决前述压接型接续管运行中 存在的不足,既增强接续管的载流能力,又极大地降低接续处的电阻和损耗,同时还能增强 接续管的接续强度,使其不低于导线的破坏强度,并且安装效率更高的高效加强式导线接 续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压接管和补强预绞丝,所述压接管将所述导线对 接,所述补强预绞丝缠绕、裹覆在导线和压接管外,2-5根所述补强预绞丝单根并列连接为 一体、再绕制呈螺旋形而构成预绞子束;所述预绞子束的螺旋旋向与所述导线旋向相同,所 述预绞子束长度为压接管的1. 5-10倍,所述预绞子束两端超出压接管的两部分长度相同; 所述预绞子束对应压接管部分的螺旋节距一与压接管长度一致,所述两超出部分的螺旋节 距二为螺旋节距一的5-50%。所述导线为钢芯铝绞线,所述压接管内还设有用于压接钢芯的接续管。本技术采用单层预绞、多根并列成束的预绞子束结构,中部与压接管接触部 位经过绞合,使得其节距长度与压接管长度相近,便于安装。预绞丝预制成形,其内表面附 后有导电砂,以改善导电性能;预绞丝采用铝合金丝制造,以利用其加工的方便性和高导电 性能;交付时预绞丝是多丝并列状态,相对于单丝缠绕,更方便现场安装使用,能让预绞子 束丝均勻地缠绕在压接管和导线外部。为了提高防晕能力,预绞丝的端头还可进行特殊处 理,比如被制成光滑的半球型或者鸭嘴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预绞子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使用状态参考图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第一种实施方式)图5是图3中B-B剖视图(第一种实施方式)图6是图3中A-A剖视图(第二种实施方式)图7是图3中B-B剖视图(第二种实施方式)图中1是压接管,2是预绞子束,3是导线,10是接续管,20是间隙,31是铝绞线,32 是钢芯铝绞线,320是钢芯;I1是节距一,I2是节距二。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1-7所示包括压接管1和补强预绞丝,所述压接管1将所述导线 3对接,所述补强预绞丝缠绕、裹覆在导线3和压接管1外,2-5根所述补强预绞丝并列连接 为一体、再绕制呈螺旋形而构成预绞子束2 ;所述预绞子束2的螺旋旋向与所述导线3旋向 相同,所述预绞子束2长度为压接管1的1. 5-3倍,所述预绞子束2两端超出压接管1的两 部分长度相同;所述预绞子束2对应压接管1部分的螺旋节距一 I1与压接管1长度一致, 所述两超出部分的螺旋节距二 I2为螺旋节距一 I1的5-50%。所述接续装置中共有2-5个 所述的预绞子束。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导线为铝绞线31,其使用状态如图3、4、5所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导线3为钢芯铝绞线32,其使用状态如图3、6、7所 示,所述压接管1内还设有用于压接钢芯320的接续管10。在绕制时,由于导线3外径与压接管1外径不同,若干预绞子束2在导线3表面的 一般保持并列接触的状态,或间隙很小。但绕制到压接管1时,由于直径变化,预绞子束2 之间会出现间隙20,在绕制时应保持相邻预绞子束2之间的间隙20 —致。本技术采用螺旋形、多根并列而成的预绞子束,安装的劳动强度相对于单丝 状态大大降低,预绞子束2可以非常均勻地缠绕在压接管1外侧,提高安装质量;预绞子束 2内表面附有改善导电性能的附着物,导电性能良好;预绞子束2中个单根预绞丝的端头经 过特殊的防晕处理,呈光滑的半球型或鸭嘴型;与导线3接触部位,预绞子束2的内径比导 线外径略小,以保证充分接触;与压接管1接触部位,预绞子束2的内径比压接管1外径略 小,以保证充分接触。权利要求1.高效加强式导线接续装置,包括压接管和补强预绞丝,所述压接管将所述导线对接, 所述补强预绞丝缠绕、裹覆在导线和压接管外,其特征在于,2-5根所述补强预绞丝单根并 列连接为一体、再绕制呈螺旋形而构成预绞子束;所述预绞子束的螺旋旋向与所述导线旋 向相同,所述预绞子束长度为压接管的1. 5-10倍,所述预绞子束两端超出压接管的两部分 长度相同;所述预绞子束对应压接管部分的螺旋节距一与压接管长度一致,所述两超出部 分的螺旋节距二为螺旋节距一的5-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加强式导线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为钢芯铝 绞线,所述压接管内还设有用于压接钢芯的接续管。专利摘要高效加强式导线接续装置。涉及一种导线接续金具。安装效率更高。包括压接管和补强预绞丝,压接管将导线对接,补强预绞丝缠绕、裹覆在导线和压接管外,2-5根补强预绞丝单根并列地连接为一体、再绕制呈螺旋形而构成预绞子束;预绞子束的螺旋旋向与导线旋向相同,预绞子束长度为压接管的1.5-10倍,预绞子束两端超出压接管的两部分长度相同;预绞子束对应压接管部分的螺旋节距一与压接管长度一致,两超出部分的螺旋节距二为螺旋节距一的5-50%。本技术采用单层预绞、多根并列成束的预绞子束结构,便于安装。相对于单丝缠绕,更方便现场安装使用。文档编号H01R11/11GK201853812SQ201020559329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庄大宏, 庄大清, 庄杰, 王建虎, 郭树龙 申请人:江苏华厦电力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效加强式导线接续装置,包括压接管和补强预绞丝,所述压接管将所述导线对接,所述补强预绞丝缠绕、裹覆在导线和压接管外,其特征在于,2-5根所述补强预绞丝单根并列连接为一体、再绕制呈螺旋形而构成预绞子束;所述预绞子束的螺旋旋向与所述导线旋向相同,所述预绞子束长度为压接管的1.5-10倍,所述预绞子束两端超出压接管的两部分长度相同;所述预绞子束对应压接管部分的螺旋节距一与压接管长度一致,所述两超出部分的螺旋节距二为螺旋节距一的5-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大清庄大宏郭树龙王建虎庄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厦电力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