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摩擦和扰动补偿的PMSM伺服系统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668667 阅读:4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摩擦和扰动补偿的PMSM伺服系统控制方法。该方法将基于摩擦模型前馈补偿方法和自抗扰技术有机结合,两者互补。其先利用Stribeck摩擦模型对系统摩擦进行建模,应用遗传算法离线辨识其参数,并利用辨识模型产生的估计值进行前馈补偿;再用自抗扰技术中的扩张状态观测器观测和补偿摩擦的过补偿或欠补偿、系统中建模误差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外界扰动;最后微分跟踪器和非线性控制律,为给定位置信号安排过渡过程,解决了“快速性和超调之间的矛盾”,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有限时间收敛。该复合控制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对摩擦非线性的补偿能力,改善系统低速性能,提高了系统跟踪精度和抗扰动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摩擦和扰动补偿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伺服系统控制方法,属于高精度伺服控制系统的

技术介绍
随着对伺服系统控制精度要求的提高,摩擦已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非线性摩擦对系统的动态及静态性能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低速时的爬行现象、速度过零时的波形畸变现象、稳态时有较大的静差,甚至出现不期望的极限环振荡。影响伺服控制系统精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外部扰动。扰动往往来源于建模过程中忽略的不确定因素、系统运行过程中负载突变以及参数变化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闭环系统性能变差甚至不稳定。因此,为提高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精度和改善系统的低速性能,其控制器既要实现对摩擦的补偿,又要克服外部扰动对系统的影响。在PMSM位置伺服系统中,PMSM作为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和强耦合的被控对象,具有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欲实现高精度伺服控制,必须克服非线性摩擦、PMSM及负载在内的广义被控对象不确定性因素和外部扰动对系统性能造成的影响。传统的反馈控制策略,如高增益PID控制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易实现等优点,通常在参数匹配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性能,但在实际工程中过高的增益会导致系统振荡,失稳。为了消除摩擦和扰动带来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献(高扬,杨明,于泳,等.基于扰动观测器的PMSM交流伺服系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 :125-128.)设计了扰动观测器,观测和补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白勺扰动ο Craig TJ 等在文献(Experimental identification of friction and its compensation in precise, positioncontrolled mechanism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1992,28 (6) :1392-1398.)中设计了基于摩擦模型的前馈补偿控制器,以提高伺服系统的低速动态性能。然而,该方法需要知道摩擦的精确模型,其控制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否准确地反映摩擦特性。现有的伺服系统控制器的摩擦模型一般采用简化的非线性摩擦模型,如库仑模型、库仑加滑动摩擦模型或 ^ribeck模型等,但实际的摩擦具有更复杂的非线性特性,采用简化的摩擦模型难以描述真实的摩擦特性。此外,虽然摩擦模型的辨识方法已经较成熟,但实际工程中,低速时摩擦模型的辨识精度有限。文献(史永丽,侯朝祯.基于自抗扰控制的伺服系统摩擦补偿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 09) :201-203.)利用自抗扰控制(ADRC)中的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 ES0)对摩擦进行估计并补偿。该补偿控制方法既不依赖对象模型又不依赖摩擦模型,算法简单,鲁棒性强,易于工程应用。然而,该方法把摩擦作为一个外界干扰加以抑制,通常没考虑摩擦非线性的具体模型及对整个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尤其对速度过零时摩擦非线性的补偿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摩擦和扰动补偿的PMSM伺服系统控制方法。该方法将基于摩擦模型前馈补偿方法和自抗扰技术有机结合,两者互补。先基于摩擦模型前馈补偿,再利用二阶自抗扰控制器的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实时观测并补偿系统中过补偿或欠补偿的摩擦,不仅降低了对摩擦模型精度的要求,且减轻了 ESO的估计负担, 同时,基于摩擦模型的前馈补偿控制方法弥补了 ESO对速度过零时摩擦非线性补偿能力有限的缺陷。此外,ESO还可观测出系统建模误差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外界扰动,提高了系统抗扰动能力。为实现以上的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将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种基于摩擦和扰动补偿的PMSM伺服系统控制方法,首先采集PMSM伺服系统的转子位置信号、电机电流信号和转速信号,然后,根据电机电流信号和转速信号,利用 Stribeck摩擦模型对PMSM伺服系统摩擦进行建模,以获取摩擦力矩等效电流,并将该摩擦力矩等效电流作为系统的摩擦前馈补偿量,同时,将转子位置信号作为二阶自抗扰控制器的反馈信号,结合该二阶自抗扰控制器的扰动补偿前馈控制以及带有跟踪微分器的非线性反馈控制,实现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在摩擦和扰动影响下的控制。所述^ribeck摩擦模型中,各摩擦参数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离线辨识,所述摩擦前馈补偿量为前述所得离线辨识模型的摩擦力矩等效电流估计值 。所述二阶自抗扰控制器包括跟踪微分器、扩张状态观测器以及非线性控制律,所述微分跟踪器和非线性控制律为给定的位置信号安排过渡过程;所述扩张状态观测器观测和补偿摩擦前馈补偿量的过补偿或欠补偿、所述PMSM伺服系统摩擦建模误差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外界扰动;以维持所述PMSM伺服系统的稳定性和有限时间收敛。所述跟踪微分器基于以下公式建立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摩擦和扰动补偿的PMSM伺服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采集PMSM 伺服系统的转子位置信号、电机电流信号和转速信号,然后,根据电机电流信号和转速信号,利用Mribeck摩擦模型对PMSM伺服系统摩擦进行建模,以获取摩擦力矩等效电流,并将该摩擦力矩等效电流作为系统的摩擦前馈补偿量,同时,将转子位置信号作为二阶自抗扰控制器的反馈信号,结合该二阶自抗扰控制器的扰动补偿前馈控制以及带有跟踪微分器的非线性反馈控制,实现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在摩擦和扰动影响下的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摩擦和扰动补偿的PMSM伺服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ribeck摩擦模型中,各摩擦参数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离线辨识,所述摩擦前馈补偿量为前述所得离线辨识模型的摩擦力矩等效电流估计值iP。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摩擦和扰动补偿的PMSM伺服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阶自抗扰控制器包括跟踪微分器、扩张状态观测器以及非线性控制律,所述微分跟踪器和非线性控制律为给定的位置信号安排过渡过程;所述扩张状态观测器观测和补偿摩擦前馈补偿量的过补偿或欠补偿、所述PMSM伺服系统摩擦建模误差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外界扰动;以维持所述PMSM伺服系统的稳定性和有限时间收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摩擦和扰动补偿的PMSM伺服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跟踪微分器基于以下公式建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摩擦和扰动补偿的PMSM伺服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张状态观测器基于以下公式建立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摩擦和扰动补偿的PMSM伺服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线性控制律基于以下公式建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摩擦和扰动补偿的PMSM伺服系统控制方法。该方法将基于摩擦模型前馈补偿方法和自抗扰技术有机结合,两者互补。其先利用Stribeck摩擦模型对系统摩擦进行建模,应用遗传算法离线辨识其参数,并利用辨识模型产生的估计值进行前馈补偿;再用自抗扰技术中的扩张状态观测器观测和补偿摩擦的过补偿或欠补偿、系统中建模误差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外界扰动;最后微分跟踪器和非线性控制律,为给定位置信号安排过渡过程,解决了“快速性和超调之间的矛盾”,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有限时间收敛。该复合控制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对摩擦非线性的补偿能力,改善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摩擦和扰动补偿的PMSM伺服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采集PMSM伺服系统的转子位置信号、电机电流信号和转速信号,然后,根据电机电流信号和转速信号,利用Stribeck摩擦模型对PMSM伺服系统摩擦进行建模,以获取摩擦力矩等效电流,并将该摩擦力矩等效电流作为系统的摩擦前馈补偿量,同时,将转子位置信号作为二阶自抗扰控制器的反馈信号,结合该二阶自抗扰控制器的扰动补偿前馈控制以及带有跟踪微分器的非线性反馈控制,实现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在摩擦和扰动影响下的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华周旋吴波吴蔚廖富全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南京埃斯顿自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