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晓葆专利>正文

液压破碎锤新型油路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71956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压破碎锤新型油路及结构,主机部分主要有氮气室、中缸体总成、下缸体总成、钎杆四个主要部分,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外置换向阀结构,换向阀组合由阀座、阀芯、阀盖组成,是目前换向阀中部件最少,结构最简洁的,三件均可一次装夹就磨削完成,其精度较前两种结构都更容易保证。同时,中缸体上的主油道(除换向阀孔)只有2个,前面一个,背部一个。换向阀与中缸体连接面只有4个油孔(除8个螺纹孔)相联通,密封要求相对小的多。通过本设计可以完全解决上述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涉及工程机械中的液压工具领域,尤其涉及液压破碎锤新型油路及结构。技术背景液压破碎锤(破碎器)是隶属于工程机械的一种液压工具;它是安装在工程机械 上(主要装于挖掘机之上),由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驱动的高频往复冲击的破坏性工具。破 碎锤本身没用动力源,是可以独立安装、独立储存、独立维修、独立运输的损耗性工具。近些 年来,随着劳动效率、劳动强度及劳动安全要求的提高,破碎锤在各种城市建设、工程施工 和矿山开采等项目中的需求日益广泛,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多,目前,国内外液压破碎锤的工 作原理基本相同,根据换向阀的布置情况分为内置与外置两种。市场上主要以日、韩机型为 主。目前,国内生产的主要也是这两系列产品,而以韩国技术为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要解决上述两种结构中存在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零部 件精度难保证的问题。上述内置式结构复杂,中缸体偏心严重,换向阀部件精度保证难,油 道及油孔众多且加工难。上述外置式油道众多,油路分散复杂,密封件要求多,换向阀部件 精度保证难。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外置换向阀结构,换向阀组合由阀座、 阀芯、阀盖组成。本设计采用了外置换向阀结构,但与日式的外置式在油道与结构上有本质 的区别。换向阀组合由阀座、阀芯、阀盖组成,是目前换向阀中部件最少,结构最简洁的,三 件均可一次装夹就磨削完成,其精度较前两种结构都更容易保证。同时,中缸体上的主油道 (除换向阀孔)只有2个,前面一个,背部一个(未展示)。换向阀与中缸体连接面只有4 个油孔(除8个螺纹孔)相联通,密封要求相对小的多。附图说明图1为本设计的新型中缸结构图2为韩式内置换向阀为主的液压破碎锤图3为日式外置换向阀为主的液压破碎锤图4为本专利的新型油路及结构(新型中缸总成)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其为液压破碎锤的主机部分,是主要工作部件体,分氮气室1、中缸体 总成2、下缸体总成3、钎杆4四个主要部分。中缸体总成是最核心的部分,它主要决定了该 产品的性能与品质,其主要由中缸体、活塞、换向阀组件组合而成,属于高频率往复运动、高 冲击力的部件,对于制造和精度保证的要求是本产品最高的。如图2(中缸总成),其为内置式,以韩国水山为代表,它结构紧凑,进油接口 5和回油接口 6在中缸体2上,主油道有4个,分别为和一号主油道7、二号主油道8、三号主油道 9、四号主油道10,油路联通工艺孔众多(图中并未全部显示),且这些孔相对于外表面都多 是倾斜孔,分布比较分散,而空间紧张使多数工艺孔只能采取焊堵方式来实现密封,从而形 成了盲孔,不便于清理工作。由于结构紧凑,主油道的位置要求相对较高,从而使这些中油 道和油孔大多是不能随意调整位置来实现其垂直加工,也导致加工难度加大,对设备要求 较高。由于阀孔11与活塞配合孔均需进过磨削等精密加工,尺寸及形状要求较高,无论加 工阀孔或活塞配合孔工件都有较大的偏心。由于换向阀分阀套12、阀芯(高频运动件)13、 阀盖14三部件,三者精度较高,且阀套12与阀盖14内外均需磨削加工,各自都不能实现一 次装夹就加工完成,其形位公差就很难保证,加工复杂,周期较长,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由 于阀孔11本身就较难保证精度,与换向阀三件套配合后更难保证精度,易出现工作不正常 的情况。综上所述,此种系列虽然紧凑,但内部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对设备要求高,不能 分开同步加工,加工周期长,产品精度保证的相对难度较大,受人为因素影响也较大,加工 投入大且能耗较高。如图3 (中缸总成),其为外置式,以日本古河为代表,它通过增加阀座16的方式将 换向阀外置,并使用螺栓连接,多种0形圈密封接合面。与内置式相比,它虽然不算紧凑,但 其将阀孔11与活塞15孔分为两体,各自独立加工。中缸体由于没有了阀孔11,活塞15孔 磨削时部件偏心量小的多,比较容易保证精度。阀座16独立加工,偏心量极小,阀孔11精 度易保证。两者偏心较小,均可进行独立加工,对设备要求也降低低,效率提高,能耗相对较 低。但是,从图中显示,其也有4个主油道,阀座16与缸体连接处面存在7个油孔(除八个 螺纹孔17外)对接。由于换向阀由阀套(高频运动件)12、阀芯13、阀盖14三者组成,且 阀套12内外均需磨削,其无法实现一次装夹就加工完成,形位公差很难保证,加工复杂,周 期较长,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由于阀座16、阀套12、阀芯13、阀盖14四者间内外互相配合 关联尺寸较多,精度保证难度大,易出现工作不正常的情况。综上所述,此种外置式虽然解 决了内置式中阀孔11和活塞15配合孔加工中的大偏心问题,使活塞孔精度较容易保证;但 是它的外置阀组合比内置复杂,阀套12内外配合,依然较为难保证,且油道依然众多,阀座 与中缸体的连接油孔众多,连接油孔间的密封要求多,加工尺寸众多,加工也很耗时。同时, 进油与回油接口是通过二号油道8和四号油道10连接到氮气室(本图未展示)实现的,连 接处须保证密封效果,整体结构较复杂,保证精度难度还是较大,总体加工复杂,周期较长, 投入也大,耗能较多。如图4所示,正是本专利的核心,新型油路及结构(新型中缸总成)。从外形上与 日本的外置式有些相似,但其油路、结构与动作原理并不相同,采纳了图2、图3种两种结构 的优点,避免了两者的缺点。本结构采用了外置换向阀结构,其优点与日式结构相同处不再 提及。但与日式的外置式在油道与结构上有本质的区别。换向阀组合由阀座16、阀芯13、阀 盖14组成,是目前换向阀中部件最少,结构最简洁的,三件均可一次装夹就磨削完成,其精 度较前两种结构都更容易保证。同时,中缸体上2的主油道(除换向阀孔)只有二号主油 道8和三号主油道9两个,前面一个,背部一个(未展示)。换向阀与中缸体连接面只有四 个油孔(除8个螺纹孔)相联通,密封要求相对小的多。与日本外置式相比油路比较集中 紧凑,本设计成功的将进油和回油接口设计在阀座上,而不是氮气室上,省去了过多的油道 和连接密封,结构相对简单许多。由于阀座相对较小,便于集中加工,生产效率高,能耗低。中缸体油道少,连接油孔少,均可实现油道和油孔的垂直加工,从而使加工更简便,效率更 高,能耗更低。 总之,本设计解决了现有产品的缺陷,发扬了它们的优点,使部件精度保证更容 易,结构更简单,油路更少,部件减少,生产效率提高,能耗降低。权利要求1.液压破碎锤新型油路及结构,主机部分主要有氮气室、中缸体总成、下缸体总成、钎 杆四个主要部分,其特征在于,中缸体总成主要由中缸体、活塞、换向阀组件组合而成,外置 换向阀结构,换向阀组合由阀座、阀芯、阀盖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破碎锤新型油路及结构,其特征在于,外置换向阀结构,换 向阀组合由阀座、阀芯、阀盖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破碎锤新型油路及结构,其特征在于,中缸体上的主油道 只有两个,前面一个,背部一个。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破碎锤新型油路及结构,其特征在于,换向阀与中缸体连 接面只有四个油孔相联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破碎锤新型油路及结构,其特征在于,将进油和回油接口 设计在阀座上,省去了过多的油道和连接密封。专利摘要本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压破碎锤新型油路及结构,主机部分主要有氮气室、中缸体总成、下缸体总成、钎杆四个主要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液压破碎锤新型油路及结构,主机部分主要有氮气室、中缸体总成、下缸体总成、钎杆四个主要部分,其特征在于,中缸体总成主要由中缸体、活塞、换向阀组件组合而成,外置换向阀结构,换向阀组合由阀座、阀芯、阀盖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葆
申请(专利权)人:张晓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